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畢業於菲律賓藝術中學(Philippine High School for the Arts),且於2000年在菲律賓大學取得藝術學士學位。 Don Maralit Salubayba為2009年菲律賓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of the Philippines)表揚年輕藝術家的重要大獎Thirteen Artists Award 的得獎人之一。 儘管他創作生涯早期專注於繪畫與素描創作,後來因為參與及任教於馬尼拉的「阿尼諾皮影戲團」(www.anino.sining.net),其興趣快速轉向與光影相關的創作。當他重拾畫筆,卻發現自己深深著迷於光影之間,以半透明薄片的實驗方式呈現其素描,混和數位動畫,以及真實戲偶發展創作。他的作品曾於菲律賓國內及國外多處展出,例如:Valentine Willie Fine Art (新加坡)、 The Drawing Room (菲律賓)、Tin-Aw Gallery(菲律賓)、Magnet Gallery (菲律賓) 、Ayala Museum (菲律賓)、Red Mill Gallery (美國)、Boston Gallery (美國)、The Annexe Gallery (馬來西亞)、CCP(菲律賓)、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日本)、DUMBO Art Center (紐約)及Goliath Visual Space (紐約)。 他曾於2000年前往希臘參與首屆國際皮影戲節(First International Shadow Theatre Festival),並參與加州舊金山(2005年)Binddlestiff所舉辦的「The F.O.B. Show」多媒體節。Don SALUBAYBA也得到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的補助,於2004~2005年參加在加州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以及在紐約市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簡稱ISCP)的藝術家駐村計劃。2006年,在新加坡Substation Art Center舉辦的新加坡短片節(Singapore Short Film Festival),他以動畫作品《一個不那麼巨大的故事》贏得評審團特別獎和聲音獎。 另外,這幾年他獲得多次駐村藝術家補助,如2008年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2009年台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以及2010年佛蒙特工作室(Vermont Art Studio)等。目前任教於菲律賓藝術中學。
唐.薩盧貝巴
Don畢業於菲律賓藝術中學(Philippine High School for the Arts),且於2000年在菲律賓大學取得藝術學士學位。 Don Maralit Salubayba為2009年菲律賓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of the Philippines)表揚年輕藝術家的重要大獎Thirteen Artists Award 的得獎人之一。 儘管他創作生涯早期專注於繪畫與素描創作,後來因為參與及任教於馬尼拉的「阿尼諾皮影戲團」(www.anino.sining.net),其興趣快速轉向與光影相關的創作。當他重拾畫筆,卻發現自己深深著迷於光影之間,以半透明薄片的實驗方式呈現其素描,混和數位動畫,以及真實戲偶發展創作。他的作品曾於菲律賓國內及國外多處展出,例如:Valentine Willie Fine Art (新加坡)、 The Drawing Room (菲律賓)、Tin-Aw Gallery(菲律賓)、Magnet Gallery (菲律賓) 、Ayala Museum (菲律賓)、Red Mill Gallery (美國)、Boston Gallery (美國)、The Annexe Gallery (馬來西亞)、CCP(菲律賓)、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日本)、DUMBO Art Center (紐約)及Goliath Visual Space (紐約)。 他曾於2000年前往希臘參與首屆國際皮影戲節(First International Shadow Theatre Festival),並參與加州舊金山(2005年)Binddlestiff所舉辦的「The F.O.B. Show」多媒體節。Don SALUBAYBA也得到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的補助,於2004~2005年參加在加州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以及在紐約市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簡稱ISCP)的藝術家駐村計劃。2006年,在新加坡Substation Art Center舉辦的新加坡短片節(Singapore Short Film Festival),他以動畫作品《一個不那麼巨大的故事》贏得評審團特別獎和聲音獎。 另外,這幾年他獲得多次駐村藝術家補助,如2008年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2009年台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以及2010年佛蒙特工作室(Vermont Art Studio)等。目前任教於菲律賓藝術中學。
Pip & Pop (Tanya Schultz)
澳洲藝術家譚雅.舒茲以Pip & Pop為名創作一系列的素描、牆上作品、炫彩的裝置藝術作品等,她的作品大多以糖、金粉、糖果、塑膠花及手工藝品等不同物料創作而成。她也參考一系列廣泛的文化材料,並透過作品來反思物質文化下的豐足與短暫的愉悅。她從古老的神話、通俗的童話故事,乃至當代的電子遊戲、動畫和兒童故事中尋找天堂與欲望的概念。 Pip & Pop的作品曾在澳洲、日本及歐洲各地展出,最近的展覽包括:The Blinking of an Eye (日本東京Spiral) 、We Miss You Magic Land! (澳洲現代藝術館) 、Happy Sky Dream (日本愛知三年展) 、Bing Bong Big Bang (德國雷根斯堡路德維希堡) 、以及Sweet Sweet Galaxy (英國 Smiths Row畫廊)。她曾獲多個獎項,包括2009年澳洲當代藝術獎。
Pip & Pop (Tanya Schultz)
澳洲藝術家譚雅.舒茲以Pip & Pop為名創作一系列的素描、牆上作品、炫彩的裝置藝術作品等,她的作品大多以糖、金粉、糖果、塑膠花及手工藝品等不同物料創作而成。她也參考一系列廣泛的文化材料,並透過作品來反思物質文化下的豐足與短暫的愉悅。她從古老的神話、通俗的童話故事,乃至當代的電子遊戲、動畫和兒童故事中尋找天堂與欲望的概念。 Pip & Pop的作品曾在澳洲、日本及歐洲各地展出,最近的展覽包括:The Blinking of an Eye (日本東京Spiral) 、We Miss You Magic Land! (澳洲現代藝術館) 、Happy Sky Dream (日本愛知三年展) 、Bing Bong Big Bang (德國雷根斯堡路德維希堡) 、以及Sweet Sweet Galaxy (英國 Smiths Row畫廊)。她曾獲多個獎項,包括2009年澳洲當代藝術獎。
蒂芬妮.鍾
蒂芬妮.鍾的繪圖作品、裝置及錄像作品檢視城市發展歷史以及文化記憶間的關係,她鎖定飽受戰爭蹂躪和自然災害的城市進而對之進行考察,並研究其復甦與增長。她的作品交織著特定的歷史事件,以及事件中空間和社會政治等方面的改變,也反映了地點、地圖和記憶間多層次的關係。她的研究主題著重於因人為破壞、工業化能力減弱或人口結構改變而衰退的城市鄉鎮,並調查在這後工業化社會中都市發展的複雜性和人口結構老化等現象。 她的作品模糊了藝術、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疆界,在最近的錄像和大型裝置作品中,她創造出一種有趣的寓言式幻像,想像人類物種終止時世界的模樣,也檢視殖民化和現代化的後果。 鍾參與過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的展覽和雙年展,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布里斯本的「亞太三年展」(2012),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的「Six Lines of Flight」(2012); 肯珀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學院的「The Map as Art」,新加坡雙年展(2011),挪威Sorlandets美術館的「Roving Eye」(2011);仁川國際女性藝術家雙年展(2009); 日本福岡三年展(2005)等。最近的個展包括:紐約泰勒羅林斯美術的「TOMORROW ISN’T HERE」,(2012),日本深川市東京現代館的深川食堂(2011)等。
蒂芬妮.鍾
蒂芬妮.鍾的繪圖作品、裝置及錄像作品檢視城市發展歷史以及文化記憶間的關係,她鎖定飽受戰爭蹂躪和自然災害的城市進而對之進行考察,並研究其復甦與增長。她的作品交織著特定的歷史事件,以及事件中空間和社會政治等方面的改變,也反映了地點、地圖和記憶間多層次的關係。她的研究主題著重於因人為破壞、工業化能力減弱或人口結構改變而衰退的城市鄉鎮,並調查在這後工業化社會中都市發展的複雜性和人口結構老化等現象。 她的作品模糊了藝術、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疆界,在最近的錄像和大型裝置作品中,她創造出一種有趣的寓言式幻像,想像人類物種終止時世界的模樣,也檢視殖民化和現代化的後果。 鍾參與過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的展覽和雙年展,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布里斯本的「亞太三年展」(2012),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的「Six Lines of Flight」(2012); 肯珀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學院的「The Map as Art」,新加坡雙年展(2011),挪威Sorlandets美術館的「Roving Eye」(2011);仁川國際女性藝術家雙年展(2009); 日本福岡三年展(2005)等。最近的個展包括:紐約泰勒羅林斯美術的「TOMORROW ISN’T HERE」,(2012),日本深川市東京現代館的深川食堂(2011)等。
李美玲(Joanna Lee) 李鴻輝(Michael Lee)的虛構建築師(2011年)是由一幀牆面說明文字、十二座附有各自專屬標籤和標題的內置規模之建築模型,以及一幅題為「測繪黃國樹」的心智思維圖表等三個部分所構成的裝置藝術作品。 李鴻輝決定在一開始便供認虛構建築師此一作品故事內容的虛構性,是否因為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揭露以跳脫展演的拘泥形式?抑或因為作者希望透過這樣一種巧妙細微的操作方式來消解觀者對作品故事內容本身真實性(或缺乏真實性)的疑慮,進而將觀者的注意力導引至作者想表達的概念旨趣?更直接地說,上述的意思等於是:既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那麼就讓我們專注在故事內容上吧。 虛構建築師這件作品若非一則由權威式說教和英雄式實證所構成的諷刺寓言,它將變得毫無價值。如果這件作品的批判對象是制度化的邏輯與實踐,這位虛構的奇才黃國樹及其落魄的建築師生涯便切中那強調、型塑和確保制度化實踐與生產的權威真實性之要害。這似乎是作者想要透過虛構建築師這件作品捉弄觀者的本質:以揭露故事虛構性的手段將觀者的關注焦點由相信故事內容轉變到質疑故事內容的可信性。 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說過:「建築是被轉譯成空間的時代意志。」而李鴻輝的實踐則慣於突顯建築與時代性的都市心理學之間的關係。更精確地說,他關注的是那些陷入不受歡迎、過時,且健忘的社會文化史裂縫中的建築物與建築理念。李鴻輝寫道:「在跨越文化與歷史侷限的建築物當中,最具詩意的往往是那些被認為最無效用的,有些是已毀損,有些則根本未建成。建築遺跡與幻想隱含人類追求在其肉體存在世界之外一個更好或不同世界的渴望。正如同不具實際和立即功效的詩句,這樣的建築物是少數人夢想中現實的集中,在少數珍貴的時刻被渴求,被多數缺乏想像力的人們遺棄。」
相關專文
李美玲(Joanna Lee) 李鴻輝(Michael Lee)的虛構建築師(2011年)是由一幀牆面說明文字、十二座附有各自專屬標籤和標題的內置規模之建築模型,以及一幅題為「測繪黃國樹」的心智思維圖表等三個部分所構成的裝置藝術作品。 李鴻輝決定在一開始便供認虛構建築師此一作品故事內容的虛構性,是否因為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揭露以跳脫展演的拘泥形式?抑或因為作者希望透過這樣一種巧妙細微的操作方式來消解觀者對作品故事內容本身真實性(或缺乏真實性)的疑慮,進而將觀者的注意力導引至作者想表達的概念旨趣?更直接地說,上述的意思等於是:既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那麼就讓我們專注在故事內容上吧。 虛構建築師這件作品若非一則由權威式說教和英雄式實證所構成的諷刺寓言,它將變得毫無價值。如果這件作品的批判對象是制度化的邏輯與實踐,這位虛構的奇才黃國樹及其落魄的建築師生涯便切中那強調、型塑和確保制度化實踐與生產的權威真實性之要害。這似乎是作者想要透過虛構建築師這件作品捉弄觀者的本質:以揭露故事虛構性的手段將觀者的關注焦點由相信故事內容轉變到質疑故事內容的可信性。 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說過:「建築是被轉譯成空間的時代意志。」而李鴻輝的實踐則慣於突顯建築與時代性的都市心理學之間的關係。更精確地說,他關注的是那些陷入不受歡迎、過時,且健忘的社會文化史裂縫中的建築物與建築理念。李鴻輝寫道:「在跨越文化與歷史侷限的建築物當中,最具詩意的往往是那些被認為最無效用的,有些是已毀損,有些則根本未建成。建築遺跡與幻想隱含人類追求在其肉體存在世界之外一個更好或不同世界的渴望。正如同不具實際和立即功效的詩句,這樣的建築物是少數人夢想中現實的集中,在少數珍貴的時刻被渴求,被多數缺乏想像力的人們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