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赤燄‧游擊‧藝術交陪 –– 新台灣壁畫隊
2015.07.24~2015.09.20
09:00 - 17:00
「新台灣壁畫隊」是一頁傳奇!從2010年於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白屋」發跡,近五年來,包含了台灣和國際的「移地創作計畫」、「藝術下鄉計畫」和「城市游擊」博覽會,足跡遍及台灣各地,甚至遠至日本宮城縣石卷市和義大利威尼斯,能量驚人、滲透力十足。 被暱稱為「新台壁」的「新台灣壁畫隊」,猶如台灣當代美術史的一場視覺藝術運動;不是邀請、沒有號召,非但是完全自發性的藝術集結,所有的藝術參與也都由藝術家們自掏腰包、自我料理。在沒有特定會員組成的前提下,「新台壁」之所以能夠一場又一場持續畫下去,所憑藉的就僅是每個藝術家對所生長的土地的熱愛,和那一點點無以復加也無可救藥的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情。「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新台壁」藝術家們以藝會友、煮酒論藝,也頗有曹操《短歌行》裡性情的豪邁與對家園的思情,所以他們引吭放歌,將從南台灣開拔的炙熱活力,赤焰焰地烘照到他們所踏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吋土地。 「新台壁」的活動細節繁複,所鋪陳的相關內容也極其寬廣,無論是那些從創作者出發的移地創作、社區創作、城市游擊,或者後來延伸出的拍賣會和「種藏」計畫…,發展的最終全都統合在「蓋白屋」的概念之下。以「蓋白屋」作為整體壁畫隊的主軸貫串,所延繹出的包括李俊賢所倡議的發揚書寫精神、回歸人性本質、進入社會實踐、提供藝術文本,以及台灣美術圖像有效研究樣本的建立、鬆散畫會組成型態對台灣美術史的當代回應、實踐心靈療癒的藝術陪伴、培育新一代創作接棒人的青年培力、以重繪口傳故事的土地記憶縫合,甚至於是典藏「新台壁」作品的企業播種…,這些相關的內涵在在顯示了壁畫隊的繪畫運動不是牆面塗鴉或社區美化,而可能更是一場顛覆殿堂式藝術認知的非典型文化翻轉。 一份共時的革命情感,一種對藝術深刻的理念,凝塑了「新台壁」的美學。從發起人李俊賢和李俊陽對手感繪畫「偏挺」(painting)的提出,到橋仔頭「白屋」策展核心商毓芳與蔣耀賢對土地正義理想的實踐,「新台壁」揪合的不只是一大群來自台灣各地的繪畫能手,而是對台灣這片土地具有高度文化感的想像集結,透過他們所擅長的繪畫手法去表達和落實自己對家園的關懷與社會責任。 「新台壁」的活動雖已於2014年的盛暑落幕,但「蓋白屋」的後續挑戰才正要展開。值此劃下分號的此刻,藉由在北藝大關渡美術館的展覽揭開「新台壁‧相對論」的論壇序幕,通過理論和史學的耙梳與討論,整理「新台壁」的學術價值,並為建立台灣美術的新文本繼續交陪下去。 文∣李思賢
「新台灣壁畫隊」是一頁傳奇!從2010年於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白屋」發跡,近五年來,包含了台灣和國際的「移地創作計畫」、「藝術下鄉計畫」和「城市游擊」博覽會,足跡遍及台灣各地,甚至遠至日本宮城縣石卷市和義大利威尼斯,能量驚人、滲透力十足。 被暱稱為「新台壁」的「新台灣壁畫隊」,猶如台灣當代美術史的一場視覺藝術運動;不是邀請、沒有號召,非但是完全自發性的藝術集結,所有的藝術參與也都由藝術家們自掏腰包、自我料理。在沒有特定會員組成的前提下,「新台壁」之所以能夠一場又一場持續畫下去,所憑藉的就僅是每個藝術家對所生長的土地的熱愛,和那一點點無以復加也無可救藥的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情。「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新台壁」藝術家們以藝會友、煮酒論藝,也頗有曹操《短歌行》裡性情的豪邁與對家園的思情,所以他們引吭放歌,將從南台灣開拔的炙熱活力,赤焰焰地烘照到他們所踏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吋土地。 「新台壁」的活動細節繁複,所鋪陳的相關內容也極其寬廣,無論是那些從創作者出發的移地創作、社區創作、城市游擊,或者後來延伸出的拍賣會和「種藏」計畫…,發展的最終全都統合在「蓋白屋」的概念之下。以「蓋白屋」作為整體壁畫隊的主軸貫串,所延繹出的包括李俊賢所倡議的發揚書寫精神、回歸人性本質、進入社會實踐、提供藝術文本,以及台灣美術圖像有效研究樣本的建立、鬆散畫會組成型態對台灣美術史的當代回應、實踐心靈療癒的藝術陪伴、培育新一代創作接棒人的青年培力、以重繪口傳故事的土地記憶縫合,甚至於是典藏「新台壁」作品的企業播種…,這些相關的內涵在在顯示了壁畫隊的繪畫運動不是牆面塗鴉或社區美化,而可能更是一場顛覆殿堂式藝術認知的非典型文化翻轉。 一份共時的革命情感,一種對藝術深刻的理念,凝塑了「新台壁」的美學。從發起人李俊賢和李俊陽對手感繪畫「偏挺」(painting)的提出,到橋仔頭「白屋」策展核心商毓芳與蔣耀賢對土地正義理想的實踐,「新台壁」揪合的不只是一大群來自台灣各地的繪畫能手,而是對台灣這片土地具有高度文化感的想像集結,透過他們所擅長的繪畫手法去表達和落實自己對家園的關懷與社會責任。 「新台壁」的活動雖已於2014年的盛暑落幕,但「蓋白屋」的後續挑戰才正要展開。值此劃下分號的此刻,藉由在北藝大關渡美術館的展覽揭開「新台壁‧相對論」的論壇序幕,通過理論和史學的耙梳與討論,整理「新台壁」的學術價值,並為建立台灣美術的新文本繼續交陪下去。 文∣李思賢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