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形我素 - 玩物以明志、乘物以遊心
2015.05.15~2015.07.12
09:00 - 17:00
(文/ 蔡根) 長期以來我的創作是以材質為出發,材質之間的關係才是我關心的重點。以往在立體造形、雕塑藝術上,材質通常是藉以處理形的媒介;在近代材質已被提升到表達的一環,材質與形式就如唇齒之關係。而我作品的形是由材質之間的處理而生成的,形不是我預先有的想像;這和以往雕塑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會有如此表現,它涉及到我對物存在的觀點。 存活在這世界上不只是人,還有動物、植物,此外還有一些我們人類認為沒有生命的物,自然物及人造物。所有的人、動物、植物、自然物、人造物總合為萬物,同時存在;人不是唯一的存在而是與萬物共同存在,由是我們的生命每天都要與萬物相處,與物交接成為我們生命不可迴避的課題。人與萬物的相處有兩種可能,不是相刃就是相靡,人與人的關係更是如此;相刃相靡都是互為的關係,因為彼此不同而有差異,我們可以選擇,互相尊重、互相欣賞或互相衝撞、互相對抗。我的創作由生活來,而生活中最大的部分就是我和外界(萬物)相處的態度與其關連。 莊子《齊物論》中所說:「一受其成形,不亡以殆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這是我們生命中的宿命,我們如何去處理自己與外物之間的關係,我將此關係分為身、心、靈三種層次,身是直接的接觸屬於物理關係,心是感受屬於化學關係,靈是綜合身心兩者一種很神祕的生命交會。這個生命交會才是我創作中的核心問題。 此次的創作元素多屬物件,物件本身也是材質也有形,藉由物件的關係進行擺放,材質之間、材質與形、我與材質、我與形充分的對話,而形構出最後作品的形。作品最後的形在我創作中反而是不知不覺中形成的,這個形也不再只是視覺中的形而是一個精神的交融構成。雕塑中的材質處理也被簡化到只是擺放,物件的擺放也成了精神結構中的關鍵所在。擺放看似任意,其實它涉及到物我的關係,因此我戲稱我的創作方式已走到了「我形我素」,創作是當下生命狀態的一種反映,每日的生活都是生命的印證;我很直接以自己的感受切入,我行我素。進工作室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室我沒有特定的目的地要去做哪一件,工作室裡很多正在進行的件數,我也不知它們從何開始,何時會完成,而讓日行的進度來決定。1997年「非形、 飛行」展出中我就提出我的創作不是以形作為思考的出發,而是由材質帶出的整合遊戲;近年來組合的元素轉向各種不同材質的物件,在尋找物件及材質的整合中,形才被建構出來。在西方立體造形雕塑,一般是以形為主,材質是服膺造形的。我反其道以材質為主,形式後生,這些思維辯證都是受老子道德經所引發,但在此我不敢引其言;勉強用七十八章末句忽然冒出的「正言若反」。形與素(材質)是我創作中的兩個法寶,我用以來傳說。 因為惜物,收集物件、整理物件、存放物件與物件為伍也是我生活中的樂趣,物件對我是有靈的,它和飼養寵物一樣,它會和你對話,相處久了,彼此之間了解,物我交會成了我生命的一種享受。我與物件合成一體,展現我生命所向。它帶領我從對立中超越,而達物我兩忘,進入生命中的逍遙。 莊子《齊物論》中也說到:「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又說到:「物無分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然而人對外物世界都易落入主觀判斷,二分外物,好-壞、貴-賤、對-錯、有用-無用、有利-無益…;而以天地生成的存有論是無差等,萬物各自不同而相為互補,相對彰顯;人之間亦是如此,人各有侷限,各有特質,可藉由彼此補足及輝映。因為有差異而形成張力,只要運用得宜,在生命中,在視覺藝術中會變成魅力;我透過美感的律則去協調物件,讓個別物件歸其所位與整體產生關連,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共同存在。 在我生命理念中,萬物皆相對而立,相因而成。在生活中我一直企圖去印證它的可能;在創作四十年之後,放掉技巧忘掉工法,只運用物件的組合來成全這個理念。也合應莊子所說「乘物以遊心」及我個人「玩物以明志」。 在每天都在變化的時代,人繼續在尋找人的定位;在物質文明更充分的年代,人有更多的選擇,究竟是人在選擇或是相反?人的幸福是要創出更多的可能,而幸福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條件嗎?返璞歸真是否已成為天方夜譚? 六十歲以後這些問題更是撲面而來;讀老莊變成了精神上的慰藉;雖有時也會感覺這和時代的進程是違反。但也深信那些勸說對心靈是有安定力量。在生活創作上也沿著2006年的「靜物」展,2009年「大象無形」和2010年「耕形四十」再往前進。這次展覽主要是連結2000年「瓜園、圓瓜」的玩物以明志加上乘物以遊心再加上形式說明以「我形我素」做為主標題來表達六十五年生命的存證。其中有一件同樣的作品,2009年為「大象無形」,此次題名為「其中有象」,這個企圖也是想從無中肯定有;生命一切從無中來,無中有,有似無,復歸無,來說服自己。 後記 居家依山面海,書房正對工作室,右為大屯山一片天空,生活如是: 日觀行雲,夜讀古人,時興而做,乘物遊心,玩物明志,我行我素。 2014.05.15展出一年前 結婚三十六週年後一天
(文/ 蔡根) 長期以來我的創作是以材質為出發,材質之間的關係才是我關心的重點。以往在立體造形、雕塑藝術上,材質通常是藉以處理形的媒介;在近代材質已被提升到表達的一環,材質與形式就如唇齒之關係。而我作品的形是由材質之間的處理而生成的,形不是我預先有的想像;這和以往雕塑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會有如此表現,它涉及到我對物存在的觀點。 存活在這世界上不只是人,還有動物、植物,此外還有一些我們人類認為沒有生命的物,自然物及人造物。所有的人、動物、植物、自然物、人造物總合為萬物,同時存在;人不是唯一的存在而是與萬物共同存在,由是我們的生命每天都要與萬物相處,與物交接成為我們生命不可迴避的課題。人與萬物的相處有兩種可能,不是相刃就是相靡,人與人的關係更是如此;相刃相靡都是互為的關係,因為彼此不同而有差異,我們可以選擇,互相尊重、互相欣賞或互相衝撞、互相對抗。我的創作由生活來,而生活中最大的部分就是我和外界(萬物)相處的態度與其關連。 莊子《齊物論》中所說:「一受其成形,不亡以殆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這是我們生命中的宿命,我們如何去處理自己與外物之間的關係,我將此關係分為身、心、靈三種層次,身是直接的接觸屬於物理關係,心是感受屬於化學關係,靈是綜合身心兩者一種很神祕的生命交會。這個生命交會才是我創作中的核心問題。 此次的創作元素多屬物件,物件本身也是材質也有形,藉由物件的關係進行擺放,材質之間、材質與形、我與材質、我與形充分的對話,而形構出最後作品的形。作品最後的形在我創作中反而是不知不覺中形成的,這個形也不再只是視覺中的形而是一個精神的交融構成。雕塑中的材質處理也被簡化到只是擺放,物件的擺放也成了精神結構中的關鍵所在。擺放看似任意,其實它涉及到物我的關係,因此我戲稱我的創作方式已走到了「我形我素」,創作是當下生命狀態的一種反映,每日的生活都是生命的印證;我很直接以自己的感受切入,我行我素。進工作室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室我沒有特定的目的地要去做哪一件,工作室裡很多正在進行的件數,我也不知它們從何開始,何時會完成,而讓日行的進度來決定。1997年「非形、 飛行」展出中我就提出我的創作不是以形作為思考的出發,而是由材質帶出的整合遊戲;近年來組合的元素轉向各種不同材質的物件,在尋找物件及材質的整合中,形才被建構出來。在西方立體造形雕塑,一般是以形為主,材質是服膺造形的。我反其道以材質為主,形式後生,這些思維辯證都是受老子道德經所引發,但在此我不敢引其言;勉強用七十八章末句忽然冒出的「正言若反」。形與素(材質)是我創作中的兩個法寶,我用以來傳說。 因為惜物,收集物件、整理物件、存放物件與物件為伍也是我生活中的樂趣,物件對我是有靈的,它和飼養寵物一樣,它會和你對話,相處久了,彼此之間了解,物我交會成了我生命的一種享受。我與物件合成一體,展現我生命所向。它帶領我從對立中超越,而達物我兩忘,進入生命中的逍遙。 莊子《齊物論》中也說到:「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又說到:「物無分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然而人對外物世界都易落入主觀判斷,二分外物,好-壞、貴-賤、對-錯、有用-無用、有利-無益…;而以天地生成的存有論是無差等,萬物各自不同而相為互補,相對彰顯;人之間亦是如此,人各有侷限,各有特質,可藉由彼此補足及輝映。因為有差異而形成張力,只要運用得宜,在生命中,在視覺藝術中會變成魅力;我透過美感的律則去協調物件,讓個別物件歸其所位與整體產生關連,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共同存在。 在我生命理念中,萬物皆相對而立,相因而成。在生活中我一直企圖去印證它的可能;在創作四十年之後,放掉技巧忘掉工法,只運用物件的組合來成全這個理念。也合應莊子所說「乘物以遊心」及我個人「玩物以明志」。 在每天都在變化的時代,人繼續在尋找人的定位;在物質文明更充分的年代,人有更多的選擇,究竟是人在選擇或是相反?人的幸福是要創出更多的可能,而幸福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條件嗎?返璞歸真是否已成為天方夜譚? 六十歲以後這些問題更是撲面而來;讀老莊變成了精神上的慰藉;雖有時也會感覺這和時代的進程是違反。但也深信那些勸說對心靈是有安定力量。在生活創作上也沿著2006年的「靜物」展,2009年「大象無形」和2010年「耕形四十」再往前進。這次展覽主要是連結2000年「瓜園、圓瓜」的玩物以明志加上乘物以遊心再加上形式說明以「我形我素」做為主標題來表達六十五年生命的存證。其中有一件同樣的作品,2009年為「大象無形」,此次題名為「其中有象」,這個企圖也是想從無中肯定有;生命一切從無中來,無中有,有似無,復歸無,來說服自己。 後記 居家依山面海,書房正對工作室,右為大屯山一片天空,生活如是: 日觀行雲,夜讀古人,時興而做,乘物遊心,玩物明志,我行我素。 2014.05.15展出一年前 結婚三十六週年後一天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
密碼
*
驗證碼
*
更換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
電子信箱
*
驗證碼
*
更換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