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
2006.08.25~2006.10.01
09:00 - 17:00
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 展期: 2006-08-25 ~ 2006-10-01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印ㄅㄤㄅㄤ」,這個帶點俏皮的展題,是我們為「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所取的名字。 為什麼採用「印ㄅㄤㄅㄤ」呢? 「印」代表著版畫特有的藝術表現技法,而「印ㄅㄤㄅㄤ」則是「硬梆梆」的諧音,並透過注音符號「ㄅㄤㄅㄤ」的使用,凸顯本展欲破除長久以來人們對於版畫「硬梆梆」的死板印象。 所謂版畫的「硬梆梆」印象是什麼?在破除刻板印象之餘,我們想要突顯的版畫新觀念又是什麼? 歷來對於版畫的詮釋,往往著重技法表現,這一點固然可以強調版畫有別於他類藝術的特質,但是無形中也拘限了版畫的觀看方式,甚至是版畫的創作型態。究竟版畫的藝術性除建構在技法的特殊性之外,是否仍有可能透過其他角度,更深入挖掘出它的藝術本質呢?
為了展開此項議題的探討,我們透過「校」與「館」的合作模式,結合以下資源:
(一)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品
(二)臺北藝術大學「95年度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視覺藝術教學資源系統」的專案研究:「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與「美術館專業人員培育計畫」
(三)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的策展實力與推廣活動,
三者自今年4月起,陸續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及關渡美術館,展開臺灣版畫的校內.校外專題系列教學、版畫實作課程、版畫種子師資培訓營以及「印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其中,又以「印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堪稱這半年來的研究成果總現。 為了活化展示內容,我們於本展402展場,將作品放大輸出為巨幅帆布,作為迎接觀眾的入口。誠如作品名-「洞中風光」所暗示的窺看機制,我們藉由挖空式的二層掛布以及攝影機的監看功能,令入場的觀眾們看到自己穿梭於掛布隔間的身影,並隨著身體步出掛布的瞬間,看到自天花板垂掛而下的原作,剎那間才明瞭到,原來自己剛才當上了主角,成了步遊的訪客呢! 這樣的入場設計,意在帶給觀眾驚喜與樂趣,但是在這之餘,我們更希望能提示觀眾一項議題-也就是強調「複數性」的「版畫」與現代科技當道的「輸出」、二者之間的呼應。為了加強觀眾對於這項特質的認識,我們另外展示「版畫原作」與「版畫輸出影像」的四組對照。觀眾除可透過每組畫面的仔細比對,判別出哪一件才是版畫原作之外,更可在這過程中,逐漸梳理出個人所觀照到、所體驗到的版畫特色。 帶著這一份「視覺訓練」經驗,觀眾將透過作品的引導,進入402展場內部。在這裡我們共展出23件作品,包括1985年中義版畫交流展的參展作品以及1970-80年代全省美展邀請作品、入選作品。藝術家名單涵蓋臺灣版畫界的重鎮:陳庭詩、吳昊、周瑛、董振平、張正仁、梅丁衍、楊明迭、楊成愿、黃世團、許東榮等人。在表現技法上,兼顧「凹」「凸」「平」「孔」四大版種,而視覺造形與媒材運用更是變化多端。雖說展品數量不多,但確能充分顯現臺灣藝術教育館典藏版畫的高質量與豐富性。此外,為了增進觀眾對於本區作品的理解,館方特別製作深入淺出的語音導覽,內容由美術學院版畫組研究生陳華俊負責編寫。 繼402展場之後,順著階梯下至3樓,於沿路壁面貼飾有專欄文字,內容為參與臺灣版畫專題系列課程的學員:林賢俊、許維穎、黃椿元、邱建仁、劉政育等人,以五大主題:「版畫與剪紙藝術」、「版畫色面層疊的特殊性」、「版畫與浮雕」、「框與邊界」、「版畫的傳播性」,所發表的研究心得。這五位學員,除了黃椿元專攻版畫之外,其他人皆非版畫科班出身,但也因此,每個人得以發揮更廣闊的觀察角度,並透過課堂上的腦力激盪與討論爭辯,提出對於版畫的嶄新視點。 除了作品展示與文字呈現之外,本展亦於301展場安排有版畫實作的工作體驗台。觀眾可透過壁面說明區,了解版畫的不同技法,亦可親自操作器材,為自己完成一件簡易型的版畫作品。「樂中學」、「學中樂」,是本區的一大特色。 綜觀臺灣版畫的發展,歷時長久,廣為大眾喜愛。但是,立於當代媒體藝術的主流當中,強調「手動操作」的版畫,究竟要何去何從?我們於此次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品的實習.研究展,提出了真誠的見地。
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 展期: 2006-08-25 ~ 2006-10-01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印ㄅㄤㄅㄤ」,這個帶點俏皮的展題,是我們為「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所取的名字。 為什麼採用「印ㄅㄤㄅㄤ」呢? 「印」代表著版畫特有的藝術表現技法,而「印ㄅㄤㄅㄤ」則是「硬梆梆」的諧音,並透過注音符號「ㄅㄤㄅㄤ」的使用,凸顯本展欲破除長久以來人們對於版畫「硬梆梆」的死板印象。 所謂版畫的「硬梆梆」印象是什麼?在破除刻板印象之餘,我們想要突顯的版畫新觀念又是什麼? 歷來對於版畫的詮釋,往往著重技法表現,這一點固然可以強調版畫有別於他類藝術的特質,但是無形中也拘限了版畫的觀看方式,甚至是版畫的創作型態。究竟版畫的藝術性除建構在技法的特殊性之外,是否仍有可能透過其他角度,更深入挖掘出它的藝術本質呢?
為了展開此項議題的探討,我們透過「校」與「館」的合作模式,結合以下資源:
(一)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品
(二)臺北藝術大學「95年度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視覺藝術教學資源系統」的專案研究:「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與「美術館專業人員培育計畫」
(三)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的策展實力與推廣活動,
三者自今年4月起,陸續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及關渡美術館,展開臺灣版畫的校內.校外專題系列教學、版畫實作課程、版畫種子師資培訓營以及「印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其中,又以「印ㄅㄤㄅㄤ-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展」堪稱這半年來的研究成果總現。 為了活化展示內容,我們於本展402展場,將作品放大輸出為巨幅帆布,作為迎接觀眾的入口。誠如作品名-「洞中風光」所暗示的窺看機制,我們藉由挖空式的二層掛布以及攝影機的監看功能,令入場的觀眾們看到自己穿梭於掛布隔間的身影,並隨著身體步出掛布的瞬間,看到自天花板垂掛而下的原作,剎那間才明瞭到,原來自己剛才當上了主角,成了步遊的訪客呢! 這樣的入場設計,意在帶給觀眾驚喜與樂趣,但是在這之餘,我們更希望能提示觀眾一項議題-也就是強調「複數性」的「版畫」與現代科技當道的「輸出」、二者之間的呼應。為了加強觀眾對於這項特質的認識,我們另外展示「版畫原作」與「版畫輸出影像」的四組對照。觀眾除可透過每組畫面的仔細比對,判別出哪一件才是版畫原作之外,更可在這過程中,逐漸梳理出個人所觀照到、所體驗到的版畫特色。 帶著這一份「視覺訓練」經驗,觀眾將透過作品的引導,進入402展場內部。在這裡我們共展出23件作品,包括1985年中義版畫交流展的參展作品以及1970-80年代全省美展邀請作品、入選作品。藝術家名單涵蓋臺灣版畫界的重鎮:陳庭詩、吳昊、周瑛、董振平、張正仁、梅丁衍、楊明迭、楊成愿、黃世團、許東榮等人。在表現技法上,兼顧「凹」「凸」「平」「孔」四大版種,而視覺造形與媒材運用更是變化多端。雖說展品數量不多,但確能充分顯現臺灣藝術教育館典藏版畫的高質量與豐富性。此外,為了增進觀眾對於本區作品的理解,館方特別製作深入淺出的語音導覽,內容由美術學院版畫組研究生陳華俊負責編寫。 繼402展場之後,順著階梯下至3樓,於沿路壁面貼飾有專欄文字,內容為參與臺灣版畫專題系列課程的學員:林賢俊、許維穎、黃椿元、邱建仁、劉政育等人,以五大主題:「版畫與剪紙藝術」、「版畫色面層疊的特殊性」、「版畫與浮雕」、「框與邊界」、「版畫的傳播性」,所發表的研究心得。這五位學員,除了黃椿元專攻版畫之外,其他人皆非版畫科班出身,但也因此,每個人得以發揮更廣闊的觀察角度,並透過課堂上的腦力激盪與討論爭辯,提出對於版畫的嶄新視點。 除了作品展示與文字呈現之外,本展亦於301展場安排有版畫實作的工作體驗台。觀眾可透過壁面說明區,了解版畫的不同技法,亦可親自操作器材,為自己完成一件簡易型的版畫作品。「樂中學」、「學中樂」,是本區的一大特色。 綜觀臺灣版畫的發展,歷時長久,廣為大眾喜愛。但是,立於當代媒體藝術的主流當中,強調「手動操作」的版畫,究竟要何去何從?我們於此次臺灣藝術教育館版畫典藏品的實習.研究展,提出了真誠的見地。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