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菩薩—朴贊景個展
遲來菩薩—朴贊景個展
2024.11.08~2025.02.16
10:00 - 17:00
關渡美術館 G102展覽廳
展覽論述
遲來菩薩:殖民與衰變的時間

文/黃建宏(關渡美術館館長)
朴贊景是一位跨足電影的當代藝術家,長年關注冷戰課題,以及韓國傳統文化與殖民現代性支配關係,特別關於西方強權勢力對於韓國歷史的介入,和薩滿信仰對於韓國人精神結構的影響,這種文化政治的政治性更是他作品持續延展的主要動力。因而思考、批判、對抗殖民關係成為他創作中表露無遺的「態度」。2000年的《Set》到2007年《權力通道》(Power Passage)與2009年的《停電》(Black Out)以一種在全球冷戰角力的錯視下進行一種南北韓的交互觀看,於2004年獲得韓國愛馬仕藝術獎,而2008年的「新都內」計畫可以視為奠基朴贊景創作軸線的複雜計畫,一方面追索雞籠山的跨教派文化,另一方面則揭露這些經驗和政治抗爭史之間的密切關係,連結萬物有靈、宇宙論、殖民史和創傷療癒等課題。2011年和哥哥朴贊郁(合組Parking CHANce)合作iphone影片《夜釣》獲柏林影展金熊獎,於2014年擔任「媒體城市:首爾雙年展」的藝術總監,提出「鬼魂、間諜與祖母們」為主題,將亞洲的殖民現代性開展為一個即為廣褒的光譜,技術、女性、儀式與跨國翻譯是這一屆雙年展極具特色的主題。2019年的「匯聚」(Gathering)展覽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完整的創作計畫,呈現了藝術家對於殖民現代性與解殖的精神道路,《遲來菩薩》是這個展覽計畫的核心作品,可以視為是《市民森林》與「安寧」展覽(2017)課題的延伸。《遲來菩薩》以福島核災作為一個關鍵時刻,而與摩訶迦葉從靈鷲山趕到拘尸那羅追悼佛陀葬禮的遲到時刻,發生了一種跨時空、跨文化認知的強力交會,影片中利用負片效果與輻射光透視效果的連結,提示出人類的精神所需必須面對越來越顯得無形的暴力與支配力,當摩訶迦葉趕到卻無法開棺瞻仰時,卻見到佛陀伸「腳」行最後的告別,阿難才得進行荼毘(火化)。「遲來」造就了一個深刻的交會時刻:積累了溯往之情、命運的轉折(災難),以及輕輕的一個動作成就一道重重的安慰與傳承。當「遲來」被放回災難與倖存的脈絡時,藝術家讓我們領略到修復作為延續的深度時刻。在朴贊景的創作脈絡中來看待《遲來菩薩》與《小藝術史》的並置,我們將會置身於殖民與衰變的時間迭異,殖性的時間就如同衰變期的時間,都遠超出人們以「遺忘」生成出的樂觀想像。
展覽論述
遲來菩薩:殖民與衰變的時間

文/黃建宏(關渡美術館館長)
朴贊景是一位跨足電影的當代藝術家,長年關注冷戰課題,以及韓國傳統文化與殖民現代性支配關係,特別關於西方強權勢力對於韓國歷史的介入,和薩滿信仰對於韓國人精神結構的影響,這種文化政治的政治性更是他作品持續延展的主要動力。因而思考、批判、對抗殖民關係成為他創作中表露無遺的「態度」。2000年的《Set》到2007年《權力通道》(Power Passage)與2009年的《停電》(Black Out)以一種在全球冷戰角力的錯視下進行一種南北韓的交互觀看,於2004年獲得韓國愛馬仕藝術獎,而2008年的「新都內」計畫可以視為奠基朴贊景創作軸線的複雜計畫,一方面追索雞籠山的跨教派文化,另一方面則揭露這些經驗和政治抗爭史之間的密切關係,連結萬物有靈、宇宙論、殖民史和創傷療癒等課題。2011年和哥哥朴贊郁(合組Parking CHANce)合作iphone影片《夜釣》獲柏林影展金熊獎,於2014年擔任「媒體城市:首爾雙年展」的藝術總監,提出「鬼魂、間諜與祖母們」為主題,將亞洲的殖民現代性開展為一個即為廣褒的光譜,技術、女性、儀式與跨國翻譯是這一屆雙年展極具特色的主題。2019年的「匯聚」(Gathering)展覽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完整的創作計畫,呈現了藝術家對於殖民現代性與解殖的精神道路,《遲來菩薩》是這個展覽計畫的核心作品,可以視為是《市民森林》與「安寧」展覽(2017)課題的延伸。《遲來菩薩》以福島核災作為一個關鍵時刻,而與摩訶迦葉從靈鷲山趕到拘尸那羅追悼佛陀葬禮的遲到時刻,發生了一種跨時空、跨文化認知的強力交會,影片中利用負片效果與輻射光透視效果的連結,提示出人類的精神所需必須面對越來越顯得無形的暴力與支配力,當摩訶迦葉趕到卻無法開棺瞻仰時,卻見到佛陀伸「腳」行最後的告別,阿難才得進行荼毘(火化)。「遲來」造就了一個深刻的交會時刻:積累了溯往之情、命運的轉折(災難),以及輕輕的一個動作成就一道重重的安慰與傳承。當「遲來」被放回災難與倖存的脈絡時,藝術家讓我們領略到修復作為延續的深度時刻。在朴贊景的創作脈絡中來看待《遲來菩薩》與《小藝術史》的並置,我們將會置身於殖民與衰變的時間迭異,殖性的時間就如同衰變期的時間,都遠超出人們以「遺忘」生成出的樂觀想像。
藝術家簡介
朴贊景
(Park Chan-kyong)
朴贊景(1965年出生)是一位藝術家、作家和電影導演,現居首爾。他的創作主題涵括冷戰至韓國傳統宗教文化,並創作了多部錄像作品,如《新都內》(2008)、《夜釣》(2011)、《萬神》(2013)、《公民森林》(2016) 以及《遲來菩薩》(2019)。他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包括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台北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洛杉磯REDCAT藝術中心、紐約Tina Kim Gallery,以及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等。他也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Hermès韓國藝術獎(2004)及柏林國際影展最佳短片金熊獎(2011)。此外,他還曾擔任2014年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鬼魂、間諜、祖母」的藝術總監。
藝術家簡介
朴贊景
(Park Chan-kyong)
朴贊景(1965年出生)是一位藝術家、作家和電影導演,現居首爾。他的創作主題涵括冷戰至韓國傳統宗教文化,並創作了多部錄像作品,如《新都內》(2008)、《夜釣》(2011)、《萬神》(2013)、《公民森林》(2016) 以及《遲來菩薩》(2019)。他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包括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台北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洛杉磯REDCAT藝術中心、紐約Tina Kim Gallery,以及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等。他也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Hermès韓國藝術獎(2004)及柏林國際影展最佳短片金熊獎(2011)。此外,他還曾擔任2014年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鬼魂、間諜、祖母」的藝術總監。
教育背景︰
1988年 學士,美術學院,首爾國立大學
1995年 攝影碩士,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


重要個展︰
2023年 「聚會」,史密森尼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
2019年 「MMCA 現代汽車系列 2019: 朴贊景-聚會」,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
2018年 「公民森林」,Tina Kim Gallery,紐約
2018年 「PARKing CHANce 2010-2018」,亞洲文化殿堂,光州(與朴贊郁共同展出)*
2017年 「你好,安寧,告別」,國際畫廊,首爾
2016年 「朴贊景個展」,Tina Kim Gallery,紐約
2015年 「八供:巫祭尾聲」,INIVA,倫敦
2012年 「Natacha Nisic & 朴贊景」,Atelier Hermès,首爾(與Natacha Nisic共同展出)*
2010年 「明亮」,PKM Gallery | Bartleby Bickle & Meursault,首爾
2010年 「邊緣政策」,REDCAT藝術中心,洛杉磯(與Sean Snyder共同展出)*
2008年 「新都內」,Atelier Hermès,首爾
2008年 「一座山」,Soso Gallery,坡州
2005年 「飛行」,Ssamzie 藝術空間,首爾
2003年 「去德國的韓國人」,孤獨城堡基金會,斯圖加特
*註:標有星號的展覽為雙人展。

典藏︰
泰特現代美術館 / 古根漢美術館 / M+ 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 / 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 /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 三星美術館 / 善宰藝術中心 / 首爾市立美術館 / 南特美術館 / 京畿道美術館

教育背景︰
1988年 學士,美術學院,首爾國立大學
1995年 攝影碩士,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


重要個展︰
2023年 「聚會」,史密森尼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
2019年 「MMCA 現代汽車系列 2019: 朴贊景-聚會」,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
2018年 「公民森林」,Tina Kim Gallery,紐約
2018年 「PARKing CHANce 2010-2018」,亞洲文化殿堂,光州(與朴贊郁共同展出)*
2017年 「你好,安寧,告別」,國際畫廊,首爾
2016年 「朴贊景個展」,Tina Kim Gallery,紐約
2015年 「八供:巫祭尾聲」,INIVA,倫敦
2012年 「Natacha Nisic & 朴贊景」,Atelier Hermès,首爾(與Natacha Nisic共同展出)*
2010年 「明亮」,PKM Gallery | Bartleby Bickle & Meursault,首爾
2010年 「邊緣政策」,REDCAT藝術中心,洛杉磯(與Sean Snyder共同展出)*
2008年 「新都內」,Atelier Hermès,首爾
2008年 「一座山」,Soso Gallery,坡州
2005年 「飛行」,Ssamzie 藝術空間,首爾
2003年 「去德國的韓國人」,孤獨城堡基金會,斯圖加特
*註:標有星號的展覽為雙人展。

典藏︰
泰特現代美術館 / 古根漢美術館 / M+ 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 / 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 /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 三星美術館 / 善宰藝術中心 / 首爾市立美術館 / 南特美術館 / 京畿道美術館

作品介紹
《遲來菩薩》

HD電影(四聲道,55分鐘),牆上割字
2019
*每小時整點播放。
此影片主要由黑白底片拍攝,近似劇情片。《遲來菩薩》與《福島,放射自顯影術》一同呈現,刺激觀眾對於光、空氣、放射性和自然的既定概念及印象,使他們重新逆向思考這些想法和意象。影片中混合了山景、佛教神話、核電廠與藝術的圖像,乍似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卻使影片更貼近於所描繪失去連貫性的社會。最終,影片帶領觀眾思索偉大聖人的涅槃、面對個人的死亡,以及故去後所進行的「聚會」。
作品介紹
《遲來菩薩》

HD電影(四聲道,55分鐘),牆上割字
2019
*每小時整點播放。
此影片主要由黑白底片拍攝,近似劇情片。《遲來菩薩》與《福島,放射自顯影術》一同呈現,刺激觀眾對於光、空氣、放射性和自然的既定概念及印象,使他們重新逆向思考這些想法和意象。影片中混合了山景、佛教神話、核電廠與藝術的圖像,乍似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卻使影片更貼近於所描繪失去連貫性的社會。最終,影片帶領觀眾思索偉大聖人的涅槃、面對個人的死亡,以及故去後所進行的「聚會」。
《福島,放射自顯影術》

底片轉數位影像、放射自顯影、文字、幻燈片放映,24分鐘40秒
2019
*此作與加賀谷雅道與森敏合作。
這件作品將日本攝影師加賀谷雅道與植物學家森敏所拍攝的多種有機生物和物品的放射自顯影像,與朴贊景2019年在福島拍攝的照片並置在一起。

與充滿科學精確性與莊嚴感的黑白放射自顯影像形成對比的是,朴贊景記錄了一個災後地區的春天風景。若沒有在其中穿插這些黑白影像,作品中的風景看起來就像是某個小鎮郊區的景色而已。

放射自顯影像與朴贊景的攝影作品,兩者都試圖揭示核災與災後現實的真相,卻始終無法完全達成其目的。前者是因為X光影像的「非當下性」,後者則是因為放射性在其中的「不可見性」。儘管如此,觀眾仍有可能透過這些影像,一瞥整個災難的全貌,而這就是藝術家所稱的「影像與文本資訊之間的僵局」(MMCA)。
《福島,放射自顯影術》

底片轉數位影像、放射自顯影、文字、幻燈片放映,24分鐘40秒
2019
*此作與加賀谷雅道與森敏合作。
這件作品將日本攝影師加賀谷雅道與植物學家森敏所拍攝的多種有機生物和物品的放射自顯影像,與朴贊景2019年在福島拍攝的照片並置在一起。

與充滿科學精確性與莊嚴感的黑白放射自顯影像形成對比的是,朴贊景記錄了一個災後地區的春天風景。若沒有在其中穿插這些黑白影像,作品中的風景看起來就像是某個小鎮郊區的景色而已。

放射自顯影像與朴贊景的攝影作品,兩者都試圖揭示核災與災後現實的真相,卻始終無法完全達成其目的。前者是因為X光影像的「非當下性」,後者則是因為放射性在其中的「不可見性」。儘管如此,觀眾仍有可能透過這些影像,一瞥整個災難的全貌,而這就是藝術家所稱的「影像與文本資訊之間的僵局」(MMCA)。
《小藝術史》

相片、鉛筆手寫文字
2017
在《小藝術史》1-2中,朴贊景藉由重新配置來自東西方的經典藝術作品,創造了他個人版本的藝術史。他以崇高美學、藝術機構、挪用藝術、圖文作品以及東亞文化和歷史的論述為軸心,刻意避免了按時序的藝術史敘事,或是對東西方的錯誤分類。藉此,《小藝術史》1-2質疑了傳統藝術史的基本標準,同時批判並揭示其內在的謬誤。
《小藝術史》

相片、鉛筆手寫文字
2017
在《小藝術史》1-2中,朴贊景藉由重新配置來自東西方的經典藝術作品,創造了他個人版本的藝術史。他以崇高美學、藝術機構、挪用藝術、圖文作品以及東亞文化和歷史的論述為軸心,刻意避免了按時序的藝術史敘事,或是對東西方的錯誤分類。藉此,《小藝術史》1-2質疑了傳統藝術史的基本標準,同時批判並揭示其內在的謬誤。






指導單位:教育部、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多媒體設備贊助:洪建全基金會、台灣松下電器






指導單位:教育部、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多媒體設備贊助:洪建全基金會、台灣松下電器
作品
《遲來菩薩》

© 2024 Park Chan-kyong. All rights reserved.
《遲來菩薩》

© 2024 Park Chan-ky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島,放射自顯影術》

© 2024 Park Chan-kyon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藝術史》

© 2024 Park Chan-kyong.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