三原 聰一郎
Soichiro Mihara
製造土壤
Making Soil
作品簡介
製造泥土,有機物、電力、馬達、透明水桶、線上即時撥放,2021
我對於某種系統存在著好奇心,這種好奇心驅使我進行實驗。當我在實驗進期間愛上了某個種菜箱時,這個小小的系統成我某件藝術作品的種子。我家裡的堆肥不只含有日常飲食的有機物質,也有較難分解的物料,例如包裝材料和骨頭。我的作品,例如<< blanks project#3 Cosmos >>(空白專案第三號,宇宙), << Diary of Soil >>(土壤日記), << Natural Observation, Forming of Nature >>(自然觀察,自然的形成), << room >>(房間), <<8' 17">> (8分17秒)所呈現的觀點,就是從這片豐富的土壤中衍生出來。觸發我進行此項創作的東日本大地震後十年,我決定終身向大眾展示這個小小系統。這部影片就是將堆肥系統進行即時的影像串流。攪拌的過程是自動的,以容納空氣,而容器是以非常低的速度加以轉動。
2011年3月11日,我對於先前不知道的事情有了一番體悟。這讓我開始實驗不連接輸電網的生活架構:水、馬桶和發電。我試圖闖入這個世界的物資及能源循環之中。了解到一個個人在循環利用這些資源時,可以縮小到何種程度,是很殘酷的,但又令人欣慰。在分解的世界中,沒有「你」或「我」-由處理者及被處理者所構成的整體,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向前推進。生與死的無盡循環在同時不斷地重複。然而,要創造這樣的小宇宙卻相當容易。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堆肥過程,其中的有機物質被添加到落葉上,然後以中等的力道攪拌。這當中的主角,也就是嗜氧微生物,可以藉由氣溫、觸感和氣味加以觀察。
我可以根據柔軟深厚的土壤想像它們的情緒。此外,土壤的溫度可能超過人體溫度,達到散發蒸氣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土壤又冷又僵硬,微生物的活動性就會停滯。經過六個月的每日攪拌,包括乾燥和研磨,土壤變成有機肥料,讓我用於栽種家中的草本植物和蔬菜。每一年,毛毛蟲會吃掉綠葉變成蝴蝶,而野鳥會啄食果子,並留下牠們的排泄物。能夠如此接近地觀察這個循環,是一大奢侈。然而,我所學到的並非只有對於物質的循環的認知。我不會太詳細地談這一點,但這是和利用這種生命過程取得水、馬桶、發電有關,也與對生活(關乎於如何看待死亡以及送走亡者的文化)更廣泛的體察有關。
十年之後,當我看著土壤,我開始思考當我死後,我要如何處理自己的遺體。懷著對於產生於各種氣候環境,以及現有法律利益的不同喪禮文化的最高敬意,我要做出最後的聲明。根據我的藝術作法,以及支持此作法的科學與科技,我會在往後的某個日子以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的形式呈現我的構想。本文就是該遺囑的草稿,其中聲言,製造土壤的概念,而成為該土壤中的一片,對我而言,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線上直播連結
作品簡介
製造泥土,有機物、電力、馬達、透明水桶、線上即時撥放,2021
我對於某種系統存在著好奇心,這種好奇心驅使我進行實驗。當我在實驗進期間愛上了某個種菜箱時,這個小小的系統成我某件藝術作品的種子。我家裡的堆肥不只含有日常飲食的有機物質,也有較難分解的物料,例如包裝材料和骨頭。我的作品,例如<< blanks project#3 Cosmos >>(空白專案第三號,宇宙), << Diary of Soil >>(土壤日記), << Natural Observation, Forming of Nature >>(自然觀察,自然的形成), << room >>(房間), <<8' 17">> (8分17秒)所呈現的觀點,就是從這片豐富的土壤中衍生出來。觸發我進行此項創作的東日本大地震後十年,我決定終身向大眾展示這個小小系統。這部影片就是將堆肥系統進行即時的影像串流。攪拌的過程是自動的,以容納空氣,而容器是以非常低的速度加以轉動。
2011年3月11日,我對於先前不知道的事情有了一番體悟。這讓我開始實驗不連接輸電網的生活架構:水、馬桶和發電。我試圖闖入這個世界的物資及能源循環之中。了解到一個個人在循環利用這些資源時,可以縮小到何種程度,是很殘酷的,但又令人欣慰。在分解的世界中,沒有「你」或「我」-由處理者及被處理者所構成的整體,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向前推進。生與死的無盡循環在同時不斷地重複。然而,要創造這樣的小宇宙卻相當容易。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堆肥過程,其中的有機物質被添加到落葉上,然後以中等的力道攪拌。這當中的主角,也就是嗜氧微生物,可以藉由氣溫、觸感和氣味加以觀察。
我可以根據柔軟深厚的土壤想像它們的情緒。此外,土壤的溫度可能超過人體溫度,達到散發蒸氣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土壤又冷又僵硬,微生物的活動性就會停滯。經過六個月的每日攪拌,包括乾燥和研磨,土壤變成有機肥料,讓我用於栽種家中的草本植物和蔬菜。每一年,毛毛蟲會吃掉綠葉變成蝴蝶,而野鳥會啄食果子,並留下牠們的排泄物。能夠如此接近地觀察這個循環,是一大奢侈。然而,我所學到的並非只有對於物質的循環的認知。我不會太詳細地談這一點,但這是和利用這種生命過程取得水、馬桶、發電有關,也與對生活(關乎於如何看待死亡以及送走亡者的文化)更廣泛的體察有關。
十年之後,當我看著土壤,我開始思考當我死後,我要如何處理自己的遺體。懷著對於產生於各種氣候環境,以及現有法律利益的不同喪禮文化的最高敬意,我要做出最後的聲明。根據我的藝術作法,以及支持此作法的科學與科技,我會在往後的某個日子以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的形式呈現我的構想。本文就是該遺囑的草稿,其中聲言,製造土壤的概念,而成為該土壤中的一片,對我而言,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線上直播連結
2021駐館計畫線上影展_隱曖喃喃
影展簡介
參展藝術家 / 作品欣賞
參展藝術家 / 作品欣賞
2021駐館計畫線上影展_隱曖喃喃
影展簡介
參展藝術家 / 作品欣賞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
密碼
*
驗證碼
*
更換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
電子信箱
*
驗證碼
*
更換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