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回上頁
:::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
2020.07.17~2020.08.23
09:00 - 17:00
關渡美術館 四、五樓
展覽簡介
策展人:郭昭蘭
策展論述: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以下簡稱《有譜計劃》)將亞洲藝術院校聯盟(以下簡稱ALIA)關係網絡視為樂譜,透過製作「盒子-譜2」單元模組,實現校際共同的藝術傳遞計劃。
ALIA是成立於2012年的國際藝術學校組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為現任理事主席學校。在星球為背景的視野上,ALIA作為關係網絡具有它空間與時間上的意義。
《有譜計劃》起始於2018年土耳其伊斯坦堡會員大會,北藝大以理事學校的身份發起「ALIA作為方法」的藝術計劃提案,接著於隔年首爾的ALIA理事會議,宣布全面啟動《有譜計劃》。《有譜計劃》給會員學校的指令是,在收到北藝大提供的盒子之後,以各種任意武斷(arbitrary)的方式放入物質或非物質──此即所謂的「盒子-譜2」,並於2020年初傳遞回北藝大。在不犧牲個別性、不放棄對差異的開放前提下,這些移動中的「盒子-譜2」表演出區域、藝術、關聯、對話、差異、時間、連續體、共同等多重面貌。
今年5月,北藝大從收到的8個盒子中選擇蘇黎世藝術大學的「盒子-譜2」加以實現。該校的「盒子-譜2」名為《實踐1:樂譜/腳本》,是一份以深陷疫病威脅的全球處境為主題的跨域教學計劃書。北藝大將它實現為《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內容包含三大部分:一、〈前置研究工作坊〉(講師:李尚仁、謝杰廷、王德瑜、郭昭蘭);二、〈跨域共創工作坊: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哼著什麼?〉(講師:余政達);三、〈生物藝術展演性探索〉(講師:林沛瑩、宮保睿、顧廣毅、曹存慧)。最終《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創造出蘇黎世藝術大學《實踐1:樂譜/腳本》的演繹及即興片刻,使它在時間中成為源頭,並停留在時間之中 。
《有譜計劃》展覽利用北藝大關美館橫跨四、五樓的環形雙層空間,實現《有譜計劃》階段性的空間演繹。四樓環形空間(401展間)呈現會員學校從計劃初始醞釀、「盒子-譜2」的製作與投遞,到北藝大對蘇黎世藝術大學疫病教案《實踐1:樂譜/腳本》的實現過程;五樓環形空間(501展間)則是〈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哼著什麼?〉跨域共創工作坊的發表。同為疫病教案實踐的工作坊內容〈生物藝術展演性探索〉與北藝大自身的「盒子-譜2」《水中音》(創作者:林奕碩)則於展覽開幕活動中現場演繹及發表。
正如亨德里克.佛克茲在春之文化基金會的《聲音想怎樣》論壇所述:譜的存在,永遠等待未來的彈奏,一如彈奏總是與作為源頭的譜既是藕斷絲連,又打破時間順序。《有譜計劃》秉持樂譜對於時間序列的彈性,期許未來任何發生在ALIA會員之間的交流,都將視為「有譜」與「演繹」之間的關係,但這裡所謂的源頭,是在時間中成為源頭,並停留在時間之中。這也說明ALIA成員對關係網絡所報持的開放性與不確定性,其真正的效果將是無窮無盡的綿延。
本計畫將以一部概念性「藝術家出版物」的生產,實驗《有譜計劃》的記譜語言,記下這些物質與非物質事物移動中的美感──儘管它永遠無法完全被記下。
展覽簡介
策展人:郭昭蘭
策展論述:
《有譜計劃:從藝術作為方法到ALIA作為方法》(以下簡稱《有譜計劃》)將亞洲藝術院校聯盟(以下簡稱ALIA)關係網絡視為樂譜,透過製作「盒子-譜2」單元模組,實現校際共同的藝術傳遞計劃。
ALIA是成立於2012年的國際藝術學校組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為現任理事主席學校。在星球為背景的視野上,ALIA作為關係網絡具有它空間與時間上的意義。
《有譜計劃》起始於2018年土耳其伊斯坦堡會員大會,北藝大以理事學校的身份發起「ALIA作為方法」的藝術計劃提案,接著於隔年首爾的ALIA理事會議,宣布全面啟動《有譜計劃》。《有譜計劃》給會員學校的指令是,在收到北藝大提供的盒子之後,以各種任意武斷(arbitrary)的方式放入物質或非物質──此即所謂的「盒子-譜2」,並於2020年初傳遞回北藝大。在不犧牲個別性、不放棄對差異的開放前提下,這些移動中的「盒子-譜2」表演出區域、藝術、關聯、對話、差異、時間、連續體、共同等多重面貌。
今年5月,北藝大從收到的8個盒子中選擇蘇黎世藝術大學的「盒子-譜2」加以實現。該校的「盒子-譜2」名為《實踐1:樂譜/腳本》,是一份以深陷疫病威脅的全球處境為主題的跨域教學計劃書。北藝大將它實現為《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內容包含三大部分:一、〈前置研究工作坊〉(講師:李尚仁、謝杰廷、王德瑜、郭昭蘭);二、〈跨域共創工作坊: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哼著什麼?〉(講師:余政達);三、〈生物藝術展演性探索〉(講師:林沛瑩、宮保睿、顧廣毅、曹存慧)。最終《疫病、群集、樂譜、指令、表演、無限工作坊》創造出蘇黎世藝術大學《實踐1:樂譜/腳本》的演繹及即興片刻,使它在時間中成為源頭,並停留在時間之中 。
《有譜計劃》展覽利用北藝大關美館橫跨四、五樓的環形雙層空間,實現《有譜計劃》階段性的空間演繹。四樓環形空間(401展間)呈現會員學校從計劃初始醞釀、「盒子-譜2」的製作與投遞,到北藝大對蘇黎世藝術大學疫病教案《實踐1:樂譜/腳本》的實現過程;五樓環形空間(501展間)則是〈帶著口罩的人們/在哼著什麼?〉跨域共創工作坊的發表。同為疫病教案實踐的工作坊內容〈生物藝術展演性探索〉與北藝大自身的「盒子-譜2」《水中音》(創作者:林奕碩)則於展覽開幕活動中現場演繹及發表。
正如亨德里克.佛克茲在春之文化基金會的《聲音想怎樣》論壇所述:譜的存在,永遠等待未來的彈奏,一如彈奏總是與作為源頭的譜既是藕斷絲連,又打破時間順序。《有譜計劃》秉持樂譜對於時間序列的彈性,期許未來任何發生在ALIA會員之間的交流,都將視為「有譜」與「演繹」之間的關係,但這裡所謂的源頭,是在時間中成為源頭,並停留在時間之中。這也說明ALIA成員對關係網絡所報持的開放性與不確定性,其真正的效果將是無窮無盡的綿延。
本計畫將以一部概念性「藝術家出版物」的生產,實驗《有譜計劃》的記譜語言,記下這些物質與非物質事物移動中的美感──儘管它永遠無法完全被記下。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