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任其自然
2008.12.05~2009.02.08
09:00 - 17:00
《不副規矩,從心所悅》—談張光賓教授95歲草書唐詩暨焦墨山水展 文/趙宇修 因為迅速遞變的外在環境,對當代藝術類型、表現內涵、手法、品味等的消長推波助瀾,書畫藝術也相對快速式微。科技疾速汰換了生活的型態,一代代人復有不同的成長外緣,在更短的時間差裡造就新的觀念取向,也擴大了美感認知的個別差異,藝術的新與舊也以更快的速度被更迭。暫時退居次要的書畫藝術在領域相互滲透的風潮下,即使能重為顯學,或也將是全新的語彙。 從另一個角度看,資訊的爆炸讓我們誤以為生命就是一種不斷的充填、下載並更新,地球也因為人類無止境的慾望,藉科技方便所帶來的摧殘,造成深澈的傷害和毀壞的前兆。不再恣肆的耗損地球資源雖是當務之急,根本要務則是向內回看。因此,從內觀深瞰生命的本質、與天地一體的宏觀察照、「為道日損」的減法哲學等,是跨越時空值得提醒的生活命題。 天人合一的生命觀照方式,早已在先秦哲學的鋪墊下,化入歷代書畫美學的膚骨氣脈之中。在文藝踐履途中,仍具有隨手拾掇和持續傳遞的價值。具有文化良知與使命的人,為了引領書畫藝術脫離尷尬窘境,透過各種展覽命題和形式,提供書畫從事者反芻自身之處境,企圖注入活水、回應新的見地進而契入當代美感文化的核心,或許是一帖良方。 張光賓老師正是傳統書畫美學的傑出行者,跨越近一世紀的研究、創作及教學生涯,年屆九四高齡的張老師於書畫藝術猶然自強不息。他對生命的通透與態度的豁達,反應在他書畫的筆線質地和意境的追求裡,他的水墨與近現代多數再現局部視覺世界的手法迥異,是典型在書畫作品裡能映射宏觀天地的創作類型。 他的創作格局不是耽溺小巧筆墨技藝者所能夢見,帶有草篆筆意的焦墨點描山水,以不帶執見的玩心自在點寫心象以供臥遊,畫法與書法不僅相通,已是一如。八十七歲以後,焦墨點跺的山水輔以草書長款,不僅妙作迭見,也因為深湛的草書功力,統一了勾點與款識的境界。九十一歲蛻變出焦墨排點皴法,山巖造形更加從心所悅,尺幅也多長卷厚冊鴻篇巨帙,輔以遒逸自在的長款,使其躋身風格卓特氣象恢宏的大家之林。最妙的是晚年變法,完全脫化,書畫與人俱入老境,越老越妙。技術被遺忘而昇華,內涵因歸真而解脫,因此有種不可言說的奧妙。 他對草書的研究、推廣和創作質量,是在于右任領導的「標準草書」之後,最有成就的書家。為了後輩學子容易識讀草書結組,從崔瑗《草書勢》「抑左揚右」、「圓不中規,方不副矩」二語啟發他整理出二十六條簡易的識草口訣。 此外,以往學習草書的人,總是從《十七帖》、《草書千字文》、《書譜》等帖著手,但是這些法帖不僅字數有限,文義的流通性也不高,容易造成入手的障礙,讓初學者覺得草書懸遠而視為畏途。光賓師為未來的習書者便利著想,先後以草書抄錄流通廣泛的詩詞名著,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菜根譚」、「東坡樂府」、「道德經」、「陶淵明集」…等冊頁,無疑將會成為未來學習草書的人最容易入手的範帖,裨益將極遠大,可見其推廣草書的苦心! 此次展覽包含光賓師在九三高齡,費時半載所書寫的「草書唐詩三百首」卷軸和焦墨山水近作。如果我們試著學光賓師常說的「靜下來,放輕鬆」,面對作品不只浮光略影的觀其大略,而更貼近作品,緩步觀覽,或許會發現他書畫裡每個點劃正在為我們薰習一種人生態度--「自在」。
《不副規矩,從心所悅》—談張光賓教授95歲草書唐詩暨焦墨山水展 文/趙宇修 因為迅速遞變的外在環境,對當代藝術類型、表現內涵、手法、品味等的消長推波助瀾,書畫藝術也相對快速式微。科技疾速汰換了生活的型態,一代代人復有不同的成長外緣,在更短的時間差裡造就新的觀念取向,也擴大了美感認知的個別差異,藝術的新與舊也以更快的速度被更迭。暫時退居次要的書畫藝術在領域相互滲透的風潮下,即使能重為顯學,或也將是全新的語彙。 從另一個角度看,資訊的爆炸讓我們誤以為生命就是一種不斷的充填、下載並更新,地球也因為人類無止境的慾望,藉科技方便所帶來的摧殘,造成深澈的傷害和毀壞的前兆。不再恣肆的耗損地球資源雖是當務之急,根本要務則是向內回看。因此,從內觀深瞰生命的本質、與天地一體的宏觀察照、「為道日損」的減法哲學等,是跨越時空值得提醒的生活命題。 天人合一的生命觀照方式,早已在先秦哲學的鋪墊下,化入歷代書畫美學的膚骨氣脈之中。在文藝踐履途中,仍具有隨手拾掇和持續傳遞的價值。具有文化良知與使命的人,為了引領書畫藝術脫離尷尬窘境,透過各種展覽命題和形式,提供書畫從事者反芻自身之處境,企圖注入活水、回應新的見地進而契入當代美感文化的核心,或許是一帖良方。 張光賓老師正是傳統書畫美學的傑出行者,跨越近一世紀的研究、創作及教學生涯,年屆九四高齡的張老師於書畫藝術猶然自強不息。他對生命的通透與態度的豁達,反應在他書畫的筆線質地和意境的追求裡,他的水墨與近現代多數再現局部視覺世界的手法迥異,是典型在書畫作品裡能映射宏觀天地的創作類型。 他的創作格局不是耽溺小巧筆墨技藝者所能夢見,帶有草篆筆意的焦墨點描山水,以不帶執見的玩心自在點寫心象以供臥遊,畫法與書法不僅相通,已是一如。八十七歲以後,焦墨點跺的山水輔以草書長款,不僅妙作迭見,也因為深湛的草書功力,統一了勾點與款識的境界。九十一歲蛻變出焦墨排點皴法,山巖造形更加從心所悅,尺幅也多長卷厚冊鴻篇巨帙,輔以遒逸自在的長款,使其躋身風格卓特氣象恢宏的大家之林。最妙的是晚年變法,完全脫化,書畫與人俱入老境,越老越妙。技術被遺忘而昇華,內涵因歸真而解脫,因此有種不可言說的奧妙。 他對草書的研究、推廣和創作質量,是在于右任領導的「標準草書」之後,最有成就的書家。為了後輩學子容易識讀草書結組,從崔瑗《草書勢》「抑左揚右」、「圓不中規,方不副矩」二語啟發他整理出二十六條簡易的識草口訣。 此外,以往學習草書的人,總是從《十七帖》、《草書千字文》、《書譜》等帖著手,但是這些法帖不僅字數有限,文義的流通性也不高,容易造成入手的障礙,讓初學者覺得草書懸遠而視為畏途。光賓師為未來的習書者便利著想,先後以草書抄錄流通廣泛的詩詞名著,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菜根譚」、「東坡樂府」、「道德經」、「陶淵明集」…等冊頁,無疑將會成為未來學習草書的人最容易入手的範帖,裨益將極遠大,可見其推廣草書的苦心! 此次展覽包含光賓師在九三高齡,費時半載所書寫的「草書唐詩三百首」卷軸和焦墨山水近作。如果我們試著學光賓師常說的「靜下來,放輕鬆」,面對作品不只浮光略影的觀其大略,而更貼近作品,緩步觀覽,或許會發現他書畫裡每個點劃正在為我們薰習一種人生態度--「自在」。
張光賓
張光賓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