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關渡美術館

:::
凝視舞臺——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
2025.04.08~2025.05.18
10:00 - 17:00
關渡美術館一樓展覽廳
展覽介紹
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與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共同策劃的 「凝視舞臺——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 回顧展,不僅是向這位臺灣劇場設計先驅的致敬,更是一場關於舞臺、劇場與我們時代的對話。透過回望聶先生橫跨五十年的職業生涯,我們彷彿見證臺灣表演藝術與劇場美學的發展歷程——從無到有,從探索到奠基,從個人的美學追求到整體劇場環境的建立。

聶先生以專業嚴謹、敬業奉獻的態度,開創臺灣現代劇場觀念,建立舞臺設計與技術的典範。他的作品風格簡潔、線條俐落,展現獨特的非寫實美學與強烈的人文素養,在舞臺上形塑劇場的詩意空間。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影響了臺灣戲劇的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後輩樹立了典範。

然而,隨著他近 20 年來淡出劇場,許多後進或許只聞其名,卻未曾真正了解他的貢獻與影響。幸運的是,2022 年聶先生將其珍貴的手稿、文件、設計圖等,全數捐贈臺灣大學圖書館,並經由汪其楣女士引介,由汪其楣女士與楊淑雯女士細心整理。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刻體會到聶先生在設計生涯中的核心精神——在謹慎中追尋浪漫,在規矩中尋找自由。這樣的精神,不僅影響了他的創作,也深刻地影響著臺灣劇場設計的發展軌跡。

「凝視舞臺」不只是回顧過去,更是一次重新審視劇場設計與我們時代關係的契機。我們如何看待劇場?劇場如何塑造我們的時代?而這些問題,又如何在聶先生的作品中留下線索?這場展覽,將邀請所有劇場從業者、學習者及愛好者,一同透過聶光炎先生的視角,凝視舞臺,凝視我們所處的劇場時代。
展覽介紹
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與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共同策劃的 「凝視舞臺——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 回顧展,不僅是向這位臺灣劇場設計先驅的致敬,更是一場關於舞臺、劇場與我們時代的對話。透過回望聶先生橫跨五十年的職業生涯,我們彷彿見證臺灣表演藝術與劇場美學的發展歷程——從無到有,從探索到奠基,從個人的美學追求到整體劇場環境的建立。

聶先生以專業嚴謹、敬業奉獻的態度,開創臺灣現代劇場觀念,建立舞臺設計與技術的典範。他的作品風格簡潔、線條俐落,展現獨特的非寫實美學與強烈的人文素養,在舞臺上形塑劇場的詩意空間。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影響了臺灣戲劇的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後輩樹立了典範。

然而,隨著他近 20 年來淡出劇場,許多後進或許只聞其名,卻未曾真正了解他的貢獻與影響。幸運的是,2022 年聶先生將其珍貴的手稿、文件、設計圖等,全數捐贈臺灣大學圖書館,並經由汪其楣女士引介,由汪其楣女士與楊淑雯女士細心整理。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刻體會到聶先生在設計生涯中的核心精神——在謹慎中追尋浪漫,在規矩中尋找自由。這樣的精神,不僅影響了他的創作,也深刻地影響著臺灣劇場設計的發展軌跡。

「凝視舞臺」不只是回顧過去,更是一次重新審視劇場設計與我們時代關係的契機。我們如何看待劇場?劇場如何塑造我們的時代?而這些問題,又如何在聶先生的作品中留下線索?這場展覽,將邀請所有劇場從業者、學習者及愛好者,一同透過聶光炎先生的視角,凝視舞臺,凝視我們所處的劇場時代。
策展人
王世信(Samuel Wang, Shih-Hsing)
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首屆畢業生,紐約州立大學畢業普契斯分校藝術碩士。1993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1995年轉任劇場設計學系,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副主席、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計畫主持人、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2019臺灣學生館策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任、展演藝術中心主任。目前擔任戲劇學院院長。

設計作品涵括舞臺、燈光、服裝等設計。近年主要合作對象有果陀劇場、唐美雲歌仔戲團、紙風車劇團、表演工作坊、雲門舞集、何曉玫舞團、廣州歌舞劇團等國內外表演團體。

策展人
王世信(Samuel Wang, Shih-Hsing)
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首屆畢業生,紐約州立大學畢業普契斯分校藝術碩士。1993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1995年轉任劇場設計學系,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副主席、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計畫主持人、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2019臺灣學生館策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任、展演藝術中心主任。目前擔任戲劇學院院長。

設計作品涵括舞臺、燈光、服裝等設計。近年主要合作對象有果陀劇場、唐美雲歌仔戲團、紙風車劇團、表演工作坊、雲門舞集、何曉玫舞團、廣州歌舞劇團等國內外表演團體。

聶光炎簡介
聶光炎
聶光炎先生 1933 年生於上海,因戰亂輾轉來台,在軍中劇隊開啟劇場生涯。1953 年考入政工幹校影劇組,1963 年透過「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技術交換計畫赴夏威夷州立大學進修,學成歸國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與世新專科學校,並持續舞臺與燈光設計工作。其作品橫跨戲劇、京劇、崑劇、歌仔戲、舞劇、歌劇等劇種,累積超過 150 部代表作,如:《八月雪》、《樓蘭女》、《暗戀桃花源》、《感天動地竇娥冤》、《牡丹亭》、《遊園驚夢》、《嚴子與妻》、《武陵人》等。他的設計總能精準掌握劇作特點,巧妙結合東西方劇場美學,成為臺灣技術劇場發展的縮影。

從戰後初期到新世紀之初,從手工繪圖到電腦製圖,聶光炎先生幾乎無役不與。他廣泛涉獵國際劇場設計美學潮流,同時深耕中國哲學、文學與歷史文化。他的設計風格兼具中國文人的流逸風範與當代藝術的實用美學,注重安全與功能,卻不失深厚的儒、道、佛思想內涵。他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般低調內斂,不喧賓奪主,卻以紮實的根基與深遠的視野影響了整個劇場世代。

聶光炎先生始終走在時代與資訊的前端,不斷學習、思考、設計、工作,並傾囊相授,提攜後進。他的貢獻不僅奠定臺灣技術劇場的專業標準,更讓臺灣的劇場美學在國際舞臺上閃耀光芒。他的設計不只是劇場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個劇場時代的見證。
聶光炎簡介
聶光炎
聶光炎先生 1933 年生於上海,因戰亂輾轉來台,在軍中劇隊開啟劇場生涯。1953 年考入政工幹校影劇組,1963 年透過「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技術交換計畫赴夏威夷州立大學進修,學成歸國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與世新專科學校,並持續舞臺與燈光設計工作。其作品橫跨戲劇、京劇、崑劇、歌仔戲、舞劇、歌劇等劇種,累積超過 150 部代表作,如:《八月雪》、《樓蘭女》、《暗戀桃花源》、《感天動地竇娥冤》、《牡丹亭》、《遊園驚夢》、《嚴子與妻》、《武陵人》等。他的設計總能精準掌握劇作特點,巧妙結合東西方劇場美學,成為臺灣技術劇場發展的縮影。

從戰後初期到新世紀之初,從手工繪圖到電腦製圖,聶光炎先生幾乎無役不與。他廣泛涉獵國際劇場設計美學潮流,同時深耕中國哲學、文學與歷史文化。他的設計風格兼具中國文人的流逸風範與當代藝術的實用美學,注重安全與功能,卻不失深厚的儒、道、佛思想內涵。他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般低調內斂,不喧賓奪主,卻以紮實的根基與深遠的視野影響了整個劇場世代。

聶光炎先生始終走在時代與資訊的前端,不斷學習、思考、設計、工作,並傾囊相授,提攜後進。他的貢獻不僅奠定臺灣技術劇場的專業標準,更讓臺灣的劇場美學在國際舞臺上閃耀光芒。他的設計不只是劇場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個劇場時代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