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柄星的解構之美 - KdMoFA大師系列
2006.12.18~2006.11.30
09:00 - 17:00
顧柄星的解構之美 - KdMoFA大師系列 展期: 2006-12-18 ~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顧柄星的解構之美 在前輩藝術家中,顧炳星教授是能將中西繪畫融會貫通之後,不論在內涵、形式和媒材上,依然能成功地發展出獨特的個人語彙的藝術家之一。 自十五歲起,顧教授精研中西繪畫傳統技法與理論,並在歐美各地研修現代美術思想之精髓。 在師大求學時期即展現掌握水墨、水彩及油畫等截然不同之材質的不凡實力。爾後七○年代留學馬德里、紐約的經歷,對他的創作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在掌握不同材質之餘,效法西方現代藝術諸多大師,直搗現代藝術的核心:塞尚和塞尚引發的立體主義。 尤其深受塞尚理論與立體主義影響,曾著(立體派藝術之研究)一書,其繪畫作品之創見乃由此出;並從未來主義,新寫實主義,極限主義以及抽象主義中汲取精華,利用現代與後現代的繪畫語言,以(面)為單位,作(水墨建築系列)的深究與再出發。顧炳星擅長以垂直線與水平線(閒用弧線)的交錯,作多重平面或立體塊面的交替架構,以單色明度為主,間或調和色,對比色系彩度為輔,疊映出特有的,非具象的剔透光影律動,描寫了人為主體與現代文明的科技工程中時空的數度關係;也表現了他對文明帶來迫擠,複雜的無奈與同情,以及對西方理性結構的美感之禮讚。在後現代藝術的經驗中,以中國人的思考方式與紙,筆,墨,硯等媒材技巧,加入大都會生活的新觀照,對西洋繪畫結構再作一次深入的解構與組合。 
顧教授對立體主義的引用,先是以縝密的解構(分析),及再結構(歸納)的手法來探索對象物的內在真相,即其實質,而不僅只滿足於事物表層面象的摹寫。然而並未流於立體主義過於理性的繁瑣與枯燥,反能以明亮的色彩加以調劑。他的作品無可避免地令人聯想到法國名藝術史家皮埃爾,佛朗迦斯特勒(Pierre Francastel)對奧菲主義(Orphisme)大師霍伯‧德羅涅(Robert Delaunay)作品的描述:「利用已預設好秩序的色塊之並置,毫不遺漏地表達出視覺感受之全體,並且產生律動。」
這種充滿活力的反敘事性(antide scriptive)手法,雖讓顧教授的畫作游移於具象與非具象的邊緣,卻從未將他從現實的世界中抽離。或摩天大樓譜成的城市之歌,或教堂拱頂寫畫的宗教情懷,或墨塊與皴法構築的現代山水,乃至花鳥蟲魚、眾生百態,顧教授以最艱深的理論,書寫最真實的人生 顧教授曾在西班牙,美國擔任大學美術課程,並獲西班牙〔國家繪畫〕名銜及入選全美壁畫年展,其作品曾在國內外各博物館,畫廊參加聯展不計其數,在美國,瑞士,西班牙,日本及國內個展五十餘次,深獲中外藝術界之激賞。 顧炳星教授出生於一九四一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及西班牙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並獲紐約市立藝術碩士,任教於師大美術系。(節錄自<<顧柄星的解夠之美>>)
顧柄星的解構之美 - KdMoFA大師系列 展期: 2006-12-18 ~
地點: 週二至週日 上午10:00-下午5:00 顧柄星的解構之美 在前輩藝術家中,顧炳星教授是能將中西繪畫融會貫通之後,不論在內涵、形式和媒材上,依然能成功地發展出獨特的個人語彙的藝術家之一。 自十五歲起,顧教授精研中西繪畫傳統技法與理論,並在歐美各地研修現代美術思想之精髓。 在師大求學時期即展現掌握水墨、水彩及油畫等截然不同之材質的不凡實力。爾後七○年代留學馬德里、紐約的經歷,對他的創作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在掌握不同材質之餘,效法西方現代藝術諸多大師,直搗現代藝術的核心:塞尚和塞尚引發的立體主義。 尤其深受塞尚理論與立體主義影響,曾著(立體派藝術之研究)一書,其繪畫作品之創見乃由此出;並從未來主義,新寫實主義,極限主義以及抽象主義中汲取精華,利用現代與後現代的繪畫語言,以(面)為單位,作(水墨建築系列)的深究與再出發。顧炳星擅長以垂直線與水平線(閒用弧線)的交錯,作多重平面或立體塊面的交替架構,以單色明度為主,間或調和色,對比色系彩度為輔,疊映出特有的,非具象的剔透光影律動,描寫了人為主體與現代文明的科技工程中時空的數度關係;也表現了他對文明帶來迫擠,複雜的無奈與同情,以及對西方理性結構的美感之禮讚。在後現代藝術的經驗中,以中國人的思考方式與紙,筆,墨,硯等媒材技巧,加入大都會生活的新觀照,對西洋繪畫結構再作一次深入的解構與組合。 
顧教授對立體主義的引用,先是以縝密的解構(分析),及再結構(歸納)的手法來探索對象物的內在真相,即其實質,而不僅只滿足於事物表層面象的摹寫。然而並未流於立體主義過於理性的繁瑣與枯燥,反能以明亮的色彩加以調劑。他的作品無可避免地令人聯想到法國名藝術史家皮埃爾,佛朗迦斯特勒(Pierre Francastel)對奧菲主義(Orphisme)大師霍伯‧德羅涅(Robert Delaunay)作品的描述:「利用已預設好秩序的色塊之並置,毫不遺漏地表達出視覺感受之全體,並且產生律動。」
這種充滿活力的反敘事性(antide scriptive)手法,雖讓顧教授的畫作游移於具象與非具象的邊緣,卻從未將他從現實的世界中抽離。或摩天大樓譜成的城市之歌,或教堂拱頂寫畫的宗教情懷,或墨塊與皴法構築的現代山水,乃至花鳥蟲魚、眾生百態,顧教授以最艱深的理論,書寫最真實的人生 顧教授曾在西班牙,美國擔任大學美術課程,並獲西班牙〔國家繪畫〕名銜及入選全美壁畫年展,其作品曾在國內外各博物館,畫廊參加聯展不計其數,在美國,瑞士,西班牙,日本及國內個展五十餘次,深獲中外藝術界之激賞。 顧炳星教授出生於一九四一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及西班牙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並獲紐約市立藝術碩士,任教於師大美術系。(節錄自<<顧柄星的解夠之美>>)
顧柄星
學歷 1972-1974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碩士班畢業 1970-197I 西班牙莎拉蒙卡大學文哲學院美術史博士班研究 1969-1971 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系畢業 1963-196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 經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 西班牙莎拉蒙卡聖愛若依美術學院中國畫教授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保羅六世書院藝術指導 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河瀑分校客座教授 美國紐約帕遜設計學院中國繪畫教授 美國紐約長島大學兼任教授 私立中原大學兼任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主任 - 著作及論文發表 2004 顧炳星創作專集(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出版) 1999 顧炳星畫集 淺談美術之意義與欣賞 1997 顧炳星油畫集 談君翁老師的繪畫 1991 顧炳星現代畫集 論畢卡索之創作對立體派的發展演變(上)美育雜誌第16期 論畢卡索之創作對立體派的發展演變(中)美育雜誌第17期 論畢卡索之創作對立體派的發展演變(下)美育雜誌第18期 1989 立體派雕塑之分析(美育雜誌第五期) 1985 立體畫派對二十世紀藝術之影響 1984 作客紐約(大地出版社) 1978 古代西班牙藝術之研究 1976 顧炳星油畫集 1972 顧炳星山水畫集
顧柄星
學歷 1972-1974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碩士班畢業 1970-197I 西班牙莎拉蒙卡大學文哲學院美術史博士班研究 1969-1971 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系畢業 1963-196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 經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 西班牙莎拉蒙卡聖愛若依美術學院中國畫教授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保羅六世書院藝術指導 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河瀑分校客座教授 美國紐約帕遜設計學院中國繪畫教授 美國紐約長島大學兼任教授 私立中原大學兼任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主任 - 著作及論文發表 2004 顧炳星創作專集(靜宜大學藝術中心出版) 1999 顧炳星畫集 淺談美術之意義與欣賞 1997 顧炳星油畫集 談君翁老師的繪畫 1991 顧炳星現代畫集 論畢卡索之創作對立體派的發展演變(上)美育雜誌第16期 論畢卡索之創作對立體派的發展演變(中)美育雜誌第17期 論畢卡索之創作對立體派的發展演變(下)美育雜誌第18期 1989 立體派雕塑之分析(美育雜誌第五期) 1985 立體畫派對二十世紀藝術之影響 1984 作客紐約(大地出版社) 1978 古代西班牙藝術之研究 1976 顧炳星油畫集 1972 顧炳星山水畫集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