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界
2006.06.02~2006.07.30
09:00 - 17:00
異世界 展期: 2006-06-02 ~ 2006-07-30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世界」應該是如何的樣貌?而「我」的存在,又與世界何關?
這不僅是個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問答,更是長久以來出乎人類本能的探索。 遠自古代,人們慣於透過大自然的模仿,以圖、以文、或以音樂、舞蹈、宗教,紀錄對於周遭存在物的觀察,一方面用以傳達心目中的世界觀,另一方面則嘗試體現「世界」與「我」的相對存在模式,並在這過程中,思辨個人主體的建構目的與意義。 此次在策展人張惠蘭、廖瑾瑗的規劃下,邀請八位當代藝術創作者─法國籍Joan Pomero、日本籍川村秀彥、矢田真之、水谷篤司、橋本庸子、本國籍王紫芸、阿民、夏愛華,共同以「異世界」為題,透過雕塑與裝置藝術,展現個人胸中的世界形貌。而展覽標題的「異世界」,除象徵八人的世界表徵各懷異趣之外,更含有提示此次展覽作品的一大共通特色─即超越日常視覺感官、屬於「非理性悟知世界」的揭露。 以Joan Pomero的與為例,前者透過擬似人類臟器的囊物,帶領觀者綜覽人體內部器官,並以黝黑的色彩、非組織性的排列,轉化我們對於內部器官熱血浮動的活生生感,代之以死亡充斥的異樣感,而後者則以各式人體模型與肢體輔助器,冠以「休息」之名,將原本是「更生」、「矯正」人體不全的外來暴力物,轉化為「體貼」人性的友好物品;基本上,前者訴諸於人體的內.外翻轉,後者則標示身體迴盪於物.我之間的抗拒與馴服,二者皆不乏對於既定生命認知的顛覆與再省。 相對於此,王紫芸的61320個鐘頭—一些空隙>與,發揮了作者對於媒材的敏銳度,導入醫學藥品─「膠囊」的使用,並在膠囊光滑、圓潤的外表與聚集擴展的形態下,藉由作品名的象徵─「鐘頭」(時間)、「空隙」(空間)、「孢子」(滋生),改觀我們對於醫療救治的信服感。所謂的「藥物」,雖與體內有害病菌同為人體非原生性的異質物,但相形於有害病菌隱發自人體的內部,藥物則明顯為入侵人體的外部物。而當這二種異質物共置於人體內部時,均以人體為共同的寄生母體,並於母體內快速展開吞噬彼此的有機活動。當最終人們安心且滿意體內病菌消失、病態痊癒時,殊不知在肉眼看不見的身體內部,早已被另一種異質物(=藥物)所盤踞,並正在悄悄展開另一套自我繁衍的演繹程序。原來,生命的由病至癒,並非只是外觀的「復元」或是「修復」,實則深及內部系統的變革與再造。 與上述Joan Pomero、王紫芸同樣,亦涉及生命議題、散發濃厚死亡氣息的作品,尚有矢田真之的─無法避免>。作者以嬰孩安睡的搖籃、住屋模型以及入土棺木,訴說人的生成與週遭空間的呼應型態。就外在形式而言,此件作品點出人的無力與軟弱,暗喻人的生命、即便是生命的消逝,也都隨時需要有限空間的遮蔽與保護。但在另一方面,卻也透過人們執著建造保護自我空間的行為,以及搖籃、住屋、棺木三者的形貌相近,強調人們與空間的交互感應,實含有祖先記憶傳承的一部分,不僅是本能的表出,更是展現人類對於生命秉持積極態度的最佳寫照。換句話說,搖籃、住屋、棺木等等有限空間,並非代表人與世界的隔絕,相對的,對於身處人造有限空間內部的人身而言,包圍人身的人造有限空間,是人身的另一種延長,是接續人與世界發生關連的有效體。就此點而言,矢田真之的─無法避免>異於Joan Pomero與王紫芸的、61320個鐘頭—一些空隙>等作品,反映著看淡生老病死後的積極性死亡觀。 另外兩位參展者水谷篤司與夏愛華,則「策略性」藉由作品外在形式的「可愛」,敘說真實世界中的危機四伏與假象充斥。水谷於、,皆套用「偽裝」,顯示事事只求達到目的的高迎合姿態,然而在這過程中,卻因多種身分的雜用,致使最終只能落得本體曖昧不明的下場。以目的為出發點、卻以不明所以為終點,確切反映了主體的淪喪;但作品中的偶頭卻始終微笑示人,絲毫不察自己的可悲,只剩那一片青青草地與搖擺於盪鞦韆上的孫悟空,仍努力提示著矛盾的存在-的草地切割自自然生長的小草、並將之乾燥、壓縮於塊狀板面上方,此舉雖可使草地保鮮、保亮,但實際上卻是個離開母體的屍骸。而出現在的孫悟空,因兼具神.人.動物三種身分的緣故,致使原本藉由動物的偽裝,成功滲透進入動物世界的人類,不得不面臨身分重建的窘境;孫悟空的來臨,是福?是禍?都象徵了現有關係的崩毀,既是幸福和諧的最後一刻、也是危機到臨的前一秒。 而夏愛華於透過媒材:「木漆」與卡漫造型的神像,提示虔敬和樂的世界中,隱然存在的殘忍性-木漆的獲取過程,源自樹木表皮的切割,一道道自裂縫婉延而下的木漆,宛如樹木的滴流血液;雖說這些血液被塗抹於一尊尊代表神性的精靈表面,但仍難掩其可愛外表下的血腥;特別是一株株自種子冒出奇異花葉的精靈,不得不令人想起墓園頂上、結著一顆顆鮮紅誘人果實的蘋果樹。 不論是Joan Pomero的新身體論、王紫芸的人體內部解構與再構、矢田真之的人與世界相互滲透說、或是水谷篤司的生機.危機並存論、夏愛華的假性可愛.真性血腥,基本上這五位參展者的上述作品,皆指向「死亡」、「暴力」。而在藝術史的言說中,廣泛探討藝術品與「死亡」、「暴力」關聯的論述,首推近年備受重視的「崇高論」。 「崇高」出現於「美」的探討範疇,由來已久,其中又以十八世紀後期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判斷力批判』,影響最巨。康德認為「美」是直接促進生命的情感、是積極的快樂,「崇高」則是生命力一時受阻後的感動,是類似敬畏的消極性快樂。大自然的「渾沌狀態」、「狂暴」、「非秩序性」以及帶來破壞的「荒廢」,不僅能讓我們見識到莫大的「量」與「力」,更能積極喚起我們對於「崇高」的認知。崇高的情感特徵,並非快樂與不快樂的交錯,而是由不快樂至快樂的階程,正如同我們面對超越所有尺度、無比強大的大自然時,有限能力的構想力再也無法加以掌握,此時伴隨而來的是不快之感;但是當了解到如此強大的自然也無法與人的理性相抗衡時,我們終能自覺人類的主體不僅是理性存在,更是優越於大自然的。此刻,我們不僅證明偉大的理性存在,同時也經歷了崇高的情感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康德以自然為對象、探討「自然的崇高」的十八世紀,正是歐洲工業文明發達的時期。 十七、十八世紀隨著數學、物理學等等科學性知識的發展,促使生產技術與生活形態快速變革,但同時也引發人與物、靈性與智性、人生價值與有效經驗的思辨。巴斯卡、盧梭等等浪漫主義先驅者,分別提出「愛」、「友情」、「情操」,作為回復人類內在靈性的訴求,其中,盧梭更視「渾樸自然的回歸」為拯救人類脫離近代工業文明危害的最佳方法。 然而及至十九世紀末期,隨著人類文明與自然的競爭日益,各式機械的發明與其所帶來的生活便利,促使人們不得不重新看待現代技術的意義,並進而於「現代技術」之間─例如高聳的大樓、巍然的橋樑、巨大的水壩等等,發現連結「崇高」的新對象。其中,「新大陸」─美國儼然成為匯集這兩大類詮釋「崇高」的場所,人們一方面於較歐洲山川更形壯偉、荒垠的美國土地上,鄉愁似地尋求昔日歐洲經驗的「崇高」,另一方面則於建設新大陸的現代技術,具體驗證了康德所論及的「數學性」、「力學性」崇高理念。 不過雖說現代技術源自人的發明,要較大自然更能為人所控制,但是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卻斷然推翻如此想法。站立於死屍遍野、屋舍傾陒的戰後荒地,人們不禁驚覺槍砲、飛機、原子彈等等現代技術的研發物,早已化為精密的強力殺人武器,而現代技術所寓意的「崇高」,已不再只是「量」與「力」的歌頌或是臣服,基於它的無機式結構所引發的浩劫、以及無法預知何時浩劫再臨的不明確感,現代技術的「崇高」已與「死亡」、「暴力」產生連結,並在無形當中更形深化昔日闡述「自然的崇高」時,所提及的「驚異感」、「渾沌狀態」,使得「不知名的恐懼」成為二十世紀中期之後、另一種體驗崇高的新形態,並且擴及198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論述。 以法國後現代主義者李
異世界 展期: 2006-06-02 ~ 2006-07-30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世界」應該是如何的樣貌?而「我」的存在,又與世界何關?
這不僅是個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問答,更是長久以來出乎人類本能的探索。 遠自古代,人們慣於透過大自然的模仿,以圖、以文、或以音樂、舞蹈、宗教,紀錄對於周遭存在物的觀察,一方面用以傳達心目中的世界觀,另一方面則嘗試體現「世界」與「我」的相對存在模式,並在這過程中,思辨個人主體的建構目的與意義。 此次在策展人張惠蘭、廖瑾瑗的規劃下,邀請八位當代藝術創作者─法國籍Joan Pomero、日本籍川村秀彥、矢田真之、水谷篤司、橋本庸子、本國籍王紫芸、阿民、夏愛華,共同以「異世界」為題,透過雕塑與裝置藝術,展現個人胸中的世界形貌。而展覽標題的「異世界」,除象徵八人的世界表徵各懷異趣之外,更含有提示此次展覽作品的一大共通特色─即超越日常視覺感官、屬於「非理性悟知世界」的揭露。 以Joan Pomero的與為例,前者透過擬似人類臟器的囊物,帶領觀者綜覽人體內部器官,並以黝黑的色彩、非組織性的排列,轉化我們對於內部器官熱血浮動的活生生感,代之以死亡充斥的異樣感,而後者則以各式人體模型與肢體輔助器,冠以「休息」之名,將原本是「更生」、「矯正」人體不全的外來暴力物,轉化為「體貼」人性的友好物品;基本上,前者訴諸於人體的內.外翻轉,後者則標示身體迴盪於物.我之間的抗拒與馴服,二者皆不乏對於既定生命認知的顛覆與再省。 相對於此,王紫芸的61320個鐘頭—一些空隙>與,發揮了作者對於媒材的敏銳度,導入醫學藥品─「膠囊」的使用,並在膠囊光滑、圓潤的外表與聚集擴展的形態下,藉由作品名的象徵─「鐘頭」(時間)、「空隙」(空間)、「孢子」(滋生),改觀我們對於醫療救治的信服感。所謂的「藥物」,雖與體內有害病菌同為人體非原生性的異質物,但相形於有害病菌隱發自人體的內部,藥物則明顯為入侵人體的外部物。而當這二種異質物共置於人體內部時,均以人體為共同的寄生母體,並於母體內快速展開吞噬彼此的有機活動。當最終人們安心且滿意體內病菌消失、病態痊癒時,殊不知在肉眼看不見的身體內部,早已被另一種異質物(=藥物)所盤踞,並正在悄悄展開另一套自我繁衍的演繹程序。原來,生命的由病至癒,並非只是外觀的「復元」或是「修復」,實則深及內部系統的變革與再造。 與上述Joan Pomero、王紫芸同樣,亦涉及生命議題、散發濃厚死亡氣息的作品,尚有矢田真之的─無法避免>。作者以嬰孩安睡的搖籃、住屋模型以及入土棺木,訴說人的生成與週遭空間的呼應型態。就外在形式而言,此件作品點出人的無力與軟弱,暗喻人的生命、即便是生命的消逝,也都隨時需要有限空間的遮蔽與保護。但在另一方面,卻也透過人們執著建造保護自我空間的行為,以及搖籃、住屋、棺木三者的形貌相近,強調人們與空間的交互感應,實含有祖先記憶傳承的一部分,不僅是本能的表出,更是展現人類對於生命秉持積極態度的最佳寫照。換句話說,搖籃、住屋、棺木等等有限空間,並非代表人與世界的隔絕,相對的,對於身處人造有限空間內部的人身而言,包圍人身的人造有限空間,是人身的另一種延長,是接續人與世界發生關連的有效體。就此點而言,矢田真之的─無法避免>異於Joan Pomero與王紫芸的、61320個鐘頭—一些空隙>等作品,反映著看淡生老病死後的積極性死亡觀。 另外兩位參展者水谷篤司與夏愛華,則「策略性」藉由作品外在形式的「可愛」,敘說真實世界中的危機四伏與假象充斥。水谷於、,皆套用「偽裝」,顯示事事只求達到目的的高迎合姿態,然而在這過程中,卻因多種身分的雜用,致使最終只能落得本體曖昧不明的下場。以目的為出發點、卻以不明所以為終點,確切反映了主體的淪喪;但作品中的偶頭卻始終微笑示人,絲毫不察自己的可悲,只剩那一片青青草地與搖擺於盪鞦韆上的孫悟空,仍努力提示著矛盾的存在-的草地切割自自然生長的小草、並將之乾燥、壓縮於塊狀板面上方,此舉雖可使草地保鮮、保亮,但實際上卻是個離開母體的屍骸。而出現在的孫悟空,因兼具神.人.動物三種身分的緣故,致使原本藉由動物的偽裝,成功滲透進入動物世界的人類,不得不面臨身分重建的窘境;孫悟空的來臨,是福?是禍?都象徵了現有關係的崩毀,既是幸福和諧的最後一刻、也是危機到臨的前一秒。 而夏愛華於透過媒材:「木漆」與卡漫造型的神像,提示虔敬和樂的世界中,隱然存在的殘忍性-木漆的獲取過程,源自樹木表皮的切割,一道道自裂縫婉延而下的木漆,宛如樹木的滴流血液;雖說這些血液被塗抹於一尊尊代表神性的精靈表面,但仍難掩其可愛外表下的血腥;特別是一株株自種子冒出奇異花葉的精靈,不得不令人想起墓園頂上、結著一顆顆鮮紅誘人果實的蘋果樹。 不論是Joan Pomero的新身體論、王紫芸的人體內部解構與再構、矢田真之的人與世界相互滲透說、或是水谷篤司的生機.危機並存論、夏愛華的假性可愛.真性血腥,基本上這五位參展者的上述作品,皆指向「死亡」、「暴力」。而在藝術史的言說中,廣泛探討藝術品與「死亡」、「暴力」關聯的論述,首推近年備受重視的「崇高論」。 「崇高」出現於「美」的探討範疇,由來已久,其中又以十八世紀後期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判斷力批判』,影響最巨。康德認為「美」是直接促進生命的情感、是積極的快樂,「崇高」則是生命力一時受阻後的感動,是類似敬畏的消極性快樂。大自然的「渾沌狀態」、「狂暴」、「非秩序性」以及帶來破壞的「荒廢」,不僅能讓我們見識到莫大的「量」與「力」,更能積極喚起我們對於「崇高」的認知。崇高的情感特徵,並非快樂與不快樂的交錯,而是由不快樂至快樂的階程,正如同我們面對超越所有尺度、無比強大的大自然時,有限能力的構想力再也無法加以掌握,此時伴隨而來的是不快之感;但是當了解到如此強大的自然也無法與人的理性相抗衡時,我們終能自覺人類的主體不僅是理性存在,更是優越於大自然的。此刻,我們不僅證明偉大的理性存在,同時也經歷了崇高的情感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康德以自然為對象、探討「自然的崇高」的十八世紀,正是歐洲工業文明發達的時期。 十七、十八世紀隨著數學、物理學等等科學性知識的發展,促使生產技術與生活形態快速變革,但同時也引發人與物、靈性與智性、人生價值與有效經驗的思辨。巴斯卡、盧梭等等浪漫主義先驅者,分別提出「愛」、「友情」、「情操」,作為回復人類內在靈性的訴求,其中,盧梭更視「渾樸自然的回歸」為拯救人類脫離近代工業文明危害的最佳方法。 然而及至十九世紀末期,隨著人類文明與自然的競爭日益,各式機械的發明與其所帶來的生活便利,促使人們不得不重新看待現代技術的意義,並進而於「現代技術」之間─例如高聳的大樓、巍然的橋樑、巨大的水壩等等,發現連結「崇高」的新對象。其中,「新大陸」─美國儼然成為匯集這兩大類詮釋「崇高」的場所,人們一方面於較歐洲山川更形壯偉、荒垠的美國土地上,鄉愁似地尋求昔日歐洲經驗的「崇高」,另一方面則於建設新大陸的現代技術,具體驗證了康德所論及的「數學性」、「力學性」崇高理念。 不過雖說現代技術源自人的發明,要較大自然更能為人所控制,但是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卻斷然推翻如此想法。站立於死屍遍野、屋舍傾陒的戰後荒地,人們不禁驚覺槍砲、飛機、原子彈等等現代技術的研發物,早已化為精密的強力殺人武器,而現代技術所寓意的「崇高」,已不再只是「量」與「力」的歌頌或是臣服,基於它的無機式結構所引發的浩劫、以及無法預知何時浩劫再臨的不明確感,現代技術的「崇高」已與「死亡」、「暴力」產生連結,並在無形當中更形深化昔日闡述「自然的崇高」時,所提及的「驚異感」、「渾沌狀態」,使得「不知名的恐懼」成為二十世紀中期之後、另一種體驗崇高的新形態,並且擴及198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論述。 以法國後現代主義者李
阿民(張和民)
(附件一)Appendix 1 填表日期(Date): 簽名處( signi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世界-感性次元」 參展藝術家基本資料表 中文姓名(Full Name in Mandarins): 阿民(張和民) 英文姓名(Full Name in English): 出生年(Date of Birth): 1968.11.05 性別(Sex):男 最高學歷(Education):國立台南藝術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 通訊地址(Conresspondant Address): 電話(Tel):0911163345 傳真(Fax): Email: 個人網頁位址(Web): 個展紀錄(Previous Solo Exhibitions): 2004 「原生」 台南市 原型藝術 1993 「給我一根柺杖」個展 台南市邊陲文化 聯展紀錄(Previous Group Exhibitions): 2006 「辦桌」 台中臻品藝廊 200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市 2004 10 「雜交優勢」 高雄市新濱碼頭 2003 08 「樂陶然」聯展 台南市意象畫廊 2003.08 「南台灣陶藝家聯展」 高雄小港機場 2003.06 「尋找台灣美術新生命」 聯展 台北市大趨勢畫廊 2003.03 「陶色交易」聯展 台南縣曾文水庫曾文之眼 2001 「異陶-陶藝」聯展 台南市梵藝術中心 「裝置與新藝術大展」 台南市新光三越 收藏紀錄(collection): 得獎紀錄(Awards): 出版紀錄(Publication): 藝評紀錄(Reviews): (附件二)Appendix 2 藝術家參展作品一覽表 (List of Exhibited Works) 編號 No. 作品名稱 Name of works 創作年代 Year 作品型態媒材 Media 作品圖像 Images of works 展場裝置說明 (器材需求) Required Equipments 1 流(含25件) 2004 450x250cm 2 顯性 2004 76x30x43cm 3 獸 2004 62x48x55cm 4 沙灘漫步 2005 95x43x33cm 5 門口的守護神 2005 76x33x41cm 6 寵物 2003 77x65x30cm 7 從腳開始 2004 61x28x41cm 8 瓶 105x44cm 共 8 件 (Total Pieces) 藝術家參展作品創作自述(Work statement) 本人並同意,以上提供之圖檔資料及作品圖像,關渡美術館為展覽公關文宣、推廣教育及學術研究之需,得無償使用全部或部分圖像於館方所建構之專屬網頁及相關資料庫。
阿民(張和民)
(附件一)Appendix 1 填表日期(Date): 簽名處( signi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世界-感性次元」 參展藝術家基本資料表 中文姓名(Full Name in Mandarins): 阿民(張和民) 英文姓名(Full Name in English): 出生年(Date of Birth): 1968.11.05 性別(Sex):男 最高學歷(Education):國立台南藝術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 通訊地址(Conresspondant Address): 電話(Tel):0911163345 傳真(Fax): Email: 個人網頁位址(Web): 個展紀錄(Previous Solo Exhibitions): 2004 「原生」 台南市 原型藝術 1993 「給我一根柺杖」個展 台南市邊陲文化 聯展紀錄(Previous Group Exhibitions): 2006 「辦桌」 台中臻品藝廊 200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市 2004 10 「雜交優勢」 高雄市新濱碼頭 2003 08 「樂陶然」聯展 台南市意象畫廊 2003.08 「南台灣陶藝家聯展」 高雄小港機場 2003.06 「尋找台灣美術新生命」 聯展 台北市大趨勢畫廊 2003.03 「陶色交易」聯展 台南縣曾文水庫曾文之眼 2001 「異陶-陶藝」聯展 台南市梵藝術中心 「裝置與新藝術大展」 台南市新光三越 收藏紀錄(collection): 得獎紀錄(Awards): 出版紀錄(Publication): 藝評紀錄(Reviews): (附件二)Appendix 2 藝術家參展作品一覽表 (List of Exhibited Works) 編號 No. 作品名稱 Name of works 創作年代 Year 作品型態媒材 Media 作品圖像 Images of works 展場裝置說明 (器材需求) Required Equipments 1 流(含25件) 2004 450x250cm 2 顯性 2004 76x30x43cm 3 獸 2004 62x48x55cm 4 沙灘漫步 2005 95x43x33cm 5 門口的守護神 2005 76x33x41cm 6 寵物 2003 77x65x30cm 7 從腳開始 2004 61x28x41cm 8 瓶 105x44cm 共 8 件 (Total Pieces) 藝術家參展作品創作自述(Work statement) 本人並同意,以上提供之圖檔資料及作品圖像,關渡美術館為展覽公關文宣、推廣教育及學術研究之需,得無償使用全部或部分圖像於館方所建構之專屬網頁及相關資料庫。
裘安.蒲梅爾
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畢業 個展紀錄: 2006«彼方»雙人展,台中市107畫廊。 2005«源»彰化縣鐵路穀倉員林立庫。 1999«容器»,高雄新濱碼頭。 1999«說之一»雙人展,台北市市立美術館。 1995«人體--建築裝置展»雙人展,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 ENSBA )地窖展覽室。 聯展紀錄: 2006«新甜蜜時代-環境裝置展»高雄縣橋仔頭廠。 2006«鞏固與整頓-橋仔頭糖廠藝術村防空洞裝置藝術展»高雄縣橋頭廠。 2004-2005«CO4台灣前衛文件展 - 行進中的狀態;穿透與連結»台北市文化總會,國北師南海藝廊。 2004«歸零‧整裝—台中火車站、20號倉庫周邊環境再造計劃»台中市。 2004«客廳.走廊.房間2004 台灣計劃»三人聯展,La Centrale ,加拿大蒙特婁。 2003«鳳荔文化觀光季 國際裝置藝術展»高雄縣大樹鄉姑山倉庫。 2003«蟲魚鳥獸 環境裝置展»高雄高苑技術學院。 2003«網指之間 生活在科技年代»高雄市立美術館。 2002«客廳.走廊.房間»三人聯展,台南市原型藝術。 2002«林聽.森音»東勢大雪山林業公司舊製材廠;台中20號倉庫。 2002«以他之名»靜宜大學藝術中心;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2001«貨櫃的一百零一種想法- 高雄貨櫃藝術節»高雄市。 2001«酸甜酵母菌 - 烏梅酒廠與橋仔頭糖廠的甜蜜對話»台北華山藝術特區、高雄橋頭糖廠。 2001«清境一下 — 自然與人為的對話藝術展»南投縣清境農場。 2001«土地辯證»屏東縣竹田米倉。 2000«甜蜜時代裝置藝術文件展»高雄新濱碼頭。 2000«甜蜜時代裝置藝術展»高雄橋頭糖廠。 2000«天公的地母 — 謝天謝地»台中市文英館、嘉義市鐵道倉庫、台南市吳園。
裘安.蒲梅爾
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畢業 個展紀錄: 2006«彼方»雙人展,台中市107畫廊。 2005«源»彰化縣鐵路穀倉員林立庫。 1999«容器»,高雄新濱碼頭。 1999«說之一»雙人展,台北市市立美術館。 1995«人體--建築裝置展»雙人展,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 ENSBA )地窖展覽室。 聯展紀錄: 2006«新甜蜜時代-環境裝置展»高雄縣橋仔頭廠。 2006«鞏固與整頓-橋仔頭糖廠藝術村防空洞裝置藝術展»高雄縣橋頭廠。 2004-2005«CO4台灣前衛文件展 - 行進中的狀態;穿透與連結»台北市文化總會,國北師南海藝廊。 2004«歸零‧整裝—台中火車站、20號倉庫周邊環境再造計劃»台中市。 2004«客廳.走廊.房間2004 台灣計劃»三人聯展,La Centrale ,加拿大蒙特婁。 2003«鳳荔文化觀光季 國際裝置藝術展»高雄縣大樹鄉姑山倉庫。 2003«蟲魚鳥獸 環境裝置展»高雄高苑技術學院。 2003«網指之間 生活在科技年代»高雄市立美術館。 2002«客廳.走廊.房間»三人聯展,台南市原型藝術。 2002«林聽.森音»東勢大雪山林業公司舊製材廠;台中20號倉庫。 2002«以他之名»靜宜大學藝術中心;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2001«貨櫃的一百零一種想法- 高雄貨櫃藝術節»高雄市。 2001«酸甜酵母菌 - 烏梅酒廠與橋仔頭糖廠的甜蜜對話»台北華山藝術特區、高雄橋頭糖廠。 2001«清境一下 — 自然與人為的對話藝術展»南投縣清境農場。 2001«土地辯證»屏東縣竹田米倉。 2000«甜蜜時代裝置藝術文件展»高雄新濱碼頭。 2000«甜蜜時代裝置藝術展»高雄橋頭糖廠。 2000«天公的地母 — 謝天謝地»台中市文英館、嘉義市鐵道倉庫、台南市吳園。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