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One Piece Room 陳順築 個展
2014.05.09~2014.07.06
09:00 - 17:00
地點:401展覽室 一組兩件名為〈風櫃椅〉的裝置作品,其中之一是吊扇與木櫃的組合,另一件則是吊扇和木椅的共構。旋轉的吊扇切入了木製家具的缺口,現實的物件如孤島般被架離地面,看來熟悉卻不尋常的物件組合,當場散發著耐人想像的意涵。 「風櫃」是陳順築故鄉澎湖的一個著名景點,風櫃的得名可以關連到海風、海濤、岩石之間長期互動所產生的奇特景觀和現場音效;於此,陳順築同時將「風櫃」作了名詞上的直陳和概念上的轉用──自然的海風被置換成文明的吊扇,海流蝕空的岩塊轉換為人類儲物的木櫃,海邊觀景的石床也變成了住家乘坐的木椅,類此,有關故鄉自然的記憶和情懷,被轉化成了家居生活的現實和想像。 櫃子收納物件也貯存記憶,風扇吹動空氣也擾動心思,一種細微的口音或心聲,隨風四處飄送之際,遇到有共鳴機制的空間或場境時,能否就像風櫃現場一樣產生音量放大或餘音蕩漾的效果,讓回憶因而不停地被翻飛攪動,讓生命力因而栩栩再現?相對於櫃子的座定、包容、居家、集體共用性質,座椅反而具有個人、獨立、出走、隨風漂泊的性格,藝術家以此連結了他的澎湖成長背景與台灣生活經驗,以外顯的物象呈現了內心的情感張力。
地點:401展覽室 一組兩件名為〈風櫃椅〉的裝置作品,其中之一是吊扇與木櫃的組合,另一件則是吊扇和木椅的共構。旋轉的吊扇切入了木製家具的缺口,現實的物件如孤島般被架離地面,看來熟悉卻不尋常的物件組合,當場散發著耐人想像的意涵。 「風櫃」是陳順築故鄉澎湖的一個著名景點,風櫃的得名可以關連到海風、海濤、岩石之間長期互動所產生的奇特景觀和現場音效;於此,陳順築同時將「風櫃」作了名詞上的直陳和概念上的轉用──自然的海風被置換成文明的吊扇,海流蝕空的岩塊轉換為人類儲物的木櫃,海邊觀景的石床也變成了住家乘坐的木椅,類此,有關故鄉自然的記憶和情懷,被轉化成了家居生活的現實和想像。 櫃子收納物件也貯存記憶,風扇吹動空氣也擾動心思,一種細微的口音或心聲,隨風四處飄送之際,遇到有共鳴機制的空間或場境時,能否就像風櫃現場一樣產生音量放大或餘音蕩漾的效果,讓回憶因而不停地被翻飛攪動,讓生命力因而栩栩再現?相對於櫃子的座定、包容、居家、集體共用性質,座椅反而具有個人、獨立、出走、隨風漂泊的性格,藝術家以此連結了他的澎湖成長背景與台灣生活經驗,以外顯的物象呈現了內心的情感張力。
陳順築
陳順築 簡歷 1963年出生於台灣澎湖,1986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目前創作與生活在台北。九O年代初以來,陳順築源於自傳性的觀點,衍生出「攝影」為主體語言的影像思考,作品常以複合媒材及裝置介入空間和地景。 1995年獲「台北美術獎」,2009年獲「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作品被收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香港德意志銀行和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普遍被認為是台灣美術攝影的開拓者,當代影像創作的代表性藝術家。 長年發表作品於「伊通公園」畫廊,也曾在國立台灣美術館、法國巴黎、台北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中國香港、台北當代藝術館和台灣各地舉辦過二十五次個展,參與一百五十餘次聯展,多次受邀參加國際雙年展、三年展,並在各大城市美術館展出超過五十回。 2013《轉動藝台灣》,首爾市立美術館,首爾 (韓國) 2010《台灣響起─超隱自由》,Mücsarnok藝術館,布達佩斯 (匈牙利) 2010《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中國) 2008《非20˚C─台灣當代藝術的「常溫」影像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何香凝美術館,廣東 (中國) 2006《親密關係》,台北德國文化中心,台北 (台灣) 2005《潮汐時代》,第厄普市 (法國) 2004《影像生存: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中國) 2004《出神入畫─華人攝影新視界》,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台灣) 2003《幻影天堂:中華攝影展》,魯道夫美術館,布拉格 (捷克) 2002《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山西 (中國) 2002《暫停:光州雙年展》,光州 (韓國) 2000《人+間:光州雙年展》,光州 (韓國) 1999《溝通─希望的迴路:第一屆福岡三年展》,亞洲美術館,福岡 (日本) 1998-2000 《蛻變與突破:華人新藝術》, 亞洲協會、PS1藝術中心,紐約 (美國)、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舊金山 (美國)、 蒙特瑞當代美術館,蒙特瑞 (墨西哥)、 西雅圖美術館,西雅圖(美國)、 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坎培拉 (澳洲)、 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中國) 1998《你說.我聽》, 台北巿立美術館,台北 (台灣)、碧松當代藝術中心,馬恩河谷省 (法國) 1996-1997 《台灣:今日藝術》, 世界文化館,柏林 (德國)、路德維論壇館,阿亨市 (德國) 1996《亞洲人的視野:躍動的亞洲》,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東京 (日本) 1992《十一月.韓國寫真水平展》,漢城巿立現代美術館,漢城 (韓國)
陳順築
陳順築 簡歷 1963年出生於台灣澎湖,1986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目前創作與生活在台北。九O年代初以來,陳順築源於自傳性的觀點,衍生出「攝影」為主體語言的影像思考,作品常以複合媒材及裝置介入空間和地景。 1995年獲「台北美術獎」,2009年獲「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作品被收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香港德意志銀行和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普遍被認為是台灣美術攝影的開拓者,當代影像創作的代表性藝術家。 長年發表作品於「伊通公園」畫廊,也曾在國立台灣美術館、法國巴黎、台北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中國香港、台北當代藝術館和台灣各地舉辦過二十五次個展,參與一百五十餘次聯展,多次受邀參加國際雙年展、三年展,並在各大城市美術館展出超過五十回。 2013《轉動藝台灣》,首爾市立美術館,首爾 (韓國) 2010《台灣響起─超隱自由》,Mücsarnok藝術館,布達佩斯 (匈牙利) 2010《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中國) 2008《非20˚C─台灣當代藝術的「常溫」影像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何香凝美術館,廣東 (中國) 2006《親密關係》,台北德國文化中心,台北 (台灣) 2005《潮汐時代》,第厄普市 (法國) 2004《影像生存: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中國) 2004《出神入畫─華人攝影新視界》,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台灣) 2003《幻影天堂:中華攝影展》,魯道夫美術館,布拉格 (捷克) 2002《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山西 (中國) 2002《暫停:光州雙年展》,光州 (韓國) 2000《人+間:光州雙年展》,光州 (韓國) 1999《溝通─希望的迴路:第一屆福岡三年展》,亞洲美術館,福岡 (日本) 1998-2000 《蛻變與突破:華人新藝術》, 亞洲協會、PS1藝術中心,紐約 (美國)、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舊金山 (美國)、 蒙特瑞當代美術館,蒙特瑞 (墨西哥)、 西雅圖美術館,西雅圖(美國)、 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坎培拉 (澳洲)、 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中國) 1998《你說.我聽》, 台北巿立美術館,台北 (台灣)、碧松當代藝術中心,馬恩河谷省 (法國) 1996-1997 《台灣:今日藝術》, 世界文化館,柏林 (德國)、路德維論壇館,阿亨市 (德國) 1996《亞洲人的視野:躍動的亞洲》,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東京 (日本) 1992《十一月.韓國寫真水平展》,漢城巿立現代美術館,漢城 (韓國)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