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軌跡大化_解碼筆墨新次元
2006.08.25~2006.09.23
09:00 - 17:00
軌跡大化_解碼筆墨新次元 展期: 2006-08-25 ~ 2006-09-23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水墨書法長久以來浸染在儒道文化、文人筆墨的美學範疇中,議者多認為必須納入此集體意識之道統軌轍,始能謂為中矩、合乎繩墨。臺灣的水墨發展自傳統以外別具新象,獨立特出於華人藝術世界。在「渡海三家」蔭裔之外,水墨的異質變化自八十年代在校園內外逐年萌芽滋長。至今,水墨的表現面向已是群花齊放、眾彩紛陳,悄然逸出傳統園囿及前輩園丁原先的關照裁剪,饒富個人色彩並且反應現實生活生動的絮語。 本次展出的水墨作品多由解構舊有書畫符碼出發,而各有心裁、出於法度意表之外。作者群跨越戰後世代到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七年級生,形成成熟創作者與甫步出學院的新人間跨代際創作對話與互詰。由此不同斷代的筆墨競演中,可以窺見台灣水墨創作的演化,與不同世代對於脫離法統獨樹風格的軌跡。 這些與傳統形神別抱的作品,透過秀異風骨的形式語彙、個人的夢寐囈語、如隱若現的潛意識伏流、性別認同的自身覺醒等,而突顯了新一代畫人為映證自我存在的追尋。創作擅場則悠遊於造形的詰古問今、點化禪門的e點慧光,或縱情於點描筆畫的恣放軼興、不為物役,另一別傳則如天工開物般,特重精研材料運用、裝裱型態的戀物執念……此均隨心拈弄、別出機杼,值得冶遊其間探訪筆墨的新次元。 參展藝術家:卜茲、吳芷容、李慧娟、林銓居、袁澍、梁震明、許雨仁、黃柏皓、楊孟超、趙宇修、潘信華、賴正瑋(依姓氏筆劃排序)
軌跡大化_解碼筆墨新次元 展期: 2006-08-25 ~ 2006-09-23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水墨書法長久以來浸染在儒道文化、文人筆墨的美學範疇中,議者多認為必須納入此集體意識之道統軌轍,始能謂為中矩、合乎繩墨。臺灣的水墨發展自傳統以外別具新象,獨立特出於華人藝術世界。在「渡海三家」蔭裔之外,水墨的異質變化自八十年代在校園內外逐年萌芽滋長。至今,水墨的表現面向已是群花齊放、眾彩紛陳,悄然逸出傳統園囿及前輩園丁原先的關照裁剪,饒富個人色彩並且反應現實生活生動的絮語。 本次展出的水墨作品多由解構舊有書畫符碼出發,而各有心裁、出於法度意表之外。作者群跨越戰後世代到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七年級生,形成成熟創作者與甫步出學院的新人間跨代際創作對話與互詰。由此不同斷代的筆墨競演中,可以窺見台灣水墨創作的演化,與不同世代對於脫離法統獨樹風格的軌跡。 這些與傳統形神別抱的作品,透過秀異風骨的形式語彙、個人的夢寐囈語、如隱若現的潛意識伏流、性別認同的自身覺醒等,而突顯了新一代畫人為映證自我存在的追尋。創作擅場則悠遊於造形的詰古問今、點化禪門的e點慧光,或縱情於點描筆畫的恣放軼興、不為物役,另一別傳則如天工開物般,特重精研材料運用、裝裱型態的戀物執念……此均隨心拈弄、別出機杼,值得冶遊其間探訪筆墨的新次元。 參展藝術家:卜茲、吳芷容、李慧娟、林銓居、袁澍、梁震明、許雨仁、黃柏皓、楊孟超、趙宇修、潘信華、賴正瑋(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