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
2008.02.22~2008.05.04
09:00 - 17:00
「家」對人們而言,是一個永恆回歸的居所。從林惺嶽近五十年來的繪畫表現來看,其面貌雖然多有轉折,但追尋一個「家」、一個永恆的精神棲居之所,卻是貫穿他創作生涯不變的救贖信仰。家在何方?又如何回家?對林惺嶽來說,「歸鄉」之路的是一段永無盡頭的探索旅程。尋根的本能,是促動他創作不懈的生命密碼,這個密碼與生俱來,由艱難的成長經驗啟動,匯聚為執著的精神意志,引領他藉由創作向尋覓心靈皈依之路前進。 林惺嶽所追求的創作本體是生命的根源-在現實阻難下讓生命的力量不致枯竭的動能,而「回家的本能」在其中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早失怙恃及成長過程的顛沛離散,飄萍無依造成他認同歸屬的希求,而這種飄萍無依的身世及內在心靈,又與二十世紀台灣多變而坎坷的歷史際遇有著無法分割的因果關係。林惺嶽的人生,以及他創作發展上的峰迴路
轉,印證了藝術創作並非遺世獨立的靈光或天啟,隱含在創作面貌背後的,其實是深刻的時代文本。 林惺嶽1965年自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開始發展以神秘氛圍構築的超現實風格,他以超現實手法所演譯的詩性荒境,充滿苦悶、憂鬱與孤寂的氣息,投射出己身自小在親情及歸屬上雙重失落的深刻缺憾,並以藍冷、蒼白、靜謐緲遠的化外世界,寄託其希冀在無常生命中尋索永恆的精神哲思。在1976年赴西班牙畫遊近三年,親身感受獨裁者佛朗哥死後西班牙民主化過程中澎湃的民情,激發他對故鄉台灣的歷史及美術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審視。1978年為接洽西班牙當代藝術交流展而返國時,乘坐的韓航客機誤入俄境而迫降,歷險歸來後,促使他對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社會使命與責任進行思考。此後他開始以汪洋恣意、大膽鋒利的筆觸,致力在藝評論述中建立具有反思與批判性格的本土觀
點,而油畫的創作路向,也在80年代前期從超現實幻境逐漸過渡到表現台灣現實土地的山水題材中,80年代後期並開始以大尺幅畫布來意寫壯美的山川、飛曝、野溪,呈現台灣湧動的生命力。2000年以後,他一方面扣緊台灣在地生態,以再現自然、人物記寫雙軌並行,進行當代台灣主體形像的銘刻,並同時回返超現實風格,在探入歷史底層的同時,也展現出自明的強大生命能量。 「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以約百餘件作品展現林惺嶽創作風格演變的軌跡,作品類型包括素描、水彩以及林氏視為畢生創作代表的近百幅油畫作品。本展將以林惺嶽多樣創作面貌的交錯性與完整性,呈現他如何以「歸鄉」的本能與時代現實互動,並致力建構心靈居所的過程。 (文 / 蔡昭儀)
「家」對人們而言,是一個永恆回歸的居所。從林惺嶽近五十年來的繪畫表現來看,其面貌雖然多有轉折,但追尋一個「家」、一個永恆的精神棲居之所,卻是貫穿他創作生涯不變的救贖信仰。家在何方?又如何回家?對林惺嶽來說,「歸鄉」之路的是一段永無盡頭的探索旅程。尋根的本能,是促動他創作不懈的生命密碼,這個密碼與生俱來,由艱難的成長經驗啟動,匯聚為執著的精神意志,引領他藉由創作向尋覓心靈皈依之路前進。 林惺嶽所追求的創作本體是生命的根源-在現實阻難下讓生命的力量不致枯竭的動能,而「回家的本能」在其中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早失怙恃及成長過程的顛沛離散,飄萍無依造成他認同歸屬的希求,而這種飄萍無依的身世及內在心靈,又與二十世紀台灣多變而坎坷的歷史際遇有著無法分割的因果關係。林惺嶽的人生,以及他創作發展上的峰迴路
轉,印證了藝術創作並非遺世獨立的靈光或天啟,隱含在創作面貌背後的,其實是深刻的時代文本。 林惺嶽1965年自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開始發展以神秘氛圍構築的超現實風格,他以超現實手法所演譯的詩性荒境,充滿苦悶、憂鬱與孤寂的氣息,投射出己身自小在親情及歸屬上雙重失落的深刻缺憾,並以藍冷、蒼白、靜謐緲遠的化外世界,寄託其希冀在無常生命中尋索永恆的精神哲思。在1976年赴西班牙畫遊近三年,親身感受獨裁者佛朗哥死後西班牙民主化過程中澎湃的民情,激發他對故鄉台灣的歷史及美術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審視。1978年為接洽西班牙當代藝術交流展而返國時,乘坐的韓航客機誤入俄境而迫降,歷險歸來後,促使他對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社會使命與責任進行思考。此後他開始以汪洋恣意、大膽鋒利的筆觸,致力在藝評論述中建立具有反思與批判性格的本土觀
點,而油畫的創作路向,也在80年代前期從超現實幻境逐漸過渡到表現台灣現實土地的山水題材中,80年代後期並開始以大尺幅畫布來意寫壯美的山川、飛曝、野溪,呈現台灣湧動的生命力。2000年以後,他一方面扣緊台灣在地生態,以再現自然、人物記寫雙軌並行,進行當代台灣主體形像的銘刻,並同時回返超現實風格,在探入歷史底層的同時,也展現出自明的強大生命能量。 「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以約百餘件作品展現林惺嶽創作風格演變的軌跡,作品類型包括素描、水彩以及林氏視為畢生創作代表的近百幅油畫作品。本展將以林惺嶽多樣創作面貌的交錯性與完整性,呈現他如何以「歸鄉」的本能與時代現實互動,並致力建構心靈居所的過程。 (文 / 蔡昭儀)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