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露,於研究小間—彭思錡
吐露,於研究小間—彭思錡
2024.07.19~2024.10.13
10:00 - 17:00
關渡美術館 一又二分之一空間
展覽介紹
「尋常吐露見於萬物者,盡是天地心。」—《朱子語類.卷七一.易.復》
「吐露,於研究小間」以生長在熱帶海島型氣候,於潮濕環境的感受出發,「吐露」是壁癌廣義上的俗稱,也是揭露內部狀態的意思。環顧工作室四周,牆面角落被剝落中的大小面積壁癌包圍,對居住環境來說這聽起來有點恐怖,而對我來說即是日常的一景。凝視著掉落在地上的大片壁癌殘骸,視覺馬上連動感覺神經,褶皺中帶有毀滅性的脆弱感知,這似曾相似的薄片模樣,與平時燒製的陶瓷葉片一模一樣。

此計畫試著用研究的精神、身體知覺、勞動技術解析地域間隙的觀念知識。葉片碎裂般的姿態,如何過渡成為溼氣顯現的壁癌殘跡?血桐與構樹的選擇是如何轉化成白華現象?而日久累積的酸蝕滲透,正等待著壁斑菌絲將情緒發酵,溽濕的氣息沿著肌膚呼吸,在種種幽微訊息間聯繫出一個不可知的完善。
展覽介紹
「尋常吐露見於萬物者,盡是天地心。」—《朱子語類.卷七一.易.復》
「吐露,於研究小間」以生長在熱帶海島型氣候,於潮濕環境的感受出發,「吐露」是壁癌廣義上的俗稱,也是揭露內部狀態的意思。環顧工作室四周,牆面角落被剝落中的大小面積壁癌包圍,對居住環境來說這聽起來有點恐怖,而對我來說即是日常的一景。凝視著掉落在地上的大片壁癌殘骸,視覺馬上連動感覺神經,褶皺中帶有毀滅性的脆弱感知,這似曾相似的薄片模樣,與平時燒製的陶瓷葉片一模一樣。

此計畫試著用研究的精神、身體知覺、勞動技術解析地域間隙的觀念知識。葉片碎裂般的姿態,如何過渡成為溼氣顯現的壁癌殘跡?血桐與構樹的選擇是如何轉化成白華現象?而日久累積的酸蝕滲透,正等待著壁斑菌絲將情緒發酵,溽濕的氣息沿著肌膚呼吸,在種種幽微訊息間聯繫出一個不可知的完善。
藝術家簡介
彭思錡的創作養分沉潛在東方的書畫修復經驗,而陶瓷媒材的脆弱,使得她對每件作品,都投以文物般縝密的工藝精神。極為纖薄的葉片作品上葉緣蜿蜒及殘缺,它們被封存在孱弱的瞬間,在肉身的衰敗與精神的甦醒之間反思萬物的消長與重生。試圖並存輕與重、逝去與保存、虛構與真實的關係。
藝術家簡介
彭思錡的創作養分沉潛在東方的書畫修復經驗,而陶瓷媒材的脆弱,使得她對每件作品,都投以文物般縝密的工藝精神。極為纖薄的葉片作品上葉緣蜿蜒及殘缺,它們被封存在孱弱的瞬間,在肉身的衰敗與精神的甦醒之間反思萬物的消長與重生。試圖並存輕與重、逝去與保存、虛構與真實的關係。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