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質變-王湘靈個展
2015.07.17~2015.09.13
09:00 - 17:00
展覽說明: 作品一:Metamorphosis, 攝影作品十件, 60x90x2.5cm 「人感到有一種無形的,不能解析的害怕,一種莫名的恐慌。」—齊克果,丹麥哲學家 在生物學角度上,人是由結構複雜的大腦所體現。 在傳統儒家思維中,人是無法脫離群體的個別所在。 諷刺的是,在現實世界裡,人是由孤獨所定義,人的本質就是孤獨的具體形象。 人的思辨中往往附著於太多雜質, 偶然事件的發生,情緒的轉換,不過是轉為別一存在形式而已。 在異地找回喪失多年的安全感,但也在同時丟失了歸屬感, 沒有什麼是永遠的,或是每件事都是永遠的。 作品二:The Ripple, 漣漪, 單頻錄像四件 此錄像為年初攝於紐約住所。 2015年冬日,整個城市天天籠罩在暴風雪之中,剛從台灣返回紐約,一方面得適應氣候,一方面因尚未調整好情緒,終日思念家人, 本以為心無所住,此刻卻反倒成了最孤獨之人。 創作自述: 王湘靈的作品大多以人生經驗為主,作品通常帶給觀者某種程度上的壓迫或疏離感,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存在與變動,並強調事物的本質,以自身為主體,再借由群體,個人和社會之間「真我」與「假我」隱喻存在之概念。
展覽說明: 作品一:Metamorphosis, 攝影作品十件, 60x90x2.5cm 「人感到有一種無形的,不能解析的害怕,一種莫名的恐慌。」—齊克果,丹麥哲學家 在生物學角度上,人是由結構複雜的大腦所體現。 在傳統儒家思維中,人是無法脫離群體的個別所在。 諷刺的是,在現實世界裡,人是由孤獨所定義,人的本質就是孤獨的具體形象。 人的思辨中往往附著於太多雜質, 偶然事件的發生,情緒的轉換,不過是轉為別一存在形式而已。 在異地找回喪失多年的安全感,但也在同時丟失了歸屬感, 沒有什麼是永遠的,或是每件事都是永遠的。 作品二:The Ripple, 漣漪, 單頻錄像四件 此錄像為年初攝於紐約住所。 2015年冬日,整個城市天天籠罩在暴風雪之中,剛從台灣返回紐約,一方面得適應氣候,一方面因尚未調整好情緒,終日思念家人, 本以為心無所住,此刻卻反倒成了最孤獨之人。 創作自述: 王湘靈的作品大多以人生經驗為主,作品通常帶給觀者某種程度上的壓迫或疏離感,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存在與變動,並強調事物的本質,以自身為主體,再借由群體,個人和社會之間「真我」與「假我」隱喻存在之概念。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