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之間》電影藝術介入在地社區
《島嶼之間》電影藝術介入在地社區
公告日期 2022.10.25
活動日期 _ 2022年11月3日(三)13:30-15:30
活動費用 _ 免費
活動地點 _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 F215教室
活動名稱:《島嶼之間》電影藝術介入在地社區
活動時間:2022年11月3日(四)13:30-15:30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 F215教室
主持人:關渡美術館 黃建宏 館長
與談人:香港藝術家 馬智恆、導演 卓翔、策展人 梁寶山


與談人介紹:
馬智恆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並於中大取得哲學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獨立電影導演及錄像藝術家,活躍於電影評論、藝術教育及策展等領域。關懷活在邊沿的生命,一直是馬智恆的創作命題。曾以短片《女實Q》獲得第二十屆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ifva)公開組銀獎,該作亦於2016年受邀參與世界最大短片電影節、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節、攝影作品《安琪兒》獲2015年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最佳創意獎;《瑪蓮箂的凝視》(2014)入圍第十三屆中國獨立映像展(CIFF)、《象是一家人》(2020),紀錄泰國象伕與大象相依為命的處境,獲香港電台外判紀錄片「看見溫度」委約製作、《岸》(2021)獲第二届華語音樂影像誌暨際音樂影像誌展影-「非遺」保護紀錄片奬。

卓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曾任職電影及廣告副導演,參與作品包括《色戒》、《親密》等。2009年參與首屆台北金馬電影學院。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舊金山、芝加哥、波爾多、東京、北京及台北等地作公開放映;並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 2013」藝術新秀獎及「第十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2017年以劇情電影計劃《香港式移居》入圍金馬創投會議。最新作品《戲棚》獲提名「第五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同時榮獲「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2019」執委會特別獎及獲選為「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

梁寶山
藝評人、文化研究博士。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以記者身份見證回歸;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藝術勞動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文章散見於《信報》、《獨立媒體》、《藝術界》(Leap)、《藝術新聞(中文版)》、《典藏》及《端傳媒》等。著作包括:《活在平常》(2012)及《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2018)等。編著包括:《殖民地的現代藝術─韓志勲千禧自述》、《七一孖你遊香港》(白雙全作品集)、《Q[蹺]K[蹊]─陳育強標本集成》、《楊秀卓紅色二十年》及《香港藝術家故事──1998年訪談手稿》(梁志和著)等。梁氏現為藝評組織 Art Appraisal Club 成員。剛獲頒發「2018 香港藝術發展獎」。
活動名稱:《島嶼之間》電影藝術介入在地社區
活動時間:2022年11月3日(四)13:30-15:30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 F215教室
主持人:關渡美術館 黃建宏 館長
與談人:香港藝術家 馬智恆、導演 卓翔、策展人 梁寶山


與談人介紹:
馬智恆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並於中大取得哲學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獨立電影導演及錄像藝術家,活躍於電影評論、藝術教育及策展等領域。關懷活在邊沿的生命,一直是馬智恆的創作命題。曾以短片《女實Q》獲得第二十屆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ifva)公開組銀獎,該作亦於2016年受邀參與世界最大短片電影節、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節、攝影作品《安琪兒》獲2015年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最佳創意獎;《瑪蓮箂的凝視》(2014)入圍第十三屆中國獨立映像展(CIFF)、《象是一家人》(2020),紀錄泰國象伕與大象相依為命的處境,獲香港電台外判紀錄片「看見溫度」委約製作、《岸》(2021)獲第二届華語音樂影像誌暨際音樂影像誌展影-「非遺」保護紀錄片奬。

卓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曾任職電影及廣告副導演,參與作品包括《色戒》、《親密》等。2009年參與首屆台北金馬電影學院。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舊金山、芝加哥、波爾多、東京、北京及台北等地作公開放映;並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 2013」藝術新秀獎及「第十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2017年以劇情電影計劃《香港式移居》入圍金馬創投會議。最新作品《戲棚》獲提名「第五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同時榮獲「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2019」執委會特別獎及獲選為「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

梁寶山
藝評人、文化研究博士。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以記者身份見證回歸;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藝術勞動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文章散見於《信報》、《獨立媒體》、《藝術界》(Leap)、《藝術新聞(中文版)》、《典藏》及《端傳媒》等。著作包括:《活在平常》(2012)及《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2018)等。編著包括:《殖民地的現代藝術─韓志勲千禧自述》、《七一孖你遊香港》(白雙全作品集)、《Q[蹺]K[蹊]─陳育強標本集成》、《楊秀卓紅色二十年》及《香港藝術家故事──1998年訪談手稿》(梁志和著)等。梁氏現為藝評組織 Art Appraisal Club 成員。剛獲頒發「2018 香港藝術發展獎」。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