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Q
2008.05.15~2008.06.29
09:00 - 17:00
“CO-Q” Young Taiwan Artists from Nobody Collection 1997年打響YBA名號的展覽─“sensation”畫冊封面上有這麼一段文字:Young British Artists From The Saatchi Collection。當時透過沙奇(Saatchi)成功的炒作,讓一票英國年輕世代上了檯面,現在這已經是個“藝術的故事”。2008年一顆巨大的草莓口味果凍空降台北當代館(果凍世代 The Gelatin Age),在正值中國政治圖像泡沫化的時間點上,策展人張晴以社會學的角度封包一票1980前後出生的年輕世代,以果凍名之,來到台灣。2003年台灣藝術圈開始討論年輕世代的問題,以“喃喃自語”(muttering)名之,並且到目前都還是關注年輕世代的顯著命題。 然而讓我困惑的是,真正喃喃自語的似乎是一整個藝術圈,我們好像已經討論過了許多東西,呼籲用藝術關心政治之餘也不忘批判年輕頓挫(Frustration),但除了一貫的批判邏輯之外,我們的“年輕世代”(Young Age)究竟留下了什麼東西? “Young Taiwan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便是呼應著在這塊貧瘠的土地,在這場我們說什麼都難逃無效的窘境,在這個很悶的藝術圈裡面,唯有透過妄想才可能投射出一絲絲----在政治/喃喃的制式批判底下、在畫廊收編與創作自由的落差底下---還尚能讓年輕世代呼息與創造的間隙,生長著台灣的學術與商場都無法保固的個體想像與藝術自由度。 我以身為被指稱作年輕世代的一員,策劃一個展覽,給出一個世代自我發聲的勾引,CO-Q無法代表台灣的年輕世代,但它至少不再是上一代給出的名字。 (文/蘇育賢) 參展藝術家:

王仲堃、江忠倫、吳思嶔、林岱璇、林慶芳、陳宛伶、陳萬仁、黃彥穎、黃海欣、黃雅惠、黃嘉寧、劉千瑋、劉智信、蘇育賢(姓氏筆畫排序)
“CO-Q” Young Taiwan Artists from Nobody Collection 1997年打響YBA名號的展覽─“sensation”畫冊封面上有這麼一段文字:Young British Artists From The Saatchi Collection。當時透過沙奇(Saatchi)成功的炒作,讓一票英國年輕世代上了檯面,現在這已經是個“藝術的故事”。2008年一顆巨大的草莓口味果凍空降台北當代館(果凍世代 The Gelatin Age),在正值中國政治圖像泡沫化的時間點上,策展人張晴以社會學的角度封包一票1980前後出生的年輕世代,以果凍名之,來到台灣。2003年台灣藝術圈開始討論年輕世代的問題,以“喃喃自語”(muttering)名之,並且到目前都還是關注年輕世代的顯著命題。 然而讓我困惑的是,真正喃喃自語的似乎是一整個藝術圈,我們好像已經討論過了許多東西,呼籲用藝術關心政治之餘也不忘批判年輕頓挫(Frustration),但除了一貫的批判邏輯之外,我們的“年輕世代”(Young Age)究竟留下了什麼東西? “Young Taiwan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便是呼應著在這塊貧瘠的土地,在這場我們說什麼都難逃無效的窘境,在這個很悶的藝術圈裡面,唯有透過妄想才可能投射出一絲絲----在政治/喃喃的制式批判底下、在畫廊收編與創作自由的落差底下---還尚能讓年輕世代呼息與創造的間隙,生長著台灣的學術與商場都無法保固的個體想像與藝術自由度。 我以身為被指稱作年輕世代的一員,策劃一個展覽,給出一個世代自我發聲的勾引,CO-Q無法代表台灣的年輕世代,但它至少不再是上一代給出的名字。 (文/蘇育賢) 參展藝術家:

王仲堃、江忠倫、吳思嶔、林岱璇、林慶芳、陳宛伶、陳萬仁、黃彥穎、黃海欣、黃雅惠、黃嘉寧、劉千瑋、劉智信、蘇育賢(姓氏筆畫排序)
王仲堃
王仲堃
江忠倫
江忠倫
吳思嶔
吳思嶔
林岱璇
林岱璇
林慶芳
林慶芳
陳宛伶
陳宛伶
陳萬仁
陳萬仁
黃彥穎
黃彥穎
黃海欣
黃海欣
黃雅惠
黃雅惠
黃嘉寧
黃嘉寧
劉千瑋
劉千瑋
劉智信
劉智信
蘇育賢
蘇育賢 1982出生於台灣台南 蘇育賢,1982 年出生於台灣台南。蘇育賢的創作多從身邊的人事物下手,藉由丈量自我與他者、生活與媒體的誤差值,將這之間的距離視為主體化的所在,思索一種不用窮追猛打但可立地成佛的主體性,這種不可思議的自信心,是他想追求的熱情跟幽默。2007 年獲得世安藝術獎、高雄獎、台北美術獎首獎,2008 年於光州美術館個展「小生活」。蘇育賢同時也策劃展覽,如2007 年於北京798「範式轉向-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契機」、2008 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CO Q-Young Taiwanese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2010 年TKG+「Oopject / 唉呀的物件展」等。2011年獲選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 個展 2009 「我是冥王星,油」, VT非常廟,台北,台灣 「冰山」, 表畫廊,首爾,韓國 2008 「小生活」,光州美術館,光州,韓國 聯展 2012 「LOOP: A TKG+ Screening」,TKG+,台北,台灣 「不頑之抗 ,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台灣 「Boundaries on the Move」, 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 荷茲利亞 , 以色列 「60-Minute Cinema」, 華人藝術中心, 曼徹斯特,英國 「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 臺灣-以色列交流展」,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以色列 2011 「Thinking Cool」, TKG+, 台北, 台灣 「TINA KENG GALLERY BEIJING」,耿畫廊,北京,中國 「外掛 X 附加」, The Rag Factory, 倫敦 ,英國 「流感疲勞」,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普里奇歐尼宮,威尼斯,義大利 「後民國─沒人共和國」,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0 「雙盲臨床實驗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Oopject 唉呀的物件展」,耿畫廊,台北,台灣 「每日製作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今日•當代台灣」,慶南道立美術館,昌原,韓國 「重瞳:擁有過去的未來」,耿畫廊,台北,台灣 2009 「這個世界小小小:微型藝術」,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這是誰的展覽?」,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境中之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抬頭一看,生活裡沒有任何美好的事」,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境中之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這是誰的展覽?」,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這個世界小小小:微型藝術」,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2008 「CO Q-Young Taiwanese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假動作03」, 新苑畫廊,台北,台灣 「Blue Dot Asia」,首爾藝術中心,首爾,韓國 「亞洲學生及年輕藝術家藝術節」,首爾火車站舊大樓,首爾,韓國 「中間視界」,上海800藝術特區,大未來畫廊,上海,中國 「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展覽中心,大未來畫廊,上海,中國 2007 「CO 6」,台灣前衛文件展,國立美術館, 台中,台灣 「範式轉向---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契機」,北京,中國 「Boom!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台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例外生活-疑世代(ex→ception)的再皺摺」,TDAIC ,網路平台 2006 「談戀愛」,與當代藝術共舞,廣達研發中心,台北,台灣 「Cold Q」,嘉義鐵道藝術村四號倉庫,嘉義,台灣 得獎紀錄 2006 桃源創作獎,首獎,桃園,台灣 2007 高雄美術獎,第二十四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高雄市立美術館,台灣 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世安美學獎,世安基金會,台北,台灣 駐村 2012 駐村計畫-椅子,紐約藝術村,紐約,美國
蘇育賢
蘇育賢 1982出生於台灣台南 蘇育賢,1982 年出生於台灣台南。蘇育賢的創作多從身邊的人事物下手,藉由丈量自我與他者、生活與媒體的誤差值,將這之間的距離視為主體化的所在,思索一種不用窮追猛打但可立地成佛的主體性,這種不可思議的自信心,是他想追求的熱情跟幽默。2007 年獲得世安藝術獎、高雄獎、台北美術獎首獎,2008 年於光州美術館個展「小生活」。蘇育賢同時也策劃展覽,如2007 年於北京798「範式轉向-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契機」、2008 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CO Q-Young Taiwanese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2010 年TKG+「Oopject / 唉呀的物件展」等。2011年獲選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 個展 2009 「我是冥王星,油」, VT非常廟,台北,台灣 「冰山」, 表畫廊,首爾,韓國 2008 「小生活」,光州美術館,光州,韓國 聯展 2012 「LOOP: A TKG+ Screening」,TKG+,台北,台灣 「不頑之抗 ,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台灣 「Boundaries on the Move」, 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 荷茲利亞 , 以色列 「60-Minute Cinema」, 華人藝術中心, 曼徹斯特,英國 「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 臺灣-以色列交流展」,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以色列 2011 「Thinking Cool」, TKG+, 台北, 台灣 「TINA KENG GALLERY BEIJING」,耿畫廊,北京,中國 「外掛 X 附加」, The Rag Factory, 倫敦 ,英國 「流感疲勞」,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普里奇歐尼宮,威尼斯,義大利 「後民國─沒人共和國」,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0 「雙盲臨床實驗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Oopject 唉呀的物件展」,耿畫廊,台北,台灣 「每日製作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今日•當代台灣」,慶南道立美術館,昌原,韓國 「重瞳:擁有過去的未來」,耿畫廊,台北,台灣 2009 「這個世界小小小:微型藝術」,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這是誰的展覽?」,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境中之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抬頭一看,生活裡沒有任何美好的事」,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境中之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這是誰的展覽?」,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這個世界小小小:微型藝術」,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 2008 「CO Q-Young Taiwanese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假動作03」, 新苑畫廊,台北,台灣 「Blue Dot Asia」,首爾藝術中心,首爾,韓國 「亞洲學生及年輕藝術家藝術節」,首爾火車站舊大樓,首爾,韓國 「中間視界」,上海800藝術特區,大未來畫廊,上海,中國 「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展覽中心,大未來畫廊,上海,中國 2007 「CO 6」,台灣前衛文件展,國立美術館, 台中,台灣 「範式轉向---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契機」,北京,中國 「Boom!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台澳新媒體藝術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例外生活-疑世代(ex→ception)的再皺摺」,TDAIC ,網路平台 2006 「談戀愛」,與當代藝術共舞,廣達研發中心,台北,台灣 「Cold Q」,嘉義鐵道藝術村四號倉庫,嘉義,台灣 得獎紀錄 2006 桃源創作獎,首獎,桃園,台灣 2007 高雄美術獎,第二十四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高雄市立美術館,台灣 台北美術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世安美學獎,世安基金會,台北,台灣 駐村 2012 駐村計畫-椅子,紐約藝術村,紐約,美國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