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關渡美術館

:::
《花園裡的一塊磚》展覽講座︰如何拋磚引玉、重建東海花園⸺媒介與媒體的社會實踐
公告日期 2025.04.25
活動日期 _ 2025年5月11日(日)10:30-12:00
活動費用 _ 免費
活動地點 _ 關渡美術館四樓入口大廳
《花園裡的一塊磚》展覽講座
時間|5月11日(日)10:30-12:0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四樓入口大廳

主題|如何拋磚引玉、重建東海花園⸺媒介與媒體的社會實踐


講者|胡清雅(紀錄片工作者)、陳柏謙(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秘書長)
主持人|顧玉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
《花園裡的一塊磚》展覽講座
時間|5月11日(日)10:30-12:0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四樓入口大廳

主題|如何拋磚引玉、重建東海花園⸺媒介與媒體的社會實踐


講者|胡清雅(紀錄片工作者)、陳柏謙(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秘書長)
主持人|顧玉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
講座介紹
「花園裡的一塊磚」展覽名稱來自楊逵短文〈我有一塊磚〉(1976)。「磚」可以指涉左翼意義上的「建設」(建造民生基礎設施或政經下層結構)與「團結」(作為個體的一塊磚團結成為一座建築體);而短文裡的「拋磚引玉」以及「東海花園成為藝文基地」的理想,則令人想起「媒介」與魯迅的「中間物」。還有,楊逵著名小說〈送報伕〉(1932)裡的「報紙」,甚至「這篇小說本身」也是一種「媒介」⸺如果小說裡那份報紙是當時日本帝國的印刷資本主義與國族主義想像共同體的載具,那麼,楊逵的小說以及日後他所積極參與的刊物與出版,就可以被視為左翼的媒體實踐。

這場座談邀請了兩位同樣從勞工運動邁向左翼媒體實踐的講者:曾於鏡電視「另一種注目」製作紀實短片的胡清雅,以及近年致力於礦工文史導覽與展覽的陳柏謙。透過這次以楊逵為題的展覽現場所撐出來的論述空間,回溯藝文青年曾經絡繹造訪的東海花園,對照今日無論實體或媒體的文藝空間,經歷了怎樣的社會條件(「拋磚引玉」的條件)的量變與質變。進而,探討在當代社會裡,究竟什麼是屬於大眾的藝文媒介與娛樂媒介,並且希望從中打開一些思想介入的空間。除了兩位講者將論及的影視、展覽、文史活動,主持人顧玉玲老師投入台灣勞工運動多年,近年也以文學作為媒介、以書寫介入社會,亦能回應楊逵作為一位小說家的左翼實踐。
講座介紹
「花園裡的一塊磚」展覽名稱來自楊逵短文〈我有一塊磚〉(1976)。「磚」可以指涉左翼意義上的「建設」(建造民生基礎設施或政經下層結構)與「團結」(作為個體的一塊磚團結成為一座建築體);而短文裡的「拋磚引玉」以及「東海花園成為藝文基地」的理想,則令人想起「媒介」與魯迅的「中間物」。還有,楊逵著名小說〈送報伕〉(1932)裡的「報紙」,甚至「這篇小說本身」也是一種「媒介」⸺如果小說裡那份報紙是當時日本帝國的印刷資本主義與國族主義想像共同體的載具,那麼,楊逵的小說以及日後他所積極參與的刊物與出版,就可以被視為左翼的媒體實踐。

這場座談邀請了兩位同樣從勞工運動邁向左翼媒體實踐的講者:曾於鏡電視「另一種注目」製作紀實短片的胡清雅,以及近年致力於礦工文史導覽與展覽的陳柏謙。透過這次以楊逵為題的展覽現場所撐出來的論述空間,回溯藝文青年曾經絡繹造訪的東海花園,對照今日無論實體或媒體的文藝空間,經歷了怎樣的社會條件(「拋磚引玉」的條件)的量變與質變。進而,探討在當代社會裡,究竟什麼是屬於大眾的藝文媒介與娛樂媒介,並且希望從中打開一些思想介入的空間。除了兩位講者將論及的影視、展覽、文史活動,主持人顧玉玲老師投入台灣勞工運動多年,近年也以文學作為媒介、以書寫介入社會,亦能回應楊逵作為一位小說家的左翼實踐。
講者簡介
胡清雅
曾任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之研究團隊成員與執行編輯;CNEX視納華仁製片統籌;鏡電視「另一種注目」編導。2024年合導作品《窗殺》獲SIEFF首爾國際生態影展國際競賽組評審團特別獎、第46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2025年合導作品《侯硐奇譚》入圍第47屆金穗獎。編劇作品《台北孤兒》獲第16屆拍台北金劇本獎。
講者簡介
胡清雅
曾任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之研究團隊成員與執行編輯;CNEX視納華仁製片統籌;鏡電視「另一種注目」編導。2024年合導作品《窗殺》獲SIEFF首爾國際生態影展國際競賽組評審團特別獎、第46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2025年合導作品《侯硐奇譚》入圍第47屆金穗獎。編劇作品《台北孤兒》獲第16屆拍台北金劇本獎。
陳柏謙
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秘書長。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機師職業工會等研究員。《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港都百年勞動身影:以臨港線為線索》等書編著者、作者。近年與學會夥伴致力於台灣勞工、勞動與工會組織歷史的口述歷史訪談、記錄書寫、檔案蒐集整理詮釋等工作。
陳柏謙
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秘書長。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機師職業工會等研究員。《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港都百年勞動身影:以臨港線為線索》等書編著者、作者。近年與學會夥伴致力於台灣勞工、勞動與工會組織歷史的口述歷史訪談、記錄書寫、檔案蒐集整理詮釋等工作。
主持人簡介
顧玉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北捷潛水夫症工人戰友團」召集人。曾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紅樓夢決審團獎…等,著有散文集《一切都在此時此刻》、長篇小說《餘地》、非虛構作品《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與《回家》;主編《木棉的顏色: 工殤顯影》、《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
主持人簡介
顧玉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北捷潛水夫症工人戰友團」召集人。曾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紅樓夢決審團獎…等,著有散文集《一切都在此時此刻》、長篇小說《餘地》、非虛構作品《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與《回家》;主編《木棉的顏色: 工殤顯影》、《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



*本活動將同步以直播方式進行。



*本活動將同步以直播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