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回上頁
:::
虛擬包浩斯
2019.10.18~2020.01.05
09:00 - 17:00
關渡美術館 401室
展覽簡介
〈虛擬包浩斯〉為紀念包浩斯設計學院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透過虛擬實境的形式重現德紹包浩斯主樓,引領觀眾進入這座現代建築與設計的里程碑。
何謂包浩斯?
包浩斯是一所應用藝術與建築專門學校,於1919年在德國威瑪建立,之後於1925年遷至德紹。包浩斯聘請了作風獨特的教師,例如:保羅‧克利、瓦西里‧康丁斯基等前衛畫家,他們將實作技能與形態、色彩理論和材料試驗等學習課程相結合,這些課程包含攝影、字型學、廣告、室內與展覽設計、紡織、建築等領域。包浩斯不朽的精神遺產之一是物體的形態應由其功能性,而非藝術流派所決定,此概念體現在德紹包浩斯主樓,這棟由學校創始人瓦爾特‧格羅培斯於1925至1926年間所設計的校舍,其不加裝飾的外觀、輻射狀佈局、玻璃帷幕以及鋼構設計成為現代建築的典範。
誰是包浩斯成員?
在1929年至1930年間包浩斯約有200名學生,此數量與同期其他學校相比雖較少,但許多學生和教師在後來都成就了一番事業。例如約瑟夫‧亞伯斯和安妮‧亞伯斯皆為包浩斯學生,之後也都任教於包浩斯,在1933年移民美國後,他們二人成為影響一代美國藝術家的重要導師。匈牙利藝術家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同樣曾在包浩斯任教,他在芝加哥創辦了新包浩斯,也就是今日伊利諾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前身。還有其他成員將包浩斯精神散播到更遠的海外,包括到蘇聯和墨西哥的漢斯‧邁耶,以色列的阿里耶‧謝倫,澳大利亞的路德維克‧希斯菲爾德-馬克,以及日本的山脇巖和山脇美智子等。
為何重要?
包浩斯開創了一種傳授藝術與設計的新方法,直至100年後的今天仍被許多藝術院校納入基礎課程。從實踐與試驗中學習替代了臨摹名家之作和傳統風格,學生以民主化生活、定期參與行政決策、破除師生間階層差異的形式訓練藝術創造力。此外,與彼時其他院校相比,學生們極少因為種族、性別或宗教上的差異受到歧視,但這樣的社會包容度卻常引起納粹的批判。納粹黨於1933年執政後將學校關閉,許多成員被迫移居海外,包浩斯與法西斯主義之間的對立,是其成為20世紀藝術與設計重要典範的原因之一。
展覽簡介
〈虛擬包浩斯〉為紀念包浩斯設計學院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透過虛擬實境的形式重現德紹包浩斯主樓,引領觀眾進入這座現代建築與設計的里程碑。
何謂包浩斯?
包浩斯是一所應用藝術與建築專門學校,於1919年在德國威瑪建立,之後於1925年遷至德紹。包浩斯聘請了作風獨特的教師,例如:保羅‧克利、瓦西里‧康丁斯基等前衛畫家,他們將實作技能與形態、色彩理論和材料試驗等學習課程相結合,這些課程包含攝影、字型學、廣告、室內與展覽設計、紡織、建築等領域。包浩斯不朽的精神遺產之一是物體的形態應由其功能性,而非藝術流派所決定,此概念體現在德紹包浩斯主樓,這棟由學校創始人瓦爾特‧格羅培斯於1925至1926年間所設計的校舍,其不加裝飾的外觀、輻射狀佈局、玻璃帷幕以及鋼構設計成為現代建築的典範。
誰是包浩斯成員?
在1929年至1930年間包浩斯約有200名學生,此數量與同期其他學校相比雖較少,但許多學生和教師在後來都成就了一番事業。例如約瑟夫‧亞伯斯和安妮‧亞伯斯皆為包浩斯學生,之後也都任教於包浩斯,在1933年移民美國後,他們二人成為影響一代美國藝術家的重要導師。匈牙利藝術家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同樣曾在包浩斯任教,他在芝加哥創辦了新包浩斯,也就是今日伊利諾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前身。還有其他成員將包浩斯精神散播到更遠的海外,包括到蘇聯和墨西哥的漢斯‧邁耶,以色列的阿里耶‧謝倫,澳大利亞的路德維克‧希斯菲爾德-馬克,以及日本的山脇巖和山脇美智子等。
為何重要?
包浩斯開創了一種傳授藝術與設計的新方法,直至100年後的今天仍被許多藝術院校納入基礎課程。從實踐與試驗中學習替代了臨摹名家之作和傳統風格,學生以民主化生活、定期參與行政決策、破除師生間階層差異的形式訓練藝術創造力。此外,與彼時其他院校相比,學生們極少因為種族、性別或宗教上的差異受到歧視,但這樣的社會包容度卻常引起納粹的批判。納粹黨於1933年執政後將學校關閉,許多成員被迫移居海外,包浩斯與法西斯主義之間的對立,是其成為20世紀藝術與設計重要典範的原因之一。
藝術家介紹
製作總監:Ilja Burzev
互動設計與開發:Eugene Krivoruchko
藝術指導:Volker Zerbe
包浩斯顧問:Jordan Troeller, Robert K. Huber
聲音設計:Sascha Haus
美術助理:Mitesh Amin
英語配音:Sue Cox
專案經理:Annette Klein
創意:Björn Bartholdy (科隆應用科技大學科隆遊戲實驗室)、Christoph Mücher(歌德學院)
〈虛擬包浩斯〉由波士頓歌德學院和科隆應用科技大學科隆遊戲實驗室共同創作。
藝術家介紹
製作總監:Ilja Burzev
互動設計與開發:Eugene Krivoruchko
藝術指導:Volker Zerbe
包浩斯顧問:Jordan Troeller, Robert K. Huber
聲音設計:Sascha Haus
美術助理:Mitesh Amin
英語配音:Sue Cox
專案經理:Annette Klein
創意:Björn Bartholdy (科隆應用科技大學科隆遊戲實驗室)、Christoph Mücher(歌德學院)
〈虛擬包浩斯〉由波士頓歌德學院和科隆應用科技大學科隆遊戲實驗室共同創作。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