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關渡美術館

:::
時間的空間—郭旭原+黃惠美建築展
2023.07.29~2023.10.29
10:00 - 17:00
關渡美術館 二、三樓展覽廳
展覽介紹
建築是關於主體在時間中的空間體驗。透過我們的身體在空間中移動,我們才確實和建築有所關聯;而移動就是時間中的身體,時間讓空間充滿生命。

郭旭原和黃惠美是這個「時間的空間」熱切追求者,也是大膽試驗師。透過他們之間相互辯證、爭吵、甚至冷戰,但也相互扶持、鼓舞與相愛的過程,創造了時間的空間,也創造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連結。

「時間的空間」展出他們過去25年間的建築創作。郭黃從沒有可能中找出機會,從日復一日輪迴般的平常生活的耽溺中醒覺,在都市縫隙中創造出微小但無比絢麗的空間想像,藉此復活了空間在時間的無窮可能,將日常生活變得更美好。通過「皮層」、「內與外」、「路徑」和「場域」四項元素的歸納,他們為我們提供一個當代臺灣都市建築的設計方法論;也邀請我們藉著彼此共鳴,與建築創作者一起體驗居住在建築裡的存在意義。
展覽介紹
建築是關於主體在時間中的空間體驗。透過我們的身體在空間中移動,我們才確實和建築有所關聯;而移動就是時間中的身體,時間讓空間充滿生命。

郭旭原和黃惠美是這個「時間的空間」熱切追求者,也是大膽試驗師。透過他們之間相互辯證、爭吵、甚至冷戰,但也相互扶持、鼓舞與相愛的過程,創造了時間的空間,也創造了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連結。

「時間的空間」展出他們過去25年間的建築創作。郭黃從沒有可能中找出機會,從日復一日輪迴般的平常生活的耽溺中醒覺,在都市縫隙中創造出微小但無比絢麗的空間想像,藉此復活了空間在時間的無窮可能,將日常生活變得更美好。通過「皮層」、「內與外」、「路徑」和「場域」四項元素的歸納,他們為我們提供一個當代臺灣都市建築的設計方法論;也邀請我們藉著彼此共鳴,與建築創作者一起體驗居住在建築裡的存在意義。
參展藝術家簡介
郭旭原和黃惠美創作的力度需要結合脈絡來體會。建築永遠不會是創作者可以完全控制的純創作,因此對象的選擇一直是建築創作時的重大挑戰。建築不僅是創作者理念的實現,更多的是偶然的介入。建築的完成必須經過與業主的對話,也須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共同作業,建築創作者無法單獨決定自己的設計。真實的建築是創作者與居住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充滿偶然性的事件,空間也在時間中不斷轉變。

郭旭原與黃惠美選擇直面建築的偶然性,願意挑戰少有建築創作者願意面對的房地產建築,將之視為機會,在自我概念與外在偶然之間,苦苦探索。他們從巨大資本流動形成的平庸灰暗之中嘗試煉金,在25年間、超過300件提案中,他們不停歇地面對該創作什麼和如何為社會選擇的挑戰。他們的困惑與徬徨,凝結出青田主人、九歌、貴象、富藝旅、基隆太平國小、北藝大科藝館等作品,作為他們目前對其創作方向的階段性總結。
參展藝術家簡介
郭旭原和黃惠美創作的力度需要結合脈絡來體會。建築永遠不會是創作者可以完全控制的純創作,因此對象的選擇一直是建築創作時的重大挑戰。建築不僅是創作者理念的實現,更多的是偶然的介入。建築的完成必須經過與業主的對話,也須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共同作業,建築創作者無法單獨決定自己的設計。真實的建築是創作者與居住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充滿偶然性的事件,空間也在時間中不斷轉變。

郭旭原與黃惠美選擇直面建築的偶然性,願意挑戰少有建築創作者願意面對的房地產建築,將之視為機會,在自我概念與外在偶然之間,苦苦探索。他們從巨大資本流動形成的平庸灰暗之中嘗試煉金,在25年間、超過300件提案中,他們不停歇地面對該創作什麼和如何為社會選擇的挑戰。他們的困惑與徬徨,凝結出青田主人、九歌、貴象、富藝旅、基隆太平國小、北藝大科藝館等作品,作為他們目前對其創作方向的階段性總結。
作品介紹
種子


市場再嚴苛也無法剝奪建築在人類生活中的獨特位置。迄今為止,建築仍是一種極少數能讓人們透過長時間居住其中,完整體驗其內涵並且融入其中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意義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惟有通過安居在空間以及整體地感知和體驗空間,才能夠被揭露出來。

種子展區揭露郭旭原和黃惠美自我滋養的一面。長久共同創作,他們倆無分彼此,卻又擁有獨立主體,在不停爭辯中合體創作。源起於私人生活和成長過程的深刻體驗,他們的建築創作富有情感與同理心;通過大量閱讀與反覆辯明中不停進行自我審視,讓創作智性而和雅。他們塑造建築,也透過建築塑造自我。
作品介紹
種子


市場再嚴苛也無法剝奪建築在人類生活中的獨特位置。迄今為止,建築仍是一種極少數能讓人們透過長時間居住其中,完整體驗其內涵並且融入其中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意義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惟有通過安居在空間以及整體地感知和體驗空間,才能夠被揭露出來。

種子展區揭露郭旭原和黃惠美自我滋養的一面。長久共同創作,他們倆無分彼此,卻又擁有獨立主體,在不停爭辯中合體創作。源起於私人生活和成長過程的深刻體驗,他們的建築創作富有情感與同理心;通過大量閱讀與反覆辯明中不停進行自我審視,讓創作智性而和雅。他們塑造建築,也透過建築塑造自我。
場域
尋找或思索那種尚未成形的「場域感」,是郭旭原和黃惠美設計創作的原點之一。所有的場所建構都應該從場地理解開始,但它投向渴望一個安居於此的理想。所有設計的初始意象和創意的訊息都應該來自此處。場域像是回到基地原始的狀態去找尋他所傳遞出來的有如磁場般力量的訊息。場域的感覺在一開始是很個人的、模糊的,或許它包含的是經驗、記憶和情感;而它也是自由、複雜、難以明確陳述的。「場域感」是回到人在面對場地時最初始的感覺,是人在尋找定居場所的「存在感」。

建築最終的意義該是創造令人感動的場所和擁有歸屬感的居所。
場域
尋找或思索那種尚未成形的「場域感」,是郭旭原和黃惠美設計創作的原點之一。所有的場所建構都應該從場地理解開始,但它投向渴望一個安居於此的理想。所有設計的初始意象和創意的訊息都應該來自此處。場域像是回到基地原始的狀態去找尋他所傳遞出來的有如磁場般力量的訊息。場域的感覺在一開始是很個人的、模糊的,或許它包含的是經驗、記憶和情感;而它也是自由、複雜、難以明確陳述的。「場域感」是回到人在面對場地時最初始的感覺,是人在尋找定居場所的「存在感」。

建築最終的意義該是創造令人感動的場所和擁有歸屬感的居所。
室內與室外
擺脫形式的束縛,從感知的角度著眼,不難發現,室內與室外是相對於彼此存在的,是同為一體表現為兩面的。建築的目的在於培育和成就人們想像和共情的能力,內與外的對峙分隔,是自我與世界關係僵化的反映,身體感知因此被壓制,想像力從而變得被動。

郭旭原和黃惠美探索人們對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的主觀感受,嘗試喚醒人類最內在、最鮮活的善意,讓生活成為迎接人們以各種形式相遇的媒介。這些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的關係,會因人的關係的時而趨近和遠離,產生了空間的層次與序列,也形塑了公共和私密的領域層級。正因為這領域是有層級性的,也就有了無法直接界定的內或外、公共或私密的空間。當內與外之間變得模糊與擁有微妙的不確定感時,主客體的分殊和兩極化暫時消失,人們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得以活躍。
室內與室外
擺脫形式的束縛,從感知的角度著眼,不難發現,室內與室外是相對於彼此存在的,是同為一體表現為兩面的。建築的目的在於培育和成就人們想像和共情的能力,內與外的對峙分隔,是自我與世界關係僵化的反映,身體感知因此被壓制,想像力從而變得被動。

郭旭原和黃惠美探索人們對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的主觀感受,嘗試喚醒人類最內在、最鮮活的善意,讓生活成為迎接人們以各種形式相遇的媒介。這些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的關係,會因人的關係的時而趨近和遠離,產生了空間的層次與序列,也形塑了公共和私密的領域層級。正因為這領域是有層級性的,也就有了無法直接界定的內或外、公共或私密的空間。當內與外之間變得模糊與擁有微妙的不確定感時,主客體的分殊和兩極化暫時消失,人們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得以活躍。
路徑
人總在空間中移動,賦予這個移動意圖與想像就產生了「路徑」。「路徑」在乎的是人透過身體在空間中的感受 ,人在建築中的存在感。「路徑」關乎建築的生與死!柯比意曾説:「一個建築作品是活著的或是死的,端看漫遊和穿越其中的經歷」。

郭旭原與黃惠美對於建築空間中路徑意義的體會,很大一部份是從園林和旅行而來。路徑的計畫或許可以很自由而圖象,但身體在空間中的體驗卻是現象的。人的移動是在時間中進行,有了時間就有了序列,建築就有了不一樣的內涵。春夏秋冬四季,白天黑夜晨昏,不同的時序,不同的光影和風,時時喚起感知體驗空間。
路徑
人總在空間中移動,賦予這個移動意圖與想像就產生了「路徑」。「路徑」在乎的是人透過身體在空間中的感受 ,人在建築中的存在感。「路徑」關乎建築的生與死!柯比意曾説:「一個建築作品是活著的或是死的,端看漫遊和穿越其中的經歷」。

郭旭原與黃惠美對於建築空間中路徑意義的體會,很大一部份是從園林和旅行而來。路徑的計畫或許可以很自由而圖象,但身體在空間中的體驗卻是現象的。人的移動是在時間中進行,有了時間就有了序列,建築就有了不一樣的內涵。春夏秋冬四季,白天黑夜晨昏,不同的時序,不同的光影和風,時時喚起感知體驗空間。
皮層
建築始於對人類的保護,皮層的製作是建築的開始,皮層讓自然的空間轉換為人造的空間。皮層是個具有高度活躍性的邊緣,其重要性在於它作為「對話」,內外可以相互滲透並產生多種關係。它有著精巧的設計讓不要的阻絕於外,讓彼此需要的自由流通,也能傳遞訊息。皮層和其所圍塑的空間共享生命,同時枯榮,如同細胞膜和細胞質的關係一般。

皮層最簡單的形式是一扇功能適切的窗,也可以是一面可翻轉的格柵、一層可濾光的擴張網;它也可以是一個空間,比如一個可供活動的陽台空間、走廊或是騎樓。具有自主性的皮層,就會有引人入勝的美。
皮層
建築始於對人類的保護,皮層的製作是建築的開始,皮層讓自然的空間轉換為人造的空間。皮層是個具有高度活躍性的邊緣,其重要性在於它作為「對話」,內外可以相互滲透並產生多種關係。它有著精巧的設計讓不要的阻絕於外,讓彼此需要的自由流通,也能傳遞訊息。皮層和其所圍塑的空間共享生命,同時枯榮,如同細胞膜和細胞質的關係一般。

皮層最簡單的形式是一扇功能適切的窗,也可以是一面可翻轉的格柵、一層可濾光的擴張網;它也可以是一個空間,比如一個可供活動的陽台空間、走廊或是騎樓。具有自主性的皮層,就會有引人入勝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