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來去匆匆 — 朱駿騰個展
:::
來去匆匆 — 朱駿騰個展
2020.01.17~2020.04.19
09:00 - 17:00
關渡美術館 2F / 3F
展覽簡介
策展人:王叡栩
藝術家:朱駿騰

「隨著死亡,此在本身在其最本己的能在中懸臨於自身之前。」
—海德格《存在與時間》



文 | 王叡栩

當生命意義的倒計時器開始計時,你我的生命狀態將會剩下些什麼?亦或,生命將自此以何種樣態存有著?又如海德格所言「生命是向死存有的(Being towards Death)」,死亡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亡是指人生理上的真正終結,而死是一種過程,意即當人著的每一刻都朝向死亡時、人的每一口呼吸朝向更稀薄的空氣時,此時生命將因為朝向死的倒計時法而產生質變,於是生命會在流逝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成為讓逝去是為了存在的「逝在」。

「來去匆匆」看似不留痕跡,但卻在面臨時間的逝去時,於此點與彼點之間不停地來、去、折返,成為朱駿騰凝視生命面對流逝時間的一種迴圈狀態,此迴圈並非原地打轉,而是在時間的存逝中既靜態地懸置又動態地將臨,讓人同藝術家凝視的當下也被封存其中,從靜寂的氛圍過渡至凝視的沈浸,使人耽溺影像中的生命狀態而無法抽離,跳脫主客體二元思維,使藝術家的凝視、影像中的對象、觀眾的視角三者間共同鏡射出感知的奏鳴曲,並與作品中面對逝去的懸臨狀態產生共感,或是被過去來到眼前襲擊、或是被現在匆匆遺忘、或是被未來停留在過往等,促逼出觀眾自身的生命經驗,使我們相信向死而生的懸臨狀態飽含著感知的內爆,區段的迴圈更能讓真實的自己在時間的面前赤裸地展開,並詮釋出生命的全貌,使生命產生一種阻抗的時刻,更能有機式的廣延出生命的能動性。

從2006年的〈生命的節奏〉、2011年的〈之後〉乃至於2019的〈無事晴朗〉 朱駿騰長期透過創作尋找生命、對象、事件物中無法傳遞的區間,並有意識地透過凝視捕捉向死而生的逝在,當中尤以2017年〈八月十五〉作為朱駿騰凝視生命存逝之基石,開啓此次全新創作的動能,新作〈而它來去匆匆〉源自藝術家於2019年至重慶駐村的經驗,電影背景出身的朱駿騰,透過攝影機鏡頭的運動,在一座具備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都中,捕捉山城中生命的逝在,並以個人獨特的視景,複層式的剝看其與歷史、文化、社會間的關係。

《來去匆匆》作為朱駿騰首次進行脈絡梳理的個展,首先,在脈絡部分,打破用線性時間作為回顧的方法,而是透過一種向死而生的迴圈狀態作為梳理的核心主軸,液態式地流動於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中。另外,在展呈形式中,則透過多頻道影像與導演式裝置作品,打散敘事的線性結構,使展場成為蒙太奇的空間,織構更為類生態系的敘事結構,構築複奇性的視景,觀眾得以自由穿梭於其中,拾取朱駿騰影像中的各種逝在的迴圈碎片並自行重組,在此展中,沒有口白,沒有過多的贅述去刻意描繪的敘事,有的是對生命逝在狀態的凝視,局部的無時間性動作卻更加霸權式的切入全體性的時間,加速衝撞出生命如其所是的樣貌。
展覽簡介
策展人:王叡栩
藝術家:朱駿騰

「隨著死亡,此在本身在其最本己的能在中懸臨於自身之前。」
—海德格《存在與時間》



文 | 王叡栩

當生命意義的倒計時器開始計時,你我的生命狀態將會剩下些什麼?亦或,生命將自此以何種樣態存有著?又如海德格所言「生命是向死存有的(Being towards Death)」,死亡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亡是指人生理上的真正終結,而死是一種過程,意即當人著的每一刻都朝向死亡時、人的每一口呼吸朝向更稀薄的空氣時,此時生命將因為朝向死的倒計時法而產生質變,於是生命會在流逝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成為讓逝去是為了存在的「逝在」。

「來去匆匆」看似不留痕跡,但卻在面臨時間的逝去時,於此點與彼點之間不停地來、去、折返,成為朱駿騰凝視生命面對流逝時間的一種迴圈狀態,此迴圈並非原地打轉,而是在時間的存逝中既靜態地懸置又動態地將臨,讓人同藝術家凝視的當下也被封存其中,從靜寂的氛圍過渡至凝視的沈浸,使人耽溺影像中的生命狀態而無法抽離,跳脫主客體二元思維,使藝術家的凝視、影像中的對象、觀眾的視角三者間共同鏡射出感知的奏鳴曲,並與作品中面對逝去的懸臨狀態產生共感,或是被過去來到眼前襲擊、或是被現在匆匆遺忘、或是被未來停留在過往等,促逼出觀眾自身的生命經驗,使我們相信向死而生的懸臨狀態飽含著感知的內爆,區段的迴圈更能讓真實的自己在時間的面前赤裸地展開,並詮釋出生命的全貌,使生命產生一種阻抗的時刻,更能有機式的廣延出生命的能動性。

從2006年的〈生命的節奏〉、2011年的〈之後〉乃至於2019的〈無事晴朗〉 朱駿騰長期透過創作尋找生命、對象、事件物中無法傳遞的區間,並有意識地透過凝視捕捉向死而生的逝在,當中尤以2017年〈八月十五〉作為朱駿騰凝視生命存逝之基石,開啓此次全新創作的動能,新作〈而它來去匆匆〉源自藝術家於2019年至重慶駐村的經驗,電影背景出身的朱駿騰,透過攝影機鏡頭的運動,在一座具備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都中,捕捉山城中生命的逝在,並以個人獨特的視景,複層式的剝看其與歷史、文化、社會間的關係。

《來去匆匆》作為朱駿騰首次進行脈絡梳理的個展,首先,在脈絡部分,打破用線性時間作為回顧的方法,而是透過一種向死而生的迴圈狀態作為梳理的核心主軸,液態式地流動於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中。另外,在展呈形式中,則透過多頻道影像與導演式裝置作品,打散敘事的線性結構,使展場成為蒙太奇的空間,織構更為類生態系的敘事結構,構築複奇性的視景,觀眾得以自由穿梭於其中,拾取朱駿騰影像中的各種逝在的迴圈碎片並自行重組,在此展中,沒有口白,沒有過多的贅述去刻意描繪的敘事,有的是對生命逝在狀態的凝視,局部的無時間性動作卻更加霸權式的切入全體性的時間,加速衝撞出生命如其所是的樣貌。
藝術家介紹
創作自述

文 | 朱駿騰

從2000年進入電影學院到2008年留學英國前,八年期間,讓我對影像所能再現的真實,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影像中的每一秒,除了藉由蒙太奇與剪輯控制建構出幻覺,還有什麼可能性?

在這股焦慮懷疑下,裝置作品成為一種突破口,除了二維的畫面,我發現還可以在實體空間與物件之間重新創造出三維的敘事結構,所以在裝置作品中,我仍以一個導演的角度在創造,只是使用影像與語言的方式改變了,物件變成了我的演員,空間成了場景,最後攝影機成了我與觀者的眼睛與身體,另一方面更接近劇場的結構與臨場感。

經過10年的創作歷程,2017年我把創作重新聚焦回影像, 從2017年的 「八月十五」到2019「天台」, 在這些多頻道影像作品之中,除了形式美學與我所擅長敘事結構相互整合與推進外,我更試圖藉由空間與多頻道架構下所平行展開的敘事線,重新建構影像(主體)與觀眾 (觀者)彼此間互為凝視/投射的關係。在這次關渡美術館個展「來去匆匆」中, 除了最新五頻道作品「無事晴朗」外,也選了各時期轉捩點的創作,我希望藉由這些作品相互的梳理,更逼進在表層議題與形式之下的核心,也反映了我過去15年從影像出發最後又回到影像的軌跡。
藝術家介紹
創作自述

文 | 朱駿騰

從2000年進入電影學院到2008年留學英國前,八年期間,讓我對影像所能再現的真實,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影像中的每一秒,除了藉由蒙太奇與剪輯控制建構出幻覺,還有什麼可能性?

在這股焦慮懷疑下,裝置作品成為一種突破口,除了二維的畫面,我發現還可以在實體空間與物件之間重新創造出三維的敘事結構,所以在裝置作品中,我仍以一個導演的角度在創造,只是使用影像與語言的方式改變了,物件變成了我的演員,空間成了場景,最後攝影機成了我與觀者的眼睛與身體,另一方面更接近劇場的結構與臨場感。

經過10年的創作歷程,2017年我把創作重新聚焦回影像, 從2017年的 「八月十五」到2019「天台」, 在這些多頻道影像作品之中,除了形式美學與我所擅長敘事結構相互整合與推進外,我更試圖藉由空間與多頻道架構下所平行展開的敘事線,重新建構影像(主體)與觀眾 (觀者)彼此間互為凝視/投射的關係。在這次關渡美術館個展「來去匆匆」中, 除了最新五頻道作品「無事晴朗」外,也選了各時期轉捩點的創作,我希望藉由這些作品相互的梳理,更逼進在表層議題與形式之下的核心,也反映了我過去15年從影像出發最後又回到影像的軌跡。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