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特展
奈良美智特展
2021.03.12~2021.06.20
10:00 - 17:00
奈良美智的「心—眼 」:表情表現主義的凝視 文 / 黃建宏
311 東日本大震災不僅撼動日本、震盪了日本人,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然而,這個深刻地改變了人類認知的事件,同樣觸動了台灣人,當年關渡美術館的「渾變:台日交流展」開幕就在同一天,整晚我們和日本友人都望著電視上的末世景像目瞪口呆。當災難觸動人心,世界也會因為人心而動,事實上,從 1995 年阪神大地震後的重建就已經開始引動日台情誼,自此之後,台灣人和日本人對於彼此遭遇的災難與社會的動盪都非常關注。特別是今天人類遭遇到新冠病毒的襲擊,而造成全球更為劇烈的變動,台灣因為防疫有成,而以口罩產能的餘裕協助世界各國,也包含了日本,奈良美智因此傳訊給蔡英文總統,而造就一段交流人類共通價值的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到奈良美智對於世界關懷的用心之深、堅持之力。奈良美智,這位二十、二十一世紀交接之際最重要的日本藝術家之一,在2001 年從德國回到日本做的第一個大型個展「我不介意,如果你忘了我」,當時他主要致力於探索自身內在,與童年的自己進行跨時空對話,而在 311 十年之後的台北,我們需要一起面對的是創建與合作,就特別強調出「想要連結的心」,在奈良回到日本二十年之後,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今天是:「如果你在意我,我就不會忘記」(I DON’T FORGET, IF YOU MIND ME.),以此表示日台之間的情誼所傳遞的訊息:連結。

「我不介意,如果你忘了我(暫譯)」(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是 2001 年奈良美智回到日本,在橫濱美術館進行的首次個展,我試想展名表達的或許是藝術家面對童年的想像,一個人的成長如何面對可能漸次顯得陌生的「過去的我」?特別是這個距離不只是時間上,同時對奈良而言,會不會也是空間上的?於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是這個跟「過去」進行會見的「凝視」,成為他畫作中很核心的表現,同時,也形成一種穿越不同時空、議題的「觀心術」。在這二十年間,奈良的創作沒有停止過和自身「記憶」的密切關係,我覺得他在畫作中處理的「凝視」也從拉開時空距離的記憶,一直到 311 之後,進入到心靈和生命距離的記憶,如 2015 年在香港的個展展名:「無常人生」;如此,我企圖討論的凝視也從遙遠距離的對看,到不定時刻、探入心靈的觀看,面對自身記憶這件事情在他的繪畫作品中,也從「自己」擴展到共同世界的「關係」。

奈良壓克力畫作中的一個根本要素,就是「表情」,而且直接將其視為「肖像畫」的某種當代發展。我們應著這次在台北關渡美術館的特展,特別關注正面肖像。我們可以在 1993年的 Girl in Blue 看到較早的正面肖像繪製,當時主要以鈎邊來描繪人物,而在1999 年的 Wisdom Tooth Fever 或是 2000 年的 Eastern Youth 中,奈良給角色配置了我暫稱為「刀子眼」(心眼的造型),但後來確實這樣的配置越來越少,除了閉眼的正面肖像之外(如 1999 年的 Well),就是大眼睛的肖像,有 2005 年的Twins I & II, 開始在眼球的細節上進行描繪,同年的 Cosmic Eyes(in the Milky Lake)中也已嘗試兩隻眼睛有不同的描繪,2007 年的 Cosmic, Hothouse Doll, Cosmic Eyes 中的眼睛也是如此。我認為奈良的繪畫總是以「表情」帶動角色,甚至可以說奈良的肖像畫可以稱之為「表情 」表現主 義(facial expressionism)。這些角色是奈良內在或過往記憶中的片段與分身,肖像的多重塗層讓觀者首先看到的是,足以支撐表情的臉的質量,一種中心微微內縮向兩側開展的淺浮雕式質量,髮型的描繪則像是畫面中的框內框,架構出角色在空間中的氛圍,表情如是浮現在髮型的架構上,而圓領的衣著以更為平面化的塗抹,讓角色身體有種下拉並後縮的效果。

 
在奈良的大多數作品中,我認為決定整張繪畫內容的「表情」力量幾乎都集中在「眼睛」,眼睛成為畫作焦點,但成對的眼睛總是被極度拉開、設置在與觀眾眼神交會的視平線上,眼洞的形狀並非寫實的人眼,而是動物或寵物的眼形,由幾乎充滿整個眼洞的虹膜(黑眼珠)來構成表情的主要感覺。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藝術家都能夠讓眼睛或眼線充分而直接地表達出角色的「狀態」,畫出一種直逼觀眾與之凝視的「看」,這種「直視」具有相當程度的「動物性」,或說將人的觀看溯回動物的直覺式觀看:動物性直覺 眼神 (animal intuitional gaze)。直覺眼神從兒童的天真、動物的敏銳到成人的直接心靈意向,奈良在虹膜上的細緻描繪與差異描繪(左右眼)越來越強化虹膜在眼睛表現上的複雜度,「虹膜」的描繪既強調著對視的期待,同時常將虹膜描繪成具有景深的小小宇宙,這種將虹膜宇宙化、左右差異化的處理,或許讓我們感覺到會將人物的世界帶入一種內在的關係網絡中;簡言之,眼睛虹膜的小小宇宙可以被視為「心」的世界,而且是一個足以容納「關係」的「心界」(mind-sphere)。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以表情構圖、直覺眼神和虹膜宇宙說明奈良的「表情表現主義」的各種獨特性,認為這種以表情、眼神、宇宙吸納觀眾的觀看與內在感受的畫作,是一種將我們「吸入」內在關係、「吸入」心界的感受力,甚至,我們在這次展出的《月光女孩》跟《潮濕朦朧日》,則可以見到「宇宙之境」感染到畫幅中更多的塊面。大多奈良展覽中同時展出的是許多素描,這些素描時而觸及日常表情、意識姿態或是意見表達,無論是在木板上或是紙板上,這些圖像都帶有很強烈的「情緒」表達,但支撐這些表達的比較不像正面肖像以表情的圖層、浮雕式的拉張與深邃感來建立觀看關係,而是如「唱片封面」與「牆面塗鴉」般的行動圖像,帶有強烈訊息意圖的表現。我認為「No」是這些表現性圖像中很重要的意念動力,傳達出一種水平的「感染力」,在此可以比較他在 1985 年的一張素描《家》(House), 圖中行走的人物以「正面對稱」的方式進行構圖,有如正面肖像的空間處理和配置,但採取的視覺動向卻明顯地以「發射」的方向發展,兩道太陽花的眼睛發射到地面上的雙葉,這種能量的表達方向就是他許多素描所具有的力量:發散的動力。所以,無論是和搖滾樂演奏有關的素描、或是以「No」作為情感訴求的素描,都清晰地表達出這樣的「感染力」,如No Nukes、Stop the Bombs 或是 No War!。而《生命噴泉》這座雕塑裝置,則是彷彿夢境中的羊頭小臉,從杯子裡像水滴般飄起,加上水循環的裝置,淚水會從熟睡的臉淌下,同樣安靜地埋入衝突性。

衝突性(或說「No」)一直都像是他繪畫作品中藏到背後的那隻手,那隻或許握有「利刃」或「玩具」的手,都等待著擾動我們的心思,而奈良美智的手彷彿就是擾動觀眾心思的「心眼」。




本次奈良美智特展相關參觀、活動、媒體及商品區等資訊,請查詢奈良美智特展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OSHITOMONARAinTW或官方LINE上帳號。
奈良美智的「心—眼 」:表情表現主義的凝視 文 / 黃建宏
311 東日本大震災不僅撼動日本、震盪了日本人,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然而,這個深刻地改變了人類認知的事件,同樣觸動了台灣人,當年關渡美術館的「渾變:台日交流展」開幕就在同一天,整晚我們和日本友人都望著電視上的末世景像目瞪口呆。當災難觸動人心,世界也會因為人心而動,事實上,從 1995 年阪神大地震後的重建就已經開始引動日台情誼,自此之後,台灣人和日本人對於彼此遭遇的災難與社會的動盪都非常關注。特別是今天人類遭遇到新冠病毒的襲擊,而造成全球更為劇烈的變動,台灣因為防疫有成,而以口罩產能的餘裕協助世界各國,也包含了日本,奈良美智因此傳訊給蔡英文總統,而造就一段交流人類共通價值的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到奈良美智對於世界關懷的用心之深、堅持之力。奈良美智,這位二十、二十一世紀交接之際最重要的日本藝術家之一,在2001 年從德國回到日本做的第一個大型個展「我不介意,如果你忘了我」,當時他主要致力於探索自身內在,與童年的自己進行跨時空對話,而在 311 十年之後的台北,我們需要一起面對的是創建與合作,就特別強調出「想要連結的心」,在奈良回到日本二十年之後,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今天是:「如果你在意我,我就不會忘記」(I DON’T FORGET, IF YOU MIND ME.),以此表示日台之間的情誼所傳遞的訊息:連結。

「我不介意,如果你忘了我(暫譯)」(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是 2001 年奈良美智回到日本,在橫濱美術館進行的首次個展,我試想展名表達的或許是藝術家面對童年的想像,一個人的成長如何面對可能漸次顯得陌生的「過去的我」?特別是這個距離不只是時間上,同時對奈良而言,會不會也是空間上的?於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是這個跟「過去」進行會見的「凝視」,成為他畫作中很核心的表現,同時,也形成一種穿越不同時空、議題的「觀心術」。在這二十年間,奈良的創作沒有停止過和自身「記憶」的密切關係,我覺得他在畫作中處理的「凝視」也從拉開時空距離的記憶,一直到 311 之後,進入到心靈和生命距離的記憶,如 2015 年在香港的個展展名:「無常人生」;如此,我企圖討論的凝視也從遙遠距離的對看,到不定時刻、探入心靈的觀看,面對自身記憶這件事情在他的繪畫作品中,也從「自己」擴展到共同世界的「關係」。

奈良壓克力畫作中的一個根本要素,就是「表情」,而且直接將其視為「肖像畫」的某種當代發展。我們應著這次在台北關渡美術館的特展,特別關注正面肖像。我們可以在 1993年的 Girl in Blue 看到較早的正面肖像繪製,當時主要以鈎邊來描繪人物,而在1999 年的 Wisdom Tooth Fever 或是 2000 年的 Eastern Youth 中,奈良給角色配置了我暫稱為「刀子眼」(心眼的造型),但後來確實這樣的配置越來越少,除了閉眼的正面肖像之外(如 1999 年的 Well),就是大眼睛的肖像,有 2005 年的Twins I & II, 開始在眼球的細節上進行描繪,同年的 Cosmic Eyes(in the Milky Lake)中也已嘗試兩隻眼睛有不同的描繪,2007 年的 Cosmic, Hothouse Doll, Cosmic Eyes 中的眼睛也是如此。我認為奈良的繪畫總是以「表情」帶動角色,甚至可以說奈良的肖像畫可以稱之為「表情 」表現主 義(facial expressionism)。這些角色是奈良內在或過往記憶中的片段與分身,肖像的多重塗層讓觀者首先看到的是,足以支撐表情的臉的質量,一種中心微微內縮向兩側開展的淺浮雕式質量,髮型的描繪則像是畫面中的框內框,架構出角色在空間中的氛圍,表情如是浮現在髮型的架構上,而圓領的衣著以更為平面化的塗抹,讓角色身體有種下拉並後縮的效果。

 
在奈良的大多數作品中,我認為決定整張繪畫內容的「表情」力量幾乎都集中在「眼睛」,眼睛成為畫作焦點,但成對的眼睛總是被極度拉開、設置在與觀眾眼神交會的視平線上,眼洞的形狀並非寫實的人眼,而是動物或寵物的眼形,由幾乎充滿整個眼洞的虹膜(黑眼珠)來構成表情的主要感覺。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藝術家都能夠讓眼睛或眼線充分而直接地表達出角色的「狀態」,畫出一種直逼觀眾與之凝視的「看」,這種「直視」具有相當程度的「動物性」,或說將人的觀看溯回動物的直覺式觀看:動物性直覺 眼神 (animal intuitional gaze)。直覺眼神從兒童的天真、動物的敏銳到成人的直接心靈意向,奈良在虹膜上的細緻描繪與差異描繪(左右眼)越來越強化虹膜在眼睛表現上的複雜度,「虹膜」的描繪既強調著對視的期待,同時常將虹膜描繪成具有景深的小小宇宙,這種將虹膜宇宙化、左右差異化的處理,或許讓我們感覺到會將人物的世界帶入一種內在的關係網絡中;簡言之,眼睛虹膜的小小宇宙可以被視為「心」的世界,而且是一個足以容納「關係」的「心界」(mind-sphere)。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以表情構圖、直覺眼神和虹膜宇宙說明奈良的「表情表現主義」的各種獨特性,認為這種以表情、眼神、宇宙吸納觀眾的觀看與內在感受的畫作,是一種將我們「吸入」內在關係、「吸入」心界的感受力,甚至,我們在這次展出的《月光女孩》跟《潮濕朦朧日》,則可以見到「宇宙之境」感染到畫幅中更多的塊面。大多奈良展覽中同時展出的是許多素描,這些素描時而觸及日常表情、意識姿態或是意見表達,無論是在木板上或是紙板上,這些圖像都帶有很強烈的「情緒」表達,但支撐這些表達的比較不像正面肖像以表情的圖層、浮雕式的拉張與深邃感來建立觀看關係,而是如「唱片封面」與「牆面塗鴉」般的行動圖像,帶有強烈訊息意圖的表現。我認為「No」是這些表現性圖像中很重要的意念動力,傳達出一種水平的「感染力」,在此可以比較他在 1985 年的一張素描《家》(House), 圖中行走的人物以「正面對稱」的方式進行構圖,有如正面肖像的空間處理和配置,但採取的視覺動向卻明顯地以「發射」的方向發展,兩道太陽花的眼睛發射到地面上的雙葉,這種能量的表達方向就是他許多素描所具有的力量:發散的動力。所以,無論是和搖滾樂演奏有關的素描、或是以「No」作為情感訴求的素描,都清晰地表達出這樣的「感染力」,如No Nukes、Stop the Bombs 或是 No War!。而《生命噴泉》這座雕塑裝置,則是彷彿夢境中的羊頭小臉,從杯子裡像水滴般飄起,加上水循環的裝置,淚水會從熟睡的臉淌下,同樣安靜地埋入衝突性。

衝突性(或說「No」)一直都像是他繪畫作品中藏到背後的那隻手,那隻或許握有「利刃」或「玩具」的手,都等待著擾動我們的心思,而奈良美智的手彷彿就是擾動觀眾心思的「心眼」。




本次奈良美智特展相關參觀、活動、媒體及商品區等資訊,請查詢奈良美智特展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OSHITOMONARAinTW或官方LINE上帳號。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