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印記-楊明迭個展
2018.03.09~2018.04.29
09:00 - 17:00
展覽簡介
楊明迭是臺灣重量級的版畫藝術家,主要以玻璃、絹印、紙漿等為創作媒材,並將其運用於三度空間的雕塑與裝置。其人溫文儒雅,雖素負盛名卻謙和清逸,避居臺南民風淳樸的街巷中,默默耕耘他澄澈且雋永的版畫風格,熟知其人其藝者,當可窺見他在靜定的行止中流露出穩斂且豐厚的光華,而我們也可以在他清雅的作品中看到相同的品質。
關於楊明迭的藝術發展,一般咸以1985年之前為初期,此時為採取台灣民間宗教的攝影圖像為造型元素,並加以錯置的「萌發階段」,代表作品如〈實與虛〉、〈幻覺〉以及〈山水〉等系列;第二期則從1985到1995年,那是改造地籍圖的抽象點線面為造型元素,並加以變異的「凝結階段」,此時期創作以自在隨意的方式與其自然主題相呼應,重要作品包括〈田園〉、〈傳說〉和〈痕跡〉系列,楊氏風格的確立與彰顯即於此一時期。
1995年赴美留學後,楊明迭將版畫應用到紙材、玻璃、金屬等立體造形中,再以空間形態展現,使其版畫跨越了平面的格局,此為連結多元媒材不同屬性為造形元素,並且加以塑造的「擴張階段」,〈碎形的雲朵〉、〈水中的雲朵〉等系列皆為其擴展版印空間的成果。近年來,除了繼續裝置性的複合版畫作品之外,他回歸到一種以輕描淡寫的線條或色彩為造形元素,並使之單純化的「簡逸階段」。從〈水衣〉和〈草衣〉系列中尤為具體可見,在這些似乎回到最原始的平面繪製式創作中,我們看到了某種反璞歸真,一本初心的趨向。
綜觀前述四個階段,楊明迭的作品早已超越一般人對版畫的刻板印象,進入立體與裝置的層次,為臺灣版畫作出卓越且鮮明的貢獻,也在版畫藝術發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他的創作風格與其際遇心境真實地呼應著,每個階段都真摯而有情地呈現出生命的實相,而且愈到晚近愈為雅靜溫潤,值得我們仔細品味之。
-節錄自《青燈有味-論楊明迭的藝術歷程》,文/倪再沁
展覽簡介
楊明迭是臺灣重量級的版畫藝術家,主要以玻璃、絹印、紙漿等為創作媒材,並將其運用於三度空間的雕塑與裝置。其人溫文儒雅,雖素負盛名卻謙和清逸,避居臺南民風淳樸的街巷中,默默耕耘他澄澈且雋永的版畫風格,熟知其人其藝者,當可窺見他在靜定的行止中流露出穩斂且豐厚的光華,而我們也可以在他清雅的作品中看到相同的品質。
關於楊明迭的藝術發展,一般咸以1985年之前為初期,此時為採取台灣民間宗教的攝影圖像為造型元素,並加以錯置的「萌發階段」,代表作品如〈實與虛〉、〈幻覺〉以及〈山水〉等系列;第二期則從1985到1995年,那是改造地籍圖的抽象點線面為造型元素,並加以變異的「凝結階段」,此時期創作以自在隨意的方式與其自然主題相呼應,重要作品包括〈田園〉、〈傳說〉和〈痕跡〉系列,楊氏風格的確立與彰顯即於此一時期。
1995年赴美留學後,楊明迭將版畫應用到紙材、玻璃、金屬等立體造形中,再以空間形態展現,使其版畫跨越了平面的格局,此為連結多元媒材不同屬性為造形元素,並且加以塑造的「擴張階段」,〈碎形的雲朵〉、〈水中的雲朵〉等系列皆為其擴展版印空間的成果。近年來,除了繼續裝置性的複合版畫作品之外,他回歸到一種以輕描淡寫的線條或色彩為造形元素,並使之單純化的「簡逸階段」。從〈水衣〉和〈草衣〉系列中尤為具體可見,在這些似乎回到最原始的平面繪製式創作中,我們看到了某種反璞歸真,一本初心的趨向。
綜觀前述四個階段,楊明迭的作品早已超越一般人對版畫的刻板印象,進入立體與裝置的層次,為臺灣版畫作出卓越且鮮明的貢獻,也在版畫藝術發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他的創作風格與其際遇心境真實地呼應著,每個階段都真摯而有情地呈現出生命的實相,而且愈到晚近愈為雅靜溫潤,值得我們仔細品味之。
-節錄自《青燈有味-論楊明迭的藝術歷程》,文/倪再沁
藝術家介紹
楊明迭
1955年出生於臺灣臺南,1977年畢業於國立藝專,1998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創作碩士(M.F.A.),曾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國立嘉義大學美術系,現擔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所主任。
曾獲中華民國第二屆國際版畫雙年展「文建會主委獎」(1985)、臺北-北京版畫大展「傑出獎」(1990)、中華民國第五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金牌獎」(1991)、挪威第十屆國際版畫三年展「榮譽獎」(1992)、中華民國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1993)、埃及第二屆國際版畫三年展「榮譽獎」(1997)、美國亞洲藝術研究院第二十世紀末藝術大賽「銀牌獎」(1999)、 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第十四屆「金璽獎」(2004)。
個展(節選)
37痕跡(臺北市立美術館,1994)、碎形(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學院畫廊,1998)、水中雲朵(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2005)、三度空間版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2009)、水痕(東門美術館,2010)、青燈有味(小畫廊,2011)、水光形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16藝術中心,2014)、盒子裡的雲朵(一諾藝術,2015)、水衣(上海光復藝術中心,2017)。
聯展(節選)
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得獎藝術家邀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01)、世界版畫邀請展(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2004)、澳門國際版畫展(澳門藝術博物館,2007)、第三屆臺灣美術現代旗手五人展(日本東京都O美術館,2008)、世紀初藝術-海峽兩岸繪畫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09)、百歲百畫-臺灣當代畫家邀請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11)、SKY-2011亞洲版圖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2011)、凝聚與生發-亞洲版畫交流展(屏東美術館,2013)、典藏奇遇展(高雄市立美術館,2014)、凹凸有誌、印痕歲月-臺灣50現代版畫展(築空間,2015)。
作品典藏(節選)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紐帕茲分校美術館、中國上海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奇美博物館、臺灣藝術研究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16藝術中心。
藝術家介紹
楊明迭
1955年出生於臺灣臺南,1977年畢業於國立藝專,1998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創作碩士(M.F.A.),曾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國立嘉義大學美術系,現擔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所主任。
曾獲中華民國第二屆國際版畫雙年展「文建會主委獎」(1985)、臺北-北京版畫大展「傑出獎」(1990)、中華民國第五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金牌獎」(1991)、挪威第十屆國際版畫三年展「榮譽獎」(1992)、中華民國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1993)、埃及第二屆國際版畫三年展「榮譽獎」(1997)、美國亞洲藝術研究院第二十世紀末藝術大賽「銀牌獎」(1999)、 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第十四屆「金璽獎」(2004)。
個展(節選)
37痕跡(臺北市立美術館,1994)、碎形(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學院畫廊,1998)、水中雲朵(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2005)、三度空間版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2009)、水痕(東門美術館,2010)、青燈有味(小畫廊,2011)、水光形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16藝術中心,2014)、盒子裡的雲朵(一諾藝術,2015)、水衣(上海光復藝術中心,2017)。
聯展(節選)
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得獎藝術家邀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01)、世界版畫邀請展(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2004)、澳門國際版畫展(澳門藝術博物館,2007)、第三屆臺灣美術現代旗手五人展(日本東京都O美術館,2008)、世紀初藝術-海峽兩岸繪畫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09)、百歲百畫-臺灣當代畫家邀請展(國立國父紀念館,2011)、SKY-2011亞洲版圖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2011)、凝聚與生發-亞洲版畫交流展(屏東美術館,2013)、典藏奇遇展(高雄市立美術館,2014)、凹凸有誌、印痕歲月-臺灣50現代版畫展(築空間,2015)。
作品典藏(節選)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紐帕茲分校美術館、中國上海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奇美博物館、臺灣藝術研究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16藝術中心。
相關專文
寧靜與幸福的棲息所在
文∣張禮豪
「……而這些映照在陽光之湖上的寬闊而又枝葉茂盛的光線是如此輪廓分明,如此柔軟平滑,又是如此幸福沉靜地棲息在那裡,彷彿它們知道自己就是寧靜和幸福的保證。」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卷一
即使現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全面性的數位時代,許多人或會認為真實世界裡的變化已經快速到來不及察覺且難以掌握;但如果稍加留心、放慢腳步,不難發現總是有些事物始終不為所動地以其本有的節奏流轉,像是自然四時的嬗易,又或者某些深藏在內心角落、根深蒂固的記憶。於是,我們置身於既快又慢的時間隙縫裡,從中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景致與風光,並且貪圖美好能夠一再回返……
正如同普魯斯特,把他生命裡所有細節都鉅細靡遺地化為筆下華美如詩的文字,卻跳脫單純的記述,彷彿為現實披上一件朦朧而透明的薄紗,隨著輕風揚起時才掀開其中一角,其餘則讓讀者在字裡行間享受著時而陌生、時而熟悉的行旅;楊明迭則知曉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隱藏著無限的奧妙,透過其悠遊於諸多不同媒材間的藝術創作不僅僅是個人心緒的抒發,更是探究無窮造化的秘密途徑。在餵養己身的同時,也讓觀者選擇他們各自認為的最佳視角,去認識一個跟過往明顯有別、隨著時辰與心境而不斷變化的全新世界。
自空無折射而出的璀璨
此次「自然印記」一展,匯集了從1985年的「幻覺」系列為起點,經歷「水中的雲朵」以及「草衣」,再到新近仍持續發展中的「水衣」等多個系列作品,呈現的是楊明迭在過去近三十年間的創作生涯縮影,不難發現彼此之間並非線性時間的斷裂,反而接近音樂中刻意打亂規律之節奏與拍子的切分音,讓其一貫使用的玻璃、絹印、紙漿等看似質感相悖的創作媒材,得以轉化為三度空間裡的雕塑與裝置,讓彼此形成有機的呼應,進而提出其對事物本質的思考,也打破了過往人們對於版畫創作侷限於平面展示的既定印象。
舉例來說,「水中的雲朵」系列作品以冷調的玻璃或金屬為基底,將渾然天成、卻又可能轉瞬間消失的自然現象與個人情感共同交融,化為封存斷片記憶的固態雲朵,具體闡述了柔軟與堅硬、消融與顯現之間的感官共鳴,進而衍生出一連串人們如何追尋諸多流逝事物的可能想像──一座不曾實存的島嶼模樣、幾朵白雲飄過投下的殘影,乃至於看來年代久遠、彷彿暗藏密碼與指標的古地圖等,在作品本身或多或少曖昧難明的情況下,索性任憑情思放縱遊走,進而體認到生命的美好存在於我們所觀看、以及我們所想像的風景之中。
「水衣」與「草衣」兩個系列的作品雖於創作時間上有所差異,卻不約而同地指向「雲在青天水在瓶」的禪謁哲思。藉由最為直率單純的線條、色彩,搭配不規則的造型交錯使用,楊明迭在回歸平面格局的創作基礎上,輕描淡寫出由特定時刻之所見與過往回憶的召喚交互作用揉合而得的「無窮延伸的此時此刻」。無可置疑的,觀者當可從中明快地辨認出游魚飛鳥蝴蝶、花卉開遍平野,進而映照遠方重巒疊嶂等自然形象,然而那不單單是製作標本般的理性操作,亦非有著因果關係的邏輯必然,而是還諸一花一草的本來面目,既可視為實相,又如泡影一般,猶如只在光線穿透時方會折射出斑斕璀璨的透亮結晶,彼此再無分別。
簡言之,這些作品提供給觀者的,絕非穿越或抵達某個單一確切地方的的地圖,而是若隱若顯,得要留心才能發現的多條羊腸小徑,前方自有未知的驚奇等待著。更有甚者,它們就像是當你夜晚獨自一人走在路上,街道兩旁錯落的屋舍;有些裡頭燈火通明,隔窗看去還能清楚看見屋內人們的一舉一動,但他們彼此間的對話卻隱約而不知所以。至此,類似不曾給予足夠情節線索與故事大綱的劇場就在你眼前反覆上演,自足地凝結成一個接著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字詞。最後,隨著鏡頭漸漸拉遠,燈下的你我或將走入可能分歧,卻始終幽靜溫潤的風景中,再也不捨離去。只因我們清楚明白,此處就是寧靜與幸福的棲息所在。
相關專文
寧靜與幸福的棲息所在
文∣張禮豪
「……而這些映照在陽光之湖上的寬闊而又枝葉茂盛的光線是如此輪廓分明,如此柔軟平滑,又是如此幸福沉靜地棲息在那裡,彷彿它們知道自己就是寧靜和幸福的保證。」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卷一
即使現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全面性的數位時代,許多人或會認為真實世界裡的變化已經快速到來不及察覺且難以掌握;但如果稍加留心、放慢腳步,不難發現總是有些事物始終不為所動地以其本有的節奏流轉,像是自然四時的嬗易,又或者某些深藏在內心角落、根深蒂固的記憶。於是,我們置身於既快又慢的時間隙縫裡,從中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景致與風光,並且貪圖美好能夠一再回返……
正如同普魯斯特,把他生命裡所有細節都鉅細靡遺地化為筆下華美如詩的文字,卻跳脫單純的記述,彷彿為現實披上一件朦朧而透明的薄紗,隨著輕風揚起時才掀開其中一角,其餘則讓讀者在字裡行間享受著時而陌生、時而熟悉的行旅;楊明迭則知曉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隱藏著無限的奧妙,透過其悠遊於諸多不同媒材間的藝術創作不僅僅是個人心緒的抒發,更是探究無窮造化的秘密途徑。在餵養己身的同時,也讓觀者選擇他們各自認為的最佳視角,去認識一個跟過往明顯有別、隨著時辰與心境而不斷變化的全新世界。
自空無折射而出的璀璨
此次「自然印記」一展,匯集了從1985年的「幻覺」系列為起點,經歷「水中的雲朵」以及「草衣」,再到新近仍持續發展中的「水衣」等多個系列作品,呈現的是楊明迭在過去近三十年間的創作生涯縮影,不難發現彼此之間並非線性時間的斷裂,反而接近音樂中刻意打亂規律之節奏與拍子的切分音,讓其一貫使用的玻璃、絹印、紙漿等看似質感相悖的創作媒材,得以轉化為三度空間裡的雕塑與裝置,讓彼此形成有機的呼應,進而提出其對事物本質的思考,也打破了過往人們對於版畫創作侷限於平面展示的既定印象。
舉例來說,「水中的雲朵」系列作品以冷調的玻璃或金屬為基底,將渾然天成、卻又可能轉瞬間消失的自然現象與個人情感共同交融,化為封存斷片記憶的固態雲朵,具體闡述了柔軟與堅硬、消融與顯現之間的感官共鳴,進而衍生出一連串人們如何追尋諸多流逝事物的可能想像──一座不曾實存的島嶼模樣、幾朵白雲飄過投下的殘影,乃至於看來年代久遠、彷彿暗藏密碼與指標的古地圖等,在作品本身或多或少曖昧難明的情況下,索性任憑情思放縱遊走,進而體認到生命的美好存在於我們所觀看、以及我們所想像的風景之中。
「水衣」與「草衣」兩個系列的作品雖於創作時間上有所差異,卻不約而同地指向「雲在青天水在瓶」的禪謁哲思。藉由最為直率單純的線條、色彩,搭配不規則的造型交錯使用,楊明迭在回歸平面格局的創作基礎上,輕描淡寫出由特定時刻之所見與過往回憶的召喚交互作用揉合而得的「無窮延伸的此時此刻」。無可置疑的,觀者當可從中明快地辨認出游魚飛鳥蝴蝶、花卉開遍平野,進而映照遠方重巒疊嶂等自然形象,然而那不單單是製作標本般的理性操作,亦非有著因果關係的邏輯必然,而是還諸一花一草的本來面目,既可視為實相,又如泡影一般,猶如只在光線穿透時方會折射出斑斕璀璨的透亮結晶,彼此再無分別。
簡言之,這些作品提供給觀者的,絕非穿越或抵達某個單一確切地方的的地圖,而是若隱若顯,得要留心才能發現的多條羊腸小徑,前方自有未知的驚奇等待著。更有甚者,它們就像是當你夜晚獨自一人走在路上,街道兩旁錯落的屋舍;有些裡頭燈火通明,隔窗看去還能清楚看見屋內人們的一舉一動,但他們彼此間的對話卻隱約而不知所以。至此,類似不曾給予足夠情節線索與故事大綱的劇場就在你眼前反覆上演,自足地凝結成一個接著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字詞。最後,隨著鏡頭漸漸拉遠,燈下的你我或將走入可能分歧,卻始終幽靜溫潤的風景中,再也不捨離去。只因我們清楚明白,此處就是寧靜與幸福的棲息所在。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
密碼
*
驗證碼
*
更換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
電子信箱
*
驗證碼
*
更換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