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九色鹿-邱承宏個展
2015.03.06~2015.05.03
09:00 - 17:00
藝術家邱承宏近年創作型態多以錄像與雕塑所共構的裝置作品為主,本展「九色鹿」乃是將作品「大理石廠工人」以及「觀音」做一統整性的部署及延展。內容以其長居的花蓮地區為起點,將探索的意識鏈結到家族的、工業的、自然環境以及宗教性等的多項層次上。透過這種在地性的考察,將其對家鄉的歷史與地理的認識,勾勒出饒富個人特質的生命經驗。 猶如他近年的創作裡,木材與大理石在作品的元素運用上佔據相當重要的比例,同時也是我們觀閱的索引,他善於運用金箔,敷予在那些充滿歷史舊痕的物件上或是其縫隙中,藉著這樣的填補,轉化了物件的歷時感,如此的手法,彷若某種宗教性的聖物化操作。 對於這些舊物的感懷,這裏可回溯到日治時期,他的外公學習木造建築工法,到後來擁有屬於自己的木材工廠。自幼成長於斯,藝術家的生活記憶即是圍繞在與工廠相關的事物上。而花蓮地區以出產大理石而聞名,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則像是藉由另一種產業來書寫一些關於家族史的體悟。從日治時期林木業的蓬勃,到民國六十年政府開始限制砍伐,當地才轉而開發礦石業,而大理石廠的興盛,也帶動了其他如佛像石刻等的行業發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那些在大理石廠裡的外籍勞工亦是隨著某種時代性的需求而出現,在錄像「大理石廠工人」中,兩位推著金箔推車的外籍工人為整部影片的主軸,他們漠然地推動著嘎嘎作響的推車,穿梭在漆黑的廠區裡,這些無名的勞動者,或將如那已被淘汰的推車,隨著產業的興衰與時代更迭的脈動裡,黯然地出現或離開。 在錄像裝置「觀音」裡,乃是藝術家對於礦業思考的延展,在影片中,鏡頭時而呈現刻磨觀音像的局部特寫,或是一些小昆蟲與植物的畫面,有機的生物對應著無機的石材,但從另一面來看,也彷彿是短促的生命對應著一種永恆的精神層次。而藝術家也在拍攝現場蒐集了那些在佛刻工廠裡,塵落在地上的大理石粉屑為塑造原料,自內而外,漸次地形塑出一隻隻姿態各異的水鹿。石材在工廠中被刻造成一尊尊觀音神像,而藝術家則讓鹿群誕生於那些相同原料的石屑。他選擇了出沒在花東一帶高山地區的保育類動物-水鹿做為造型藍本,一方面試著從人文產業擴展到對其居住地域的自然生態層面的刻畫,另一方面,「鹿」這個視覺形象所指涉的,則有另一層屬於宗教意象上的精神探索。在佛教的寓言故事裡,「鹿」是經常被提及的一種動物,無論是拯救人類或是鹿群,「鹿」被視為是佛陀的前世化身,同時也是藉其奉獻、捨身的故事,傳遞了一種救贖與教化的精神,因此在「觀音」一作裡,我們可推演若佛刻造像生於石材,那麼那些被削去的屑石則是為此目的而犧牲的同體,而藝術家讓它們再獲新生。 生活在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家庭裡,我們似乎可以反推藝術家在學院體系下從西方雕塑的造型發展邏輯,衍伸至個體的生命體驗之中,無論是藉由金箔的運用、觀音石刻的紀錄或是水鹿的雕塑等,藝術家透過他對家族生活史的敏銳感觸以及人文自然的地理探勘,探索著那介乎物質與精神間的神秘薄膜,並從中發展出一套關於宗教與藝術之間的記憶修補術。
藝術家邱承宏近年創作型態多以錄像與雕塑所共構的裝置作品為主,本展「九色鹿」乃是將作品「大理石廠工人」以及「觀音」做一統整性的部署及延展。內容以其長居的花蓮地區為起點,將探索的意識鏈結到家族的、工業的、自然環境以及宗教性等的多項層次上。透過這種在地性的考察,將其對家鄉的歷史與地理的認識,勾勒出饒富個人特質的生命經驗。 猶如他近年的創作裡,木材與大理石在作品的元素運用上佔據相當重要的比例,同時也是我們觀閱的索引,他善於運用金箔,敷予在那些充滿歷史舊痕的物件上或是其縫隙中,藉著這樣的填補,轉化了物件的歷時感,如此的手法,彷若某種宗教性的聖物化操作。 對於這些舊物的感懷,這裏可回溯到日治時期,他的外公學習木造建築工法,到後來擁有屬於自己的木材工廠。自幼成長於斯,藝術家的生活記憶即是圍繞在與工廠相關的事物上。而花蓮地區以出產大理石而聞名,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則像是藉由另一種產業來書寫一些關於家族史的體悟。從日治時期林木業的蓬勃,到民國六十年政府開始限制砍伐,當地才轉而開發礦石業,而大理石廠的興盛,也帶動了其他如佛像石刻等的行業發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那些在大理石廠裡的外籍勞工亦是隨著某種時代性的需求而出現,在錄像「大理石廠工人」中,兩位推著金箔推車的外籍工人為整部影片的主軸,他們漠然地推動著嘎嘎作響的推車,穿梭在漆黑的廠區裡,這些無名的勞動者,或將如那已被淘汰的推車,隨著產業的興衰與時代更迭的脈動裡,黯然地出現或離開。 在錄像裝置「觀音」裡,乃是藝術家對於礦業思考的延展,在影片中,鏡頭時而呈現刻磨觀音像的局部特寫,或是一些小昆蟲與植物的畫面,有機的生物對應著無機的石材,但從另一面來看,也彷彿是短促的生命對應著一種永恆的精神層次。而藝術家也在拍攝現場蒐集了那些在佛刻工廠裡,塵落在地上的大理石粉屑為塑造原料,自內而外,漸次地形塑出一隻隻姿態各異的水鹿。石材在工廠中被刻造成一尊尊觀音神像,而藝術家則讓鹿群誕生於那些相同原料的石屑。他選擇了出沒在花東一帶高山地區的保育類動物-水鹿做為造型藍本,一方面試著從人文產業擴展到對其居住地域的自然生態層面的刻畫,另一方面,「鹿」這個視覺形象所指涉的,則有另一層屬於宗教意象上的精神探索。在佛教的寓言故事裡,「鹿」是經常被提及的一種動物,無論是拯救人類或是鹿群,「鹿」被視為是佛陀的前世化身,同時也是藉其奉獻、捨身的故事,傳遞了一種救贖與教化的精神,因此在「觀音」一作裡,我們可推演若佛刻造像生於石材,那麼那些被削去的屑石則是為此目的而犧牲的同體,而藝術家讓它們再獲新生。 生活在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家庭裡,我們似乎可以反推藝術家在學院體系下從西方雕塑的造型發展邏輯,衍伸至個體的生命體驗之中,無論是藉由金箔的運用、觀音石刻的紀錄或是水鹿的雕塑等,藝術家透過他對家族生活史的敏銳感觸以及人文自然的地理探勘,探索著那介乎物質與精神間的神秘薄膜,並從中發展出一套關於宗教與藝術之間的記憶修補術。
邱承宏
邱承宏 CHIU Chen Hung 1983年生於台灣花蓮,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現生活工作於台北。邱承宏的創作就像是進行一場考古探險,他挖掘著生存時空之中的某些特定對象,這些對象的來源是一種遙遠彼方的永恆形象,亦或是某種漸漸消失在咫尺的事物;他透過蒐集那些不經意隱現在身邊的人/物與傳說,重新書寫這些「匿名者」與地點曖昧的聯繫,這些聯繫就如同建築物與身體、城市與細胞、紀念碑與親密性;他從中剝離那些在社會結構中被合理化及設計過的邏輯規則,試著給予每個材料知覺及意義的範圍,再賦予一個新的命名,就像是重塑紀念碑的過程般,但不同於過去那種對於懷昔的引證,反而是一種樸實的考究,探勘著個人經驗與邏輯。 近年重要展覽包含法國La Gaîté lyrique數位影像中心「巴黎/柏林/馬德里國際影像藝術節」(2014)、英國「利物浦雙年展:城市聯盟」(2012)、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2012)、法國里昂Olivier Houg畫廊「活體詩學-驚蟄詩囚」聯展 (2011)、義大利熱那亞克羅奇當代藝術館「台灣當代藝術展-新世代」(2011)、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館「台灣響起-超隱自由」(2010) 聯展等。2012年獲選文化部第12屆視覺藝術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
邱承宏
邱承宏 CHIU Chen Hung 1983年生於台灣花蓮,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現生活工作於台北。邱承宏的創作就像是進行一場考古探險,他挖掘著生存時空之中的某些特定對象,這些對象的來源是一種遙遠彼方的永恆形象,亦或是某種漸漸消失在咫尺的事物;他透過蒐集那些不經意隱現在身邊的人/物與傳說,重新書寫這些「匿名者」與地點曖昧的聯繫,這些聯繫就如同建築物與身體、城市與細胞、紀念碑與親密性;他從中剝離那些在社會結構中被合理化及設計過的邏輯規則,試著給予每個材料知覺及意義的範圍,再賦予一個新的命名,就像是重塑紀念碑的過程般,但不同於過去那種對於懷昔的引證,反而是一種樸實的考究,探勘著個人經驗與邏輯。 近年重要展覽包含法國La Gaîté lyrique數位影像中心「巴黎/柏林/馬德里國際影像藝術節」(2014)、英國「利物浦雙年展:城市聯盟」(2012)、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2012)、法國里昂Olivier Houg畫廊「活體詩學-驚蟄詩囚」聯展 (2011)、義大利熱那亞克羅奇當代藝術館「台灣當代藝術展-新世代」(2011)、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館「台灣響起-超隱自由」(2010) 聯展等。2012年獲選文化部第12屆視覺藝術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