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系統 – 2014關渡雙年展
2014.09.26~2014.12.14
09:00 - 17:00
面對當前人類所建構出來的文化價值與自由意識,當代藝術該如何被重組拆解?藝術家又該如何自處?2014關渡雙年展於9月26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盛大開幕,邀請來自亞洲各國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及策展人,透過各自的文化背景與國際視野,交織出專屬於藝術家眼中的世界樣貌。 10+10:十位藝術家與十位策展人的聯手演繹 今年的關渡雙年展以「識別系統Recognition System」為題,試圖以"識別"作為「動詞」,介入各項藝術生產的「系統」,方法論重新做出實踐、解讀知識體系生成的脈絡,與藝術的生產樣態,從過程中尋求彼此的共識與價值。從歷史文明的推演,到天際線下的地景樣貌;從日常可觸的庶民經濟學,到有機世界的微型感知,由十組不同藝術家的「個展」組合而成,呈現各自的藝術主張,藉由不同的對話產生,或類比聚集、或歧異對立,在彼此競合交流中體現出全新的亞洲當代「識別系統」。 關渡雙年展以策展主軸為核心,以「藝術家推舉自己的策展人」為獨特的操作機制,從2008年第一屆將「夢」作為主題開始、第二屆「記憶的總和」、第三屆「藝想世界」,到今年第四屆的「識別系統」,加入「機構合作、姐妹校提名」等方式產生出參展藝術家,建立起屬於關渡美術館自身特有的主體性以及藝術話語權。除了關渡雙年展,關渡美術館也同時策劃「亞洲當代藝術論壇」,提供亞洲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各地藝術社群等,一個良好的對話交流平台。我們希冀能藉此匯聚亞洲當代藝術能量,展現出屬於大學美術館的活動能量與學術代表性。 【參展名單】 張永達CHANG Yung-Ta +郭昭蘭GUO Jau-Lan 臺灣Taiwan 薩伊夫‧加里波第Syaiful GARIBALDI +葛列斯‧珊保Grace SAMBOH 印尼Indonesia 大衛‧漢斯David HAINES +潔絲敏‧史蒂芬斯Jasmin STEPHENS 澳洲Australia 張碩準JANG Suk-Joon +薛源基SUL Won-Gi 韓國Korea 高重黎KAO Chung-Li +劉永晧LIU Yung-Hao 臺灣Taiwan 小瀬村真美Mami KOSEMURA +保科豊巳Toyomi HOSHINA 日本Japan 關尚智KWAN Sheung-Chi +翁子健Anthony YUNG 香港Hong Kong 李綱LI Gang +王璜生WANG Huang-Sheng 中國China 偽幣工廠Money Faketory +皮夏雅‧艾美‧蘇帕瓦妮Pichaya Aime SUPHAVANIJ 泰國Thailand 瓦雷‧湘堤Valay SHENDE +瓦格拉瑪莉‧施朗基Veeranganakumari SOLANKI 印度India
面對當前人類所建構出來的文化價值與自由意識,當代藝術該如何被重組拆解?藝術家又該如何自處?2014關渡雙年展於9月26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盛大開幕,邀請來自亞洲各國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及策展人,透過各自的文化背景與國際視野,交織出專屬於藝術家眼中的世界樣貌。 10+10:十位藝術家與十位策展人的聯手演繹 今年的關渡雙年展以「識別系統Recognition System」為題,試圖以"識別"作為「動詞」,介入各項藝術生產的「系統」,方法論重新做出實踐、解讀知識體系生成的脈絡,與藝術的生產樣態,從過程中尋求彼此的共識與價值。從歷史文明的推演,到天際線下的地景樣貌;從日常可觸的庶民經濟學,到有機世界的微型感知,由十組不同藝術家的「個展」組合而成,呈現各自的藝術主張,藉由不同的對話產生,或類比聚集、或歧異對立,在彼此競合交流中體現出全新的亞洲當代「識別系統」。 關渡雙年展以策展主軸為核心,以「藝術家推舉自己的策展人」為獨特的操作機制,從2008年第一屆將「夢」作為主題開始、第二屆「記憶的總和」、第三屆「藝想世界」,到今年第四屆的「識別系統」,加入「機構合作、姐妹校提名」等方式產生出參展藝術家,建立起屬於關渡美術館自身特有的主體性以及藝術話語權。除了關渡雙年展,關渡美術館也同時策劃「亞洲當代藝術論壇」,提供亞洲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各地藝術社群等,一個良好的對話交流平台。我們希冀能藉此匯聚亞洲當代藝術能量,展現出屬於大學美術館的活動能量與學術代表性。 【參展名單】 張永達CHANG Yung-Ta +郭昭蘭GUO Jau-Lan 臺灣Taiwan 薩伊夫‧加里波第Syaiful GARIBALDI +葛列斯‧珊保Grace SAMBOH 印尼Indonesia 大衛‧漢斯David HAINES +潔絲敏‧史蒂芬斯Jasmin STEPHENS 澳洲Australia 張碩準JANG Suk-Joon +薛源基SUL Won-Gi 韓國Korea 高重黎KAO Chung-Li +劉永晧LIU Yung-Hao 臺灣Taiwan 小瀬村真美Mami KOSEMURA +保科豊巳Toyomi HOSHINA 日本Japan 關尚智KWAN Sheung-Chi +翁子健Anthony YUNG 香港Hong Kong 李綱LI Gang +王璜生WANG Huang-Sheng 中國China 偽幣工廠Money Faketory +皮夏雅‧艾美‧蘇帕瓦妮Pichaya Aime SUPHAVANIJ 泰國Thailand 瓦雷‧湘堤Valay SHENDE +瓦格拉瑪莉‧施朗基Veeranganakumari SOLANKI 印度India
瓦雷‧湘堤 + 瓦格拉瑪莉‧施朗基
藝術家-瓦雷‧湘堤 瓦雷‧湘堤,1980年生於那格浦爾。2004年取得孟買吉吉博伊爵士藝術學院雕塑學士學位。湘緹通常關注即時且普遍的事物,但他對自己所選取的主題採取微妙的干預方式,進而提出深刻、敏感,而又震撼人心的評論。他將原本內涵飽滿的符號與事物重新概念化的這種能力,使他成為當代印度最有力的藝術評論者。 湘緹的作品除了散見於印度與海外收藏家的私人收藏外,亦於眾多頗負盛名的展覽中展出。諸如與倫敦蛇形藝廊和奧斯陸阿斯特魯普‧費恩利現代美術館合作、於羅馬國立當代美術館與里昂當代美術館展出的〈印度公路〉,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於法國聖布里厄阿摩爾濱海省政廳舉辦的〈邊境〉,於法國里爾3000藝術節舉辦的〈孟買大城〉,於恩里科‧納瓦拉藝廊(位於法國聖特羅佩)舉辦的〈印度製造:海灘上的藝術〉,於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神話與歷史之間:印度錄像藝術展〉,以及於福岡亞洲美術館舉辦的〈印度錄像藝術:變動中的歷史〉等。 策展人-瓦格拉瑪莉‧施朗基 瓦格拉瑪莉‧施朗基為獨立策展人與藝術文字工作者,現居印度孟買。她主修英國文學,擁有印度美學、藝術評論與理論的學士後文憑以及歷史碩士學位。同時,她亦為「第一屆光州雙年展」國際策展人課程的參與者之一。她的藝術工作相關經驗包括研究、策展、共同策展、為藝術出版品與雜誌寫作,引介崛起中的印度、亞洲與國際新銳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實踐。她曾擔任「第八屆拉古納國際藝術獎」的評審委員,並獲邀繼續擔任第九屆評審委員。此外,她亦為首屆「意利永續藝術策展人獎」得主(2011年),並獲選為首屆「當代經驗藝術地標公共之聲獎」之最佳新銳策展人(2012年)。她的論文與文章散見於國際藝術期刊與各種出版品。目前,她正致力於籌備兩場展覽,一場將於孟買塔格美術館舉辦,題為〈袖珍心靈地圖:記憶的殘留物〉,另一場是關於運動與藝術,與印度最知名的板球運動員 Sachin TENDULKAR 和 10 位印度當代藝術家合作,這場展覽將於2014年12月在孟買國立現代美術館開幕。
瓦雷‧湘堤 + 瓦格拉瑪莉‧施朗基
藝術家-瓦雷‧湘堤 瓦雷‧湘堤,1980年生於那格浦爾。2004年取得孟買吉吉博伊爵士藝術學院雕塑學士學位。湘緹通常關注即時且普遍的事物,但他對自己所選取的主題採取微妙的干預方式,進而提出深刻、敏感,而又震撼人心的評論。他將原本內涵飽滿的符號與事物重新概念化的這種能力,使他成為當代印度最有力的藝術評論者。 湘緹的作品除了散見於印度與海外收藏家的私人收藏外,亦於眾多頗負盛名的展覽中展出。諸如與倫敦蛇形藝廊和奧斯陸阿斯特魯普‧費恩利現代美術館合作、於羅馬國立當代美術館與里昂當代美術館展出的〈印度公路〉,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於法國聖布里厄阿摩爾濱海省政廳舉辦的〈邊境〉,於法國里爾3000藝術節舉辦的〈孟買大城〉,於恩里科‧納瓦拉藝廊(位於法國聖特羅佩)舉辦的〈印度製造:海灘上的藝術〉,於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神話與歷史之間:印度錄像藝術展〉,以及於福岡亞洲美術館舉辦的〈印度錄像藝術:變動中的歷史〉等。 策展人-瓦格拉瑪莉‧施朗基 瓦格拉瑪莉‧施朗基為獨立策展人與藝術文字工作者,現居印度孟買。她主修英國文學,擁有印度美學、藝術評論與理論的學士後文憑以及歷史碩士學位。同時,她亦為「第一屆光州雙年展」國際策展人課程的參與者之一。她的藝術工作相關經驗包括研究、策展、共同策展、為藝術出版品與雜誌寫作,引介崛起中的印度、亞洲與國際新銳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實踐。她曾擔任「第八屆拉古納國際藝術獎」的評審委員,並獲邀繼續擔任第九屆評審委員。此外,她亦為首屆「意利永續藝術策展人獎」得主(2011年),並獲選為首屆「當代經驗藝術地標公共之聲獎」之最佳新銳策展人(2012年)。她的論文與文章散見於國際藝術期刊與各種出版品。目前,她正致力於籌備兩場展覽,一場將於孟買塔格美術館舉辦,題為〈袖珍心靈地圖:記憶的殘留物〉,另一場是關於運動與藝術,與印度最知名的板球運動員 Sachin TENDULKAR 和 10 位印度當代藝術家合作,這場展覽將於2014年12月在孟買國立現代美術館開幕。
偽幣工廠 + 皮夏雅‧艾美‧蘇帕瓦妮
偽幣工廠 樸西塔坤‧寬塔連及其朋友 (Pisitakun Kuantalaeng & Friends) 樸西塔坤‧寬塔連是一位崛起中的藝術新星,亦是「偽幣工廠」這個藝術團體的領導人,對於觀眾的廣泛參與具有濃厚興趣。他的折衷取徑極富創意。他的許多展覽明顯表現出把藝術帶給大眾的企圖。有些展覽是以書籍的形式分送給觀眾,有些則是探索曇花一現的世俗物件所隱含的藝術性。他以策展人的身分籌辦「美術館服務」計劃,將一個毗鄰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計程摩托車招呼站改裝成一座街頭美術館,展示與摩托車騎士有關的藝術作品。在該計畫中,他與同僚建立了「偽幣工廠」這個藝術團體,成員包括唐拉卡恩.申本騰、努塔朋.薩瓦斯迪、希納.威達雅威羅潔、陳亨利,以及基提瑪.查利普拉斯特。這些活躍的年輕藝術家以他們傑出的藝術作品舉辦個展與聯展,展現出他們對藝術採取的社會性試驗途徑,亦不時質疑藝術的疆界。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結合多樣化的技巧,呈現嶄新的經濟系統面貌,並以藝術作品做為一種運作方式,形成一種對抗觀眾共同意識的情況。「偽幣工廠」將成為一個持續性的計劃,使這個團體能夠繼續研究影響自我組織的藝術作品形成的各種因素,亦即藝術家、藝術作品、社會脈絡與觀眾之間動態關係。 策展人-皮夏雅‧艾美‧蘇帕瓦妮 1996年獲得美國費城藝術大學博物館展覽策劃與設計碩士學位。她於1996至2004年間在美國的各式博物館從事跨越不同主題的策劃與設計工作。她自2008年接任曼谷藝術與文化中心展覽總監職位,策劃的展覽包括於曼谷舉辦的〈扭曲與叫囂:日本當代藝術〉(2010)、〈對話性:跨科際展覽〉(2011)、〈我的政治:微觀式的展覽〉(2012)、〈在此聆聽:聲音裝置展〉(2013)、〈度假勝地:藝術、設計與建築景觀展〉(2013)、〈鄰近:波蘭的媒體藝術與當代藝術〉(2014),以及巡迴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與菲律賓的〈媒體藝術廚房:日本與東南亞媒體藝術展〉(2014)。近期她獲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柏林藝術家計畫」之獎助,探討聲音藝術與當代藝術之連結。
偽幣工廠 + 皮夏雅‧艾美‧蘇帕瓦妮
偽幣工廠 樸西塔坤‧寬塔連及其朋友 (Pisitakun Kuantalaeng & Friends) 樸西塔坤‧寬塔連是一位崛起中的藝術新星,亦是「偽幣工廠」這個藝術團體的領導人,對於觀眾的廣泛參與具有濃厚興趣。他的折衷取徑極富創意。他的許多展覽明顯表現出把藝術帶給大眾的企圖。有些展覽是以書籍的形式分送給觀眾,有些則是探索曇花一現的世俗物件所隱含的藝術性。他以策展人的身分籌辦「美術館服務」計劃,將一個毗鄰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的計程摩托車招呼站改裝成一座街頭美術館,展示與摩托車騎士有關的藝術作品。在該計畫中,他與同僚建立了「偽幣工廠」這個藝術團體,成員包括唐拉卡恩.申本騰、努塔朋.薩瓦斯迪、希納.威達雅威羅潔、陳亨利,以及基提瑪.查利普拉斯特。這些活躍的年輕藝術家以他們傑出的藝術作品舉辦個展與聯展,展現出他們對藝術採取的社會性試驗途徑,亦不時質疑藝術的疆界。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結合多樣化的技巧,呈現嶄新的經濟系統面貌,並以藝術作品做為一種運作方式,形成一種對抗觀眾共同意識的情況。「偽幣工廠」將成為一個持續性的計劃,使這個團體能夠繼續研究影響自我組織的藝術作品形成的各種因素,亦即藝術家、藝術作品、社會脈絡與觀眾之間動態關係。 策展人-皮夏雅‧艾美‧蘇帕瓦妮 1996年獲得美國費城藝術大學博物館展覽策劃與設計碩士學位。她於1996至2004年間在美國的各式博物館從事跨越不同主題的策劃與設計工作。她自2008年接任曼谷藝術與文化中心展覽總監職位,策劃的展覽包括於曼谷舉辦的〈扭曲與叫囂:日本當代藝術〉(2010)、〈對話性:跨科際展覽〉(2011)、〈我的政治:微觀式的展覽〉(2012)、〈在此聆聽:聲音裝置展〉(2013)、〈度假勝地:藝術、設計與建築景觀展〉(2013)、〈鄰近:波蘭的媒體藝術與當代藝術〉(2014),以及巡迴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與菲律賓的〈媒體藝術廚房:日本與東南亞媒體藝術展〉(2014)。近期她獲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柏林藝術家計畫」之獎助,探討聲音藝術與當代藝術之連結。
李綱 + 王璜生
藝術家-李綱 李綱,1962年生於中國廣東省普寧市,工作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李綱是以水墨綜合材料為媒體,從傳統中國寫意繪畫轉型成為當代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他嘗試以當代水墨與當下社會現實介入,思考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在當下文化問題。並借助綜合水墨、行為、影像、裝置、拓印等手法和媒材進行綜合創作。作品《廢墟/李綱水墨方式再解組》,是藝術家經過歷時三年時間創作的作品,分「提」、「取」、「轉」、「換」四個部分。隱含著「廢墟」對我們的文明的一種追問和轉構的企圖。 李綱作品曾參加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第三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以及在廣東美術館、陝西省西安美術博物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和參加在中國各地及香港、白俄羅斯、曼谷、新加坡、韓國、愛沙尼亞、奧地利等國家城市美術館,藝術中心機構舉辦的展覽。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王璜生曾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海德堡席勒畫廊等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舉辦過大型個展。作品參選過多屆全國美展及國內外大型藝術聯展,並被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所收藏。從1996年起,王璜生還出版了多本個人畫集,如《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等。 策展人-王璜生 美術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州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華南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2004年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2006年獲義大利總統頒發的「騎士勳章」。創辦和策劃〈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CAFAM雙年展〉、〈CAFAM未來展〉和〈北京攝影雙年展〉。策劃〈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文獻展〉和〈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攝影展等大型展覽。2000年至2009年任廣東美術館館長。 曾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海德堡席勒畫廊等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舉辦過大型個展,作品被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所收藏。從1996年起,王璜生還出版了多本個人畫集,如《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等。
李綱 + 王璜生
藝術家-李綱 李綱,1962年生於中國廣東省普寧市,工作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李綱是以水墨綜合材料為媒體,從傳統中國寫意繪畫轉型成為當代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他嘗試以當代水墨與當下社會現實介入,思考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在當下文化問題。並借助綜合水墨、行為、影像、裝置、拓印等手法和媒材進行綜合創作。作品《廢墟/李綱水墨方式再解組》,是藝術家經過歷時三年時間創作的作品,分「提」、「取」、「轉」、「換」四個部分。隱含著「廢墟」對我們的文明的一種追問和轉構的企圖。 李綱作品曾參加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第三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以及在廣東美術館、陝西省西安美術博物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和參加在中國各地及香港、白俄羅斯、曼谷、新加坡、韓國、愛沙尼亞、奧地利等國家城市美術館,藝術中心機構舉辦的展覽。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王璜生曾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海德堡席勒畫廊等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舉辦過大型個展。作品參選過多屆全國美展及國內外大型藝術聯展,並被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所收藏。從1996年起,王璜生還出版了多本個人畫集,如《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等。 策展人-王璜生 美術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州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華南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2004年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2006年獲義大利總統頒發的「騎士勳章」。創辦和策劃〈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CAFAM雙年展〉、〈CAFAM未來展〉和〈北京攝影雙年展〉。策劃〈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文獻展〉和〈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攝影展等大型展覽。2000年至2009年任廣東美術館館長。 曾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海德堡席勒畫廊等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舉辦過大型個展,作品被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所收藏。從1996年起,王璜生還出版了多本個人畫集,如《無邊──王璜生作品(2009-2013)》等。
關尚智 + 翁子健
藝術家-關尚智 關尚智,1980年生於香港。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並獲三等榮譽文學士學位。2004年及2007年報讀中文大學藝術碩士課程失敗。他亦曾是本地藝術團體「香港藝術搜索頻道(HKADC)」、「政藝小組」及「活化廳」的創辦成員。2009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給予Starr Foundation Fellowship交流獎金,前往美國紐約參加國際藝術家留駐計劃。他是2013年首屆「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得獎者。他的作品沒有在世界各地廣泛展出,他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國際性的重要展覽。 策展人-翁子健 翁子健是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資深研究員, 負責中國的研究項目。他曾負責文獻庫的大型研究項目「未來的材料:記錄1980-1990的中國當代藝術」,於此項目期間跟100位藝術家、評論、學者及其他藝術界人士進行訪談,並收集了大量關於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材料。此外,他是第四屆Yishu當代中國藝術評論寫作獎的得主,也是位於廣州的獨立藝術空間觀察社的創辦人之一。
關尚智 + 翁子健
藝術家-關尚智 關尚智,1980年生於香港。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並獲三等榮譽文學士學位。2004年及2007年報讀中文大學藝術碩士課程失敗。他亦曾是本地藝術團體「香港藝術搜索頻道(HKADC)」、「政藝小組」及「活化廳」的創辦成員。2009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給予Starr Foundation Fellowship交流獎金,前往美國紐約參加國際藝術家留駐計劃。他是2013年首屆「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得獎者。他的作品沒有在世界各地廣泛展出,他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國際性的重要展覽。 策展人-翁子健 翁子健是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資深研究員, 負責中國的研究項目。他曾負責文獻庫的大型研究項目「未來的材料:記錄1980-1990的中國當代藝術」,於此項目期間跟100位藝術家、評論、學者及其他藝術界人士進行訪談,並收集了大量關於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材料。此外,他是第四屆Yishu當代中國藝術評論寫作獎的得主,也是位於廣州的獨立藝術空間觀察社的創辦人之一。
小瀨村真美 + 保科豊巳
藝術家-小瀨村真美 1975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繪畫科博士。她的博士論文探討繪畫與電影之間的關係,並獲得野村藝術文化基金會所頒發的野村獎。她將為數可觀的照片與繪畫連結成動畫,並獲得當代藝術圈的認同。她的作品被收藏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博物館,以及東京當代美術館。 部分展覽及放映:《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年展2004》(2004),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東京;《投影現實:東亞錄像藝術》(2006),亞洲協會,紐約;《激情心靈──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2009),臺北市立美術館,台灣;《國際仁川女性藝術家雙年展》(2009),仁川藝術平台,韓國;《惠比壽國際藝術節與另類視野》(2009),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景觀展》(2010),皇家藝術學院,倫敦;《AIR Combaz7》(2013),克萊恩‧蒙塔納駐村,瑞士。 小瀨村真美透過從大量合成照所創造的錄像,探索著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基於靜止與動態的同等注視,她靜靜地傳達著:即使世界的整體難以辨識,但在此世共享時間的每個人仍需要持續地彼此理解,那才是最重要的。 策展人-保科豊巳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越後妻有三年展企劃執行 瀨戶內國際展〈Story of the Island〉企劃執行 「上野Town Museum」企劃執行 東京台東區墨田藝大藝術計畫等展覽企劃執行 1980年代開始以藝術家的身分活躍於海內外,曾參與法國巴黎雙年展、瑞士、德國、美國、中國、韓國、荷蘭等地之國際大展。持續發表透過環境、社會性與身體性之交互關係,創造中性「場域」的裝置、繪畫、多媒體以及與環境結合之作品。近期創作則以歷史的深層與自我的深層交感為主要概念。
小瀨村真美 + 保科豊巳
藝術家-小瀨村真美 1975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繪畫科博士。她的博士論文探討繪畫與電影之間的關係,並獲得野村藝術文化基金會所頒發的野村獎。她將為數可觀的照片與繪畫連結成動畫,並獲得當代藝術圈的認同。她的作品被收藏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博物館,以及東京當代美術館。 部分展覽及放映:《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年展2004》(2004),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東京;《投影現實:東亞錄像藝術》(2006),亞洲協會,紐約;《激情心靈──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2009),臺北市立美術館,台灣;《國際仁川女性藝術家雙年展》(2009),仁川藝術平台,韓國;《惠比壽國際藝術節與另類視野》(2009),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景觀展》(2010),皇家藝術學院,倫敦;《AIR Combaz7》(2013),克萊恩‧蒙塔納駐村,瑞士。 小瀨村真美透過從大量合成照所創造的錄像,探索著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基於靜止與動態的同等注視,她靜靜地傳達著:即使世界的整體難以辨識,但在此世共享時間的每個人仍需要持續地彼此理解,那才是最重要的。 策展人-保科豊巳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越後妻有三年展企劃執行 瀨戶內國際展〈Story of the Island〉企劃執行 「上野Town Museum」企劃執行 東京台東區墨田藝大藝術計畫等展覽企劃執行 1980年代開始以藝術家的身分活躍於海內外,曾參與法國巴黎雙年展、瑞士、德國、美國、中國、韓國、荷蘭等地之國際大展。持續發表透過環境、社會性與身體性之交互關係,創造中性「場域」的裝置、繪畫、多媒體以及與環境結合之作品。近期創作則以歷史的深層與自我的深層交感為主要概念。
高重黎 + 劉永晧
藝術家-高重黎 在馬克斯預見「一切堅固的東西、人的關係還來不及固定下來就煙消雲散了」不久後;先輩們見證著空間已隨生產工業、軍事體系、資本主義、代議民主...等制度暴力而被完全殖民化的昨天。緊接著,時間作為一種流,也在數位科技不斷完善使全球諸眾意識共時化並總和成一個市場的今天;任何個人與群體的意識、精神,都難免於自身意識的時間流繼空間之後也步入殖民化,並將於明天完成的此刻,高重黎對影像機器影像的執迷或見解,很容易給人一種杞人憂天、螳臂擋車、在井窺宇、唐吉訶德、菜蟲葉梢吃菜菜根死...的印象。他的個人反思曾表現為一系列的生產,例如《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明箱電影院》、《幻燈簡報電影》、《視覺玩具專利》、《畫外音外畫》出版品、《低級透》短片、《24x18.half》...等系列,一路走得跌跌撞撞的,還不時嘟囔著「勿忘初衷」。什麼初衷呢?「切勿重蹈祖媽輩在物質生產方面與自身的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相分離的困窘又於兒孫們的影像視覺的精神生產方面再次發生。」高重黎自語著。 個人策展作品為1999年Yann Beauvais個展〈Le cinéma décadré〉(與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合作),於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展出。2011年EX!T II第二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重複與暫停:穿透實驗電影的光—高重黎的實驗電影專輯:電影他者的電影〉。 策展人-劉永晧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電影與文學博士,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專研電影理論、家庭電影研究、日記電影研究、實驗電影研究,少數與邊緣研究等。 旅法期間曾擔任巴黎美國文化中心電影節目與藝術展覽部門的助理。助理任內協同策劃與執行的展覽〈Gregory J. Markopoulos專題回顧電影展〉(1995)、〈David Wojnarowicz 攝影展〉、〈我快被我的大腦逼瘋了〉(1996),以及美國文化中心擔任常態性介紹推廣錄影藝術作品「Video News」節目。個人策展作品為1999年 Yann Beauvais個展〈Le cinéma décadré〉(與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合作)。2011年EX!T II 第二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重複與暫停:穿透實驗電影的光—高重黎的實驗電影專輯:電影他者的電影〉。
高重黎 + 劉永晧
藝術家-高重黎 在馬克斯預見「一切堅固的東西、人的關係還來不及固定下來就煙消雲散了」不久後;先輩們見證著空間已隨生產工業、軍事體系、資本主義、代議民主...等制度暴力而被完全殖民化的昨天。緊接著,時間作為一種流,也在數位科技不斷完善使全球諸眾意識共時化並總和成一個市場的今天;任何個人與群體的意識、精神,都難免於自身意識的時間流繼空間之後也步入殖民化,並將於明天完成的此刻,高重黎對影像機器影像的執迷或見解,很容易給人一種杞人憂天、螳臂擋車、在井窺宇、唐吉訶德、菜蟲葉梢吃菜菜根死...的印象。他的個人反思曾表現為一系列的生產,例如《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明箱電影院》、《幻燈簡報電影》、《視覺玩具專利》、《畫外音外畫》出版品、《低級透》短片、《24x18.half》...等系列,一路走得跌跌撞撞的,還不時嘟囔著「勿忘初衷」。什麼初衷呢?「切勿重蹈祖媽輩在物質生產方面與自身的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相分離的困窘又於兒孫們的影像視覺的精神生產方面再次發生。」高重黎自語著。 個人策展作品為1999年Yann Beauvais個展〈Le cinéma décadré〉(與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合作),於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展出。2011年EX!T II第二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重複與暫停:穿透實驗電影的光—高重黎的實驗電影專輯:電影他者的電影〉。 策展人-劉永晧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電影與文學博士,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專研電影理論、家庭電影研究、日記電影研究、實驗電影研究,少數與邊緣研究等。 旅法期間曾擔任巴黎美國文化中心電影節目與藝術展覽部門的助理。助理任內協同策劃與執行的展覽〈Gregory J. Markopoulos專題回顧電影展〉(1995)、〈David Wojnarowicz 攝影展〉、〈我快被我的大腦逼瘋了〉(1996),以及美國文化中心擔任常態性介紹推廣錄影藝術作品「Video News」節目。個人策展作品為1999年 Yann Beauvais個展〈Le cinéma décadré〉(與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合作)。2011年EX!T II 第二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重複與暫停:穿透實驗電影的光—高重黎的實驗電影專輯:電影他者的電影〉。
張碩準 + 薛源基
藝術家-張碩準 張碩準為韓國藝術家,生於1981年。她於2005、2011年分別取得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美術學士與碩士學位後,便以各種媒體進行創作,包括攝影、現地裝置,以及互動媒體。她的作品主要展現各種快速工業化的都市景觀圖像,藉以再現當代日常生活的世俗文化。 張碩準的個展包括於韓國首爾色調藝術空間舉辦的〈封閉的天空,彩虹〉(2006),以及於中國北京MK2藝術空間舉辦的〈docu_META〉(2011)。此外,她亦廣泛參與許多展覽,包括於韓國藝術協會Insa藝術空間舉辦的〈Beginning of Yeol〉,於永殷美術館舉辦的〈Pia系統〉(2011年),於首爾市立美術館舉辦的〈2008年SeMA新銳藝術家精選展〉。另外,她亦曾獲得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傑拉西視覺藝術計畫補助,2008年韓國國際藝術家工作室計畫補助,以及2009年亞洲紐西蘭基金會針對〈公車站_個展〉所提供之補助,並於紐西蘭基督城藝術中心駐村。 策展人-薛源基
薛源基出生於南韓首爾。10歲時遷居美國,在美國接受教育,直至1974年畢業於威斯康辛州的貝洛伊特學院。他曾返回南韓服兵役4年,隨後於1981年取得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繪畫碩士學位。1993年以前,他以藝術家的身份在紐約工作,並在許多場所(例如紐約繪畫中心)舉辦展覽。1993年,他應聘成為南韓首爾德成女子藝術大學的教授,1998年轉至韓國綜合藝術大學擔任教職。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除了於各主要藝廊與美術館舉辦展覽外,對年輕藝術家的提拔亦不餘遺力,包括幫助他們經營藝術空間與進行獨立策展。薛源基的藝術作品見藏於韓國與美國的多座博物館,包括國立韓國美術館、韓國首爾奧林匹克美術館、韓國OCI美術館,以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
張碩準 + 薛源基
藝術家-張碩準 張碩準為韓國藝術家,生於1981年。她於2005、2011年分別取得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美術學士與碩士學位後,便以各種媒體進行創作,包括攝影、現地裝置,以及互動媒體。她的作品主要展現各種快速工業化的都市景觀圖像,藉以再現當代日常生活的世俗文化。 張碩準的個展包括於韓國首爾色調藝術空間舉辦的〈封閉的天空,彩虹〉(2006),以及於中國北京MK2藝術空間舉辦的〈docu_META〉(2011)。此外,她亦廣泛參與許多展覽,包括於韓國藝術協會Insa藝術空間舉辦的〈Beginning of Yeol〉,於永殷美術館舉辦的〈Pia系統〉(2011年),於首爾市立美術館舉辦的〈2008年SeMA新銳藝術家精選展〉。另外,她亦曾獲得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傑拉西視覺藝術計畫補助,2008年韓國國際藝術家工作室計畫補助,以及2009年亞洲紐西蘭基金會針對〈公車站_個展〉所提供之補助,並於紐西蘭基督城藝術中心駐村。 策展人-薛源基
薛源基出生於南韓首爾。10歲時遷居美國,在美國接受教育,直至1974年畢業於威斯康辛州的貝洛伊特學院。他曾返回南韓服兵役4年,隨後於1981年取得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繪畫碩士學位。1993年以前,他以藝術家的身份在紐約工作,並在許多場所(例如紐約繪畫中心)舉辦展覽。1993年,他應聘成為南韓首爾德成女子藝術大學的教授,1998年轉至韓國綜合藝術大學擔任教職。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除了於各主要藝廊與美術館舉辦展覽外,對年輕藝術家的提拔亦不餘遺力,包括幫助他們經營藝術空間與進行獨立策展。薛源基的藝術作品見藏於韓國與美國的多座博物館,包括國立韓國美術館、韓國首爾奧林匹克美術館、韓國OCI美術館,以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
大衛.漢斯 + 潔絲敏‧史蒂芬斯
藝術家- 大衛.漢斯 大衛.漢斯的裝置作品是由一系列透過克里安攝影術創造的圖像以及他在其氣味工作室調製的某種氣味共同組成。這些照片裡的植物來自瓦勒邁荒野,瓦勒邁是新南威爾斯某個偏僻且神祕的地區,該地區長有難得一見的瓦勒邁杉,原先人們僅能透過化石紀錄了解此物種,直至1994年才在此地區實際發現這種植物。 漢斯自2004年以來持續發展一套龐大的氣味分子庫,並倡議將氣味運用於當代藝術之可能性。他與喬伊絲.亨特丁長期合作,進行橫跨傳統、實驗、數位媒體的感官知覺探索,進而衍生出對氣味研究的熱情。他個人或與亨德丁合作的展覽足跡遍佈奧地利、巴西、中國、法國、日本、南韓、台灣與英國。漢斯目前居於雪梨西郊的藍山,而其氣味工作室則設於雪梨大學藝術學院。 大衛.漢斯與策展人潔絲敏‧史蒂芬斯共同合作,並獲得新南威爾斯州政府藝術局、亞洲連線,以及雪梨大學藝術學院的資助。 策展人-潔絲敏‧史蒂芬斯 潔絲敏‧史蒂芬斯為獨立策展人,現居雪梨。她曾在眾多機構從事觀眾發展、規劃與策展工作,這些機構包括伯斯的弗里曼特爾藝術中心以及雪梨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當代美術館,藝術銀行,以及視覺藝術中心。她亦曾擔任新加坡雙年展客座策展人與亞洲連線藝術管理駐村策展人。 她最近的展覽包括〈遠方〉(伯斯當代藝術中心,2012)、〈金屬〉(伯斯伊迪斯科文大學,2012),以及〈嶄新生態〉(雪梨跨藝術計畫,2013)。今年她在雪梨科技大學藝廊策劃題為〈無遠弗屆:敘事成想法〉的展覽,也為雪梨的雪曼當代藝術基金會策劃了名為〈收藏琵那芮.珊琵塔克〉的展覽。她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展覽研究,探索思想如何在澳洲與東南亞之間流通。近期亦在《亞太藝術》、《Vault》,以及《ARTAND》等期刊雜誌發表文章。
大衛.漢斯 + 潔絲敏‧史蒂芬斯
藝術家- 大衛.漢斯 大衛.漢斯的裝置作品是由一系列透過克里安攝影術創造的圖像以及他在其氣味工作室調製的某種氣味共同組成。這些照片裡的植物來自瓦勒邁荒野,瓦勒邁是新南威爾斯某個偏僻且神祕的地區,該地區長有難得一見的瓦勒邁杉,原先人們僅能透過化石紀錄了解此物種,直至1994年才在此地區實際發現這種植物。 漢斯自2004年以來持續發展一套龐大的氣味分子庫,並倡議將氣味運用於當代藝術之可能性。他與喬伊絲.亨特丁長期合作,進行橫跨傳統、實驗、數位媒體的感官知覺探索,進而衍生出對氣味研究的熱情。他個人或與亨德丁合作的展覽足跡遍佈奧地利、巴西、中國、法國、日本、南韓、台灣與英國。漢斯目前居於雪梨西郊的藍山,而其氣味工作室則設於雪梨大學藝術學院。 大衛.漢斯與策展人潔絲敏‧史蒂芬斯共同合作,並獲得新南威爾斯州政府藝術局、亞洲連線,以及雪梨大學藝術學院的資助。 策展人-潔絲敏‧史蒂芬斯 潔絲敏‧史蒂芬斯為獨立策展人,現居雪梨。她曾在眾多機構從事觀眾發展、規劃與策展工作,這些機構包括伯斯的弗里曼特爾藝術中心以及雪梨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當代美術館,藝術銀行,以及視覺藝術中心。她亦曾擔任新加坡雙年展客座策展人與亞洲連線藝術管理駐村策展人。 她最近的展覽包括〈遠方〉(伯斯當代藝術中心,2012)、〈金屬〉(伯斯伊迪斯科文大學,2012),以及〈嶄新生態〉(雪梨跨藝術計畫,2013)。今年她在雪梨科技大學藝廊策劃題為〈無遠弗屆:敘事成想法〉的展覽,也為雪梨的雪曼當代藝術基金會策劃了名為〈收藏琵那芮.珊琵塔克〉的展覽。她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展覽研究,探索思想如何在澳洲與東南亞之間流通。近期亦在《亞太藝術》、《Vault》,以及《ARTAND》等期刊雜誌發表文章。
薩伊夫‧加里波第 + 葛列斯‧珊保
藝術家-薩伊夫‧加里波第 薩伊夫‧加里波第(1985年生於雅加達)原本就讀於萬隆科技大學農學院農業學系,後來轉至藝術與設計學院版畫系。加里波第創造出名為「德哈語」的人工語言,從此他的藝術實踐便圍繞著由德哈語構成的想像世界。 加里波第透過各種型態的活體媒介進行創作,包括微生物與真菌類。這些活體生物不僅是他賴以創作的媒介,同時亦為他的作品主題。其作品的有機配置歷經發展與轉型等過程。他利用這些物質,強化了下列這項觀念:真菌作為一種物質——或者更重要的是新媒體藝術的表達──必須透過一種新語言。 過去數年以來,加里波第的作品逐漸展現出支撐德哈語世界文明的支柱,包括語言、占星術、銘文,以及景觀。加里波第在印尼萬隆帕迪藝術基地舉辦題為〈真菌界〉(2012)的第一次個展中,以微生物呈現德哈語世界的景觀。他在2014年的兩場個展為〈間隙性:德哈語〉以及〈自然發生論:德哈語景觀〉,兩者分別舉辦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與新加坡藝術門畫廊。 策展人-葛列斯‧珊保 葛列斯‧珊保從加入位於雅加達的視覺藝術團體Ruangrupa開始發展對藝術的興趣,並於2007年參與〈OK錄像義勇軍〉的籌備。2009年,印尼視覺藝術典藏委託她策劃〈過去十屆日惹雙年展回顧展〉。此外,她亦以執行總監/策展人的身份參與印尼Langgeng(字面意義為永恆)藝術基金會的籌備(2010-2012)。 2011年,珊保及其同僚組成一個名為「連字號」的閉門討論團體,試圖(重新)閱讀印尼當代藝術實踐並將之置於自身的歷史脈絡中。自2012年起,珊保參與了由藝術家發起、名為「非正式動態有機對話」(Ceblang-ceblung)的閉門討論團體,同時亦擔任「赤道論壇」(由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營運)的專案經理人。 她亦與Lifepatch、Hackteria兩個團體合作籌辦為期兩週的創作者聚會、實地考察、座談會,以及〈HackteriaLab2014 -日惹〉展覽。
薩伊夫‧加里波第 + 葛列斯‧珊保
藝術家-薩伊夫‧加里波第 薩伊夫‧加里波第(1985年生於雅加達)原本就讀於萬隆科技大學農學院農業學系,後來轉至藝術與設計學院版畫系。加里波第創造出名為「德哈語」的人工語言,從此他的藝術實踐便圍繞著由德哈語構成的想像世界。 加里波第透過各種型態的活體媒介進行創作,包括微生物與真菌類。這些活體生物不僅是他賴以創作的媒介,同時亦為他的作品主題。其作品的有機配置歷經發展與轉型等過程。他利用這些物質,強化了下列這項觀念:真菌作為一種物質——或者更重要的是新媒體藝術的表達──必須透過一種新語言。 過去數年以來,加里波第的作品逐漸展現出支撐德哈語世界文明的支柱,包括語言、占星術、銘文,以及景觀。加里波第在印尼萬隆帕迪藝術基地舉辦題為〈真菌界〉(2012)的第一次個展中,以微生物呈現德哈語世界的景觀。他在2014年的兩場個展為〈間隙性:德哈語〉以及〈自然發生論:德哈語景觀〉,兩者分別舉辦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與新加坡藝術門畫廊。 策展人-葛列斯‧珊保 葛列斯‧珊保從加入位於雅加達的視覺藝術團體Ruangrupa開始發展對藝術的興趣,並於2007年參與〈OK錄像義勇軍〉的籌備。2009年,印尼視覺藝術典藏委託她策劃〈過去十屆日惹雙年展回顧展〉。此外,她亦以執行總監/策展人的身份參與印尼Langgeng(字面意義為永恆)藝術基金會的籌備(2010-2012)。 2011年,珊保及其同僚組成一個名為「連字號」的閉門討論團體,試圖(重新)閱讀印尼當代藝術實踐並將之置於自身的歷史脈絡中。自2012年起,珊保參與了由藝術家發起、名為「非正式動態有機對話」(Ceblang-ceblung)的閉門討論團體,同時亦擔任「赤道論壇」(由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營運)的專案經理人。 她亦與Lifepatch、Hackteria兩個團體合作籌辦為期兩週的創作者聚會、實地考察、座談會,以及〈HackteriaLab2014 -日惹〉展覽。
張永達 + 郭昭蘭
藝術家-張永達 張永達,1981年生於台灣,目前工作與居住於台北。作品包含多種形式,如聲音-影像、實驗聲響、裝置和現場演出。關注與善於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變化、易於忽略的現象和聲響,將隱性的訊號和資料透過聲音與視覺裝置再現於空間中。近年與舞蹈、音樂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並於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洲多個聯展和藝術節展演。 從感知與系統的連動到美術館中的聲納與容積,張永達的《相對感度N°1[0°–N° 》 》將“命題延伸為:美術館中如何以聲覺觸診這個世界。利用水滴降落到不同傾斜度的加熱金屬板所產生的不同速度水流及其汽化作用,在空間製造出或長或短的聲響;藉此放大物質轉換在聲響與空間容積中的比例與材質關係。《相對感度N°1[0°–N°》》把作品處理成一個開放狀態,藝術家並不是在這個美術館容積中放進一個雕塑,而是以一個樂器裝置把美術館空間與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組織起來。這個由聲音與容積交互構成的組織,不僅誘引觀眾對作品本身的知識進行探索,同時也試圖開拓對世界既有的認識。”(引自郭昭蘭《橫越聲納與容積的隱秘之地》一文) 策展人-郭昭蘭 郭昭蘭,獨立策展人暨藝評,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台灣台北,為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與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主要教授二十世紀後的視覺藝術與與當代藝術專題。 2006年取得西洋藝術史博士,郭昭蘭主要研究美國評論如何透過詮釋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與美國新達達藝術,以建構其反現代主義版本的後現代藝術理論。2006年起郭昭蘭開始以策展形式發表,主要關注影像與視覺文化相關的文化實踐。文章散見於《現代美術學報》、《藝術家》雜誌等刊物。他策劃過的展覽包括,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憂鬱的進步〉(與鄭慧華共同策劃,台北,2012)、〈How Can I Tell You Who I Am?〉(西班牙,2012)、〈台灣當代藝術(TCA計畫)〉(紐約,2011)、〈樂園:重建中〉(紐約,2011)、〈離魂症:幻影神遊者〉(台北,2010)、〈未來的鄉愁〉(台中,2009)、〈複音馬賽克〉(共同策劃,台中國美館,2006)等。2011年郭昭蘭獲得文化部視覺暨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劃補助,前往紐約ISCP,進行策展人駐村計劃。譯著「藝術力」(Boris Groys: Art Power, MIT,2008)計劃2014年10月出版。
張永達 + 郭昭蘭
藝術家-張永達 張永達,1981年生於台灣,目前工作與居住於台北。作品包含多種形式,如聲音-影像、實驗聲響、裝置和現場演出。關注與善於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變化、易於忽略的現象和聲響,將隱性的訊號和資料透過聲音與視覺裝置再現於空間中。近年與舞蹈、音樂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並於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洲多個聯展和藝術節展演。 從感知與系統的連動到美術館中的聲納與容積,張永達的《相對感度N°1[0°–N° 》 》將“命題延伸為:美術館中如何以聲覺觸診這個世界。利用水滴降落到不同傾斜度的加熱金屬板所產生的不同速度水流及其汽化作用,在空間製造出或長或短的聲響;藉此放大物質轉換在聲響與空間容積中的比例與材質關係。《相對感度N°1[0°–N°》》把作品處理成一個開放狀態,藝術家並不是在這個美術館容積中放進一個雕塑,而是以一個樂器裝置把美術館空間與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組織起來。這個由聲音與容積交互構成的組織,不僅誘引觀眾對作品本身的知識進行探索,同時也試圖開拓對世界既有的認識。”(引自郭昭蘭《橫越聲納與容積的隱秘之地》一文) 策展人-郭昭蘭 郭昭蘭,獨立策展人暨藝評,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台灣台北,為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與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主要教授二十世紀後的視覺藝術與與當代藝術專題。 2006年取得西洋藝術史博士,郭昭蘭主要研究美國評論如何透過詮釋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與美國新達達藝術,以建構其反現代主義版本的後現代藝術理論。2006年起郭昭蘭開始以策展形式發表,主要關注影像與視覺文化相關的文化實踐。文章散見於《現代美術學報》、《藝術家》雜誌等刊物。他策劃過的展覽包括,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憂鬱的進步〉(與鄭慧華共同策劃,台北,2012)、〈How Can I Tell You Who I Am?〉(西班牙,2012)、〈台灣當代藝術(TCA計畫)〉(紐約,2011)、〈樂園:重建中〉(紐約,2011)、〈離魂症:幻影神遊者〉(台北,2010)、〈未來的鄉愁〉(台中,2009)、〈複音馬賽克〉(共同策劃,台中國美館,2006)等。2011年郭昭蘭獲得文化部視覺暨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劃補助,前往紐約ISCP,進行策展人駐村計劃。譯著「藝術力」(Boris Groys: Art Power, MIT,2008)計劃2014年10月出版。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