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如果你不會唱歌,我才不要參加你的革命
2013.06.18~2013.06.30
09:00 - 17:00
如果你不會唱歌,我才不要參加你的革命(不唱歌, 不革命) 展期:6/18-6/30 開幕:6/19下午4點 地點;1樓夾層空間 參展藝術家:余正達吳樹安陳以軒蔡宛潔應蔚民 在今天藝術與社會的關系中,革命是個耗盡的字眼。而藝術與社會關系的穿透與鏈接, 往往必須經過『另一種』類型的話語, 得以表述。 往往越是強調政治性的作品, 往往失去原本藝術作為社會對立表述的能力,服膺民粹的社會倫理。 參與性的作品, 在表面民主的假象中, 成為一個限制性的選項。 ヵラ-ォヶ(Karaoke),中文直譯為「卡拉OK」,意譯為「伴唱帶」,其原意為「空(karano)的樂隊(okesutora)」,指得是以錄製好的影音,在無人伴奏伴奏下的表演。「卡拉OK」的興起是亞洲現代性的指涉。因為『請看著我』的暫時明星, 表示人人可以是英雄的時代。 而音樂表演不再是以固定場域(音樂廳、歌劇院),而是透過錄製技術將影音私有化,變成可移動性的場景。「Karaoke」改變了音樂場域的規模也同時改變其性質,不僅可以「聽」同時也可以「唱」,這過程亦可說是從「接收」到「參與」的權力轉向,消彌了表演中舞台/非舞台的界線,亦讓表演者/觀眾的界線模糊化,每個人都有機會成暫時的。 在影音播畢後結束表演,以掌聲切換另一位表演者「上台」。在高度觀看/被觀看的權力移轉下,同時呼應了安迪 沃荷(Andy Warhol),「在未來,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Karaoke」是展現欲望的消費社會的最終形式,人人都可能是被注目的焦點明星,
藝術家的生產的社會性, 總是以革命的變像出現, 「不唱歌嗎?」一方面可理解為對於視覺藝術家創作媒材的刻板印象,與藝術家是否有「音樂創作」專業能力質疑,在專業的灰色地帶滑動;此外,更透過「Karaoke」的可複製性與主述者的開放性,思考創作主體與合作性創作的可能樣貌,讓藝術家、作品生產、觀者間的權力關係展開,進而讓藝術實踐的社會性產生滑動與重組的可能。
如果你不會唱歌,我才不要參加你的革命(不唱歌, 不革命) 展期:6/18-6/30 開幕:6/19下午4點 地點;1樓夾層空間 參展藝術家:余正達吳樹安陳以軒蔡宛潔應蔚民 在今天藝術與社會的關系中,革命是個耗盡的字眼。而藝術與社會關系的穿透與鏈接, 往往必須經過『另一種』類型的話語, 得以表述。 往往越是強調政治性的作品, 往往失去原本藝術作為社會對立表述的能力,服膺民粹的社會倫理。 參與性的作品, 在表面民主的假象中, 成為一個限制性的選項。 ヵラ-ォヶ(Karaoke),中文直譯為「卡拉OK」,意譯為「伴唱帶」,其原意為「空(karano)的樂隊(okesutora)」,指得是以錄製好的影音,在無人伴奏伴奏下的表演。「卡拉OK」的興起是亞洲現代性的指涉。因為『請看著我』的暫時明星, 表示人人可以是英雄的時代。 而音樂表演不再是以固定場域(音樂廳、歌劇院),而是透過錄製技術將影音私有化,變成可移動性的場景。「Karaoke」改變了音樂場域的規模也同時改變其性質,不僅可以「聽」同時也可以「唱」,這過程亦可說是從「接收」到「參與」的權力轉向,消彌了表演中舞台/非舞台的界線,亦讓表演者/觀眾的界線模糊化,每個人都有機會成暫時的。 在影音播畢後結束表演,以掌聲切換另一位表演者「上台」。在高度觀看/被觀看的權力移轉下,同時呼應了安迪 沃荷(Andy Warhol),「在未來,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Karaoke」是展現欲望的消費社會的最終形式,人人都可能是被注目的焦點明星,
藝術家的生產的社會性, 總是以革命的變像出現, 「不唱歌嗎?」一方面可理解為對於視覺藝術家創作媒材的刻板印象,與藝術家是否有「音樂創作」專業能力質疑,在專業的灰色地帶滑動;此外,更透過「Karaoke」的可複製性與主述者的開放性,思考創作主體與合作性創作的可能樣貌,讓藝術家、作品生產、觀者間的權力關係展開,進而讓藝術實踐的社會性產生滑動與重組的可能。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