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2006關渡美術館年度申請展第ㄧ檔---劉時棟個展
2006.08.25~2006.10.08
09:00 - 17:00
2006關渡美術館年度申請展第ㄧ檔---劉時棟個展 展期: 2006-08-25 ~ 2006-10-08
地點: 週二至週日上午10:00-下午5:00 【改變日常】-劉時棟個展 細看劉時棟作品內的元素可發現,他大量運用雜誌裡剪出的圖像,凸顯出藝術家當時進行著自我確定的「不確定性」,看似隨機選擇,實則進行圖像分類、剪裁、混合、隨形轉化、斷裂後再聚合、失焦再聚焦、除象後再造像、解構再結構,形象透過人物或動物的身體圖形如頭顱等,讓現場出現斷裂失焦又聚合的氛圍,強化整體作品有種神秘的超現實感受,也讓觀者意進入一種繁圖錦簇的視覺奇景。如此的創作,難以定論是完成抑或未完成狀態,卻展現著一種跳躍性思考的趣味。畫面圖像的形成可以是有意義的組合,可以是隨機的拼貼,而其中肆意、並置交疊的符號現象,不可預期的符號語言,正代表作者自我探詢的試煉。 關於在關渡美術館的個展,劉時棟說:改變日常,主要是延續以前的創作理念,展出對日常生活物品和情境的轉換與改變,採拼貼繪畫方式,藉由片段碎型圖想,彼此吸引、對話、支解、並置、排擠,影像物件擺脫了原本的意義,得到組合後的重生,讓我們對日常現實開啟一個嶄新視野。畫幅中彷彿是物件的旅行,或是影像的游移,擷取資訊寓意的多變性,進行意識的去中心化,借用後資訊時代的拼貼,形成有意義的組合或是隨機的拼湊,而其中恣意並置交疊的符號形象,足以徵候當代文化所創造出的世界圖錦。
2006關渡美術館年度申請展第ㄧ檔---劉時棟個展 展期: 2006-08-25 ~ 2006-10-08
地點: 週二至週日上午10:00-下午5:00 【改變日常】-劉時棟個展 細看劉時棟作品內的元素可發現,他大量運用雜誌裡剪出的圖像,凸顯出藝術家當時進行著自我確定的「不確定性」,看似隨機選擇,實則進行圖像分類、剪裁、混合、隨形轉化、斷裂後再聚合、失焦再聚焦、除象後再造像、解構再結構,形象透過人物或動物的身體圖形如頭顱等,讓現場出現斷裂失焦又聚合的氛圍,強化整體作品有種神秘的超現實感受,也讓觀者意進入一種繁圖錦簇的視覺奇景。如此的創作,難以定論是完成抑或未完成狀態,卻展現著一種跳躍性思考的趣味。畫面圖像的形成可以是有意義的組合,可以是隨機的拼貼,而其中肆意、並置交疊的符號現象,不可預期的符號語言,正代表作者自我探詢的試煉。 關於在關渡美術館的個展,劉時棟說:改變日常,主要是延續以前的創作理念,展出對日常生活物品和情境的轉換與改變,採拼貼繪畫方式,藉由片段碎型圖想,彼此吸引、對話、支解、並置、排擠,影像物件擺脫了原本的意義,得到組合後的重生,讓我們對日常現實開啟一個嶄新視野。畫幅中彷彿是物件的旅行,或是影像的游移,擷取資訊寓意的多變性,進行意識的去中心化,借用後資訊時代的拼貼,形成有意義的組合或是隨機的拼湊,而其中恣意並置交疊的符號形象,足以徵候當代文化所創造出的世界圖錦。
劉 時 棟
1970 出生於台灣省苗栗縣 學歷 1994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 200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碩士班畢業 個展紀錄 2006 【改變日常】關渡美術館╱ 台北 2003 【圖像轉向】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豐原 2002 【身體記憶的遊樂場】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01 【放生】殷寧現代美術館╱韓國 2001 【七彩霓虹,閃.閃.閃】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1998 【人造人】前藝術/台北 1997 【末世顯像】美國文化中心/台北 1994 【在景物之後】美國文化中心/台北 1993 【叢林走到邊界】徐桂畫廊/台北 聯展紀錄 2006 【太陽祭】 十三行博物館 ╱ 台北 2005 【帶祿獸】 富邦藝術基金會╱ 台北 【興廢復甦】元智大學藝術中心╱ 桃園 【台灣當代藝術的迴旋曲式-愛之維谷】光州美術館╱韓國;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04 【旅行的窗野】關渡美術館╱台北 【表面深度-再探當代繪畫新空間】 大趨勢畫廊╱ 台北 【青春嶺-2004藝術新星】 科元藝術中心╱台中 2003 【急、整、飾-台灣藝術新浪】大趨勢畫廊╱台北 【恍如如恍】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 2002 【台灣當代藝術全集】鳳甲美術館╱台北 【林聽森音】二十號倉庫╱台中 【非常不廟之漫畫一代】原形藝術╱台南 【密聚漫畫外的漫畫】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密聚漫畫外的漫畫】新濱碼頭╱高雄 2001 【關渡種馬】竹圍工作室╱台北 【粉樂町】東門町╱台北 【燙手禍】鳳甲美術館╱台北 【2001台北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0 【第二十七屆台北市美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集集方舟裝置藝術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身上衣V.S身外物】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台北 【非常廟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1999 【局部灌漿】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典藏主題展/台北 1998 【土地倫理】富邦藝術基金會/台北 【第一屆東華扶輪美術獎聯展】亞洲藝術中心/台北 【第四屆版畫大選入選展】草土舍/台北 【延續】新樂園/台北 1997 【中華民國第八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台北 【非常流】竹圍工作室/台北 【東方淨心】皇冠藝文中心/台北 【九七界域】竹圍工作室/台北  
劉 時 棟
1970 出生於台灣省苗栗縣 學歷 1994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 2001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碩士班畢業 個展紀錄 2006 【改變日常】關渡美術館╱ 台北 2003 【圖像轉向】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豐原 2002 【身體記憶的遊樂場】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2001 【放生】殷寧現代美術館╱韓國 2001 【七彩霓虹,閃.閃.閃】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1998 【人造人】前藝術/台北 1997 【末世顯像】美國文化中心/台北 1994 【在景物之後】美國文化中心/台北 1993 【叢林走到邊界】徐桂畫廊/台北 聯展紀錄 2006 【太陽祭】 十三行博物館 ╱ 台北 2005 【帶祿獸】 富邦藝術基金會╱ 台北 【興廢復甦】元智大學藝術中心╱ 桃園 【台灣當代藝術的迴旋曲式-愛之維谷】光州美術館╱韓國;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2004 【旅行的窗野】關渡美術館╱台北 【表面深度-再探當代繪畫新空間】 大趨勢畫廊╱ 台北 【青春嶺-2004藝術新星】 科元藝術中心╱台中 2003 【急、整、飾-台灣藝術新浪】大趨勢畫廊╱台北 【恍如如恍】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 2002 【台灣當代藝術全集】鳳甲美術館╱台北 【林聽森音】二十號倉庫╱台中 【非常不廟之漫畫一代】原形藝術╱台南 【密聚漫畫外的漫畫】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密聚漫畫外的漫畫】新濱碼頭╱高雄 2001 【關渡種馬】竹圍工作室╱台北 【粉樂町】東門町╱台北 【燙手禍】鳳甲美術館╱台北 【2001台北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2000 【第二十七屆台北市美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集集方舟裝置藝術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身上衣V.S身外物】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台北 【非常廟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1999 【局部灌漿】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典藏主題展/台北 1998 【土地倫理】富邦藝術基金會/台北 【第一屆東華扶輪美術獎聯展】亞洲藝術中心/台北 【第四屆版畫大選入選展】草土舍/台北 【延續】新樂園/台北 1997 【中華民國第八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台北 【非常流】竹圍工作室/台北 【東方淨心】皇冠藝文中心/台北 【九七界域】竹圍工作室/台北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