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敘事‧詮釋:一場史實與史觀的思辯–趙陸 個展
2015.12.18~2016.02.21
09:00 - 17:00
文∣徐婉禎 這個展覽源自2014年「因地制宜─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畫」(A Cross-strait Four-region Artistic Exchange Project 2014)當中,臺灣藝術家趙陸於展覽最終站香港大學展出的系列作品。作為臺灣方的策展人,我與藝術家長時間討論而深刻瞭解到,與其說這是一個展覽,毋寧說它就是「一件」作品,而這件作品甚至包含了2014年藝術交流計畫於香港展出的全部過程以及所有涵蓋其中的事件、人員,當然,作為策展人身份的我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展覽(或者「作品」)所涉及的是,透過「敘事」而進行「詮釋」,或者說以拋磚引玉式的方式去「引發」各方不同立場的詮釋。如果歷史是事實的累積,事實何在?單純的敘事是否可能?史實的敘事是否已隱含史觀的詮釋?無法脫離概念之「前結構」的影響,既存的「成見」(prejudice)成為歷史視域的基礎,歷史的意義何在? 〈英屬香港〉以英國執政香港時的舊港鈔環繞舊一元英鎊紙鈔,全數呈現而出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頭像,是否因此就象徵統治權的單一專制?〈中國香港〉將現行的新港鈔與人民幣錯落並置,不分彼此的交錯是否就意味著和樂融融的幸福?現行的港幣紙鈔與人民幣紙鈔於〈佔中間I〉與〈佔中間II〉中,分別成為中心與邊緣的角色而互換,到底誰該佔在中間?原作品於香港大學展出之時,曾遭遇到非藝術力的施壓,此遭遇卻反而更突顯出作品意欲突顯的議題,為作品再添辯證的豐富性。馬勒維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5)是「至上主義」或稱「絕對主義」(Suprematism)的倡導者,〈抽象構成練習之向馬勒維奇致敬〉系列,即是以其名作為出發而製成作品一號〈白中黑〉與作品二號〈白中白〉。將〈白中黑〉〈白中白〉覆蓋在〈佔中間I〉〈佔中間II〉上面,這是在香港展出時的結果。隱而不見的〈佔中間〉雖不被看見仍然身處香港大學展場,以黑白的仿作去歌頌黑白至上、以歌頌黑白至上去覆蓋既存的現實,這難道就是真正的黑白?現在,回到臺灣,揭開這層偽仿的黑白,所顯露出來的難道就真的是現實敘事?藝術家的操作、策展人的論述,難道不是為以上種種的一切加入了無可避免的個人詮釋?思辯無所不在,仍然持續下去…
文∣徐婉禎 這個展覽源自2014年「因地制宜─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畫」(A Cross-strait Four-region Artistic Exchange Project 2014)當中,臺灣藝術家趙陸於展覽最終站香港大學展出的系列作品。作為臺灣方的策展人,我與藝術家長時間討論而深刻瞭解到,與其說這是一個展覽,毋寧說它就是「一件」作品,而這件作品甚至包含了2014年藝術交流計畫於香港展出的全部過程以及所有涵蓋其中的事件、人員,當然,作為策展人身份的我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展覽(或者「作品」)所涉及的是,透過「敘事」而進行「詮釋」,或者說以拋磚引玉式的方式去「引發」各方不同立場的詮釋。如果歷史是事實的累積,事實何在?單純的敘事是否可能?史實的敘事是否已隱含史觀的詮釋?無法脫離概念之「前結構」的影響,既存的「成見」(prejudice)成為歷史視域的基礎,歷史的意義何在? 〈英屬香港〉以英國執政香港時的舊港鈔環繞舊一元英鎊紙鈔,全數呈現而出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頭像,是否因此就象徵統治權的單一專制?〈中國香港〉將現行的新港鈔與人民幣錯落並置,不分彼此的交錯是否就意味著和樂融融的幸福?現行的港幣紙鈔與人民幣紙鈔於〈佔中間I〉與〈佔中間II〉中,分別成為中心與邊緣的角色而互換,到底誰該佔在中間?原作品於香港大學展出之時,曾遭遇到非藝術力的施壓,此遭遇卻反而更突顯出作品意欲突顯的議題,為作品再添辯證的豐富性。馬勒維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5)是「至上主義」或稱「絕對主義」(Suprematism)的倡導者,〈抽象構成練習之向馬勒維奇致敬〉系列,即是以其名作為出發而製成作品一號〈白中黑〉與作品二號〈白中白〉。將〈白中黑〉〈白中白〉覆蓋在〈佔中間I〉〈佔中間II〉上面,這是在香港展出時的結果。隱而不見的〈佔中間〉雖不被看見仍然身處香港大學展場,以黑白的仿作去歌頌黑白至上、以歌頌黑白至上去覆蓋既存的現實,這難道就是真正的黑白?現在,回到臺灣,揭開這層偽仿的黑白,所顯露出來的難道就真的是現實敘事?藝術家的操作、策展人的論述,難道不是為以上種種的一切加入了無可避免的個人詮釋?思辯無所不在,仍然持續下去…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