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額滿】《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
【已額滿】《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
公告日期 2023.04.09
活動日期 _ 2023年4月30日(日)10:30-12:00
活動費用 _ 免費
活動地點 _ 關渡美術館卸貨區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
時間|4月30日(日)10:30-12:00
地點|關渡美術館 卸貨區

由藝術家伊命.瑪法琉手把手帶領大家一起瞭解竹杯手作的細節,透過一刀一刻與自然及環境空間緊密融合,使竹工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
時間|4月30日(日)10:30-12:00
地點|關渡美術館 卸貨區

由藝術家伊命.瑪法琉手把手帶領大家一起瞭解竹杯手作的細節,透過一刀一刻與自然及環境空間緊密融合,使竹工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報名須知
⚑對象:年滿18歲以上

⚑名額:15名

⚑報名期程:2023年4月10日至4月21日,本館將於4月24日(含)前寄送報名成功信及行前通知信。

⚑報名連結:已額滿

⚑重要提醒:本工作坊師資、所需材料費、學員傷害醫療保險等費用概由關渡美術館支應,請參與者於報名前審慎評估個人出席情況,以免排擠其他報名者權益,並造成經費、資源的浪費。

⚑聯絡人:02-2896-1000 分機 2432
報名須知
⚑對象:年滿18歲以上

⚑名額:15名

⚑報名期程:2023年4月10日至4月21日,本館將於4月24日(含)前寄送報名成功信及行前通知信。

⚑報名連結:已額滿

⚑重要提醒:本工作坊師資、所需材料費、學員傷害醫療保險等費用概由關渡美術館支應,請參與者於報名前審慎評估個人出席情況,以免排擠其他報名者權益,並造成經費、資源的浪費。

⚑聯絡人:02-2896-1000 分機 2432
藝術家介紹
伊命.瑪法琉

臺東卡大地布部落(知本)的卑南族人,投入漂流木雕塑創作二十餘年,早期作品以半寫實半抽象的幾何造型,作直白但又跳躍式的部落文化生活敘事。2008年受邀至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的「棲包屋文化中心」駐村交流,以及2009年重創南臺灣的莫拉克風災,種種他方與此地的撞擊,促使藝術家開始從傳統文化經驗的敘事型態,逐漸轉向為透過漂流木自身的結構,嘗試去訴說全球原住民族身處於當代人類世環境中被剝奪的共同處境。2012年《拿走系列》獲首屆Pulima藝術獎首獎,並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2020年「饒愛琴伊命工作室」正式成立並開放,由兩人共同打造的自然生活美學空間,體現他們各自獨立卻又彼此互為完整的伴侶關係。伊命目前正計畫和撒可努的獵人學校合作,成立漂流木學校。
藝術家介紹
伊命.瑪法琉

臺東卡大地布部落(知本)的卑南族人,投入漂流木雕塑創作二十餘年,早期作品以半寫實半抽象的幾何造型,作直白但又跳躍式的部落文化生活敘事。2008年受邀至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的「棲包屋文化中心」駐村交流,以及2009年重創南臺灣的莫拉克風災,種種他方與此地的撞擊,促使藝術家開始從傳統文化經驗的敘事型態,逐漸轉向為透過漂流木自身的結構,嘗試去訴說全球原住民族身處於當代人類世環境中被剝奪的共同處境。2012年《拿走系列》獲首屆Pulima藝術獎首獎,並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2020年「饒愛琴伊命工作室」正式成立並開放,由兩人共同打造的自然生活美學空間,體現他們各自獨立卻又彼此互為完整的伴侶關係。伊命目前正計畫和撒可努的獵人學校合作,成立漂流木學校。
*本工作坊以中文進行。
*本工作坊以中文進行。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學員體驗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學員體驗
工作坊當天天氣晴朗,藝術家伊命.瑪法琉與助教胡又中、林宣宏帶領十五位學員,一同製作竹杯。地上擺了三、四種不同粗細的竹子供學員們選擇,口徑小的可以做shot杯、大的可以做水杯。當選定了竹子,即可自其中一個竹節處向兩端延伸,分別鋸下適宜的長度,長的一端作杯身、短的一端作杯腳。切好竹子後,再以小刀將竹皮削掉,將杯緣削薄、方便喝水。完成的竹杯狀似竹筍,相當可愛。

在助教的協助下,學員們以手鋸鋸下需要的竹段,之後便拿小刀就座,一點一點地將竹皮削去。我將竹子靠在左大腿上,以用美工刀削鉛筆的動作握刀,小心地向前揮動刀子。若將小刀以稍斜的角度切入竹子,便需要更大的力氣才能向前推動,因此我盡可能使刀刃和竹子平行。正因如此,一次只能削下一點點皮。伊命接過我的竹子削了幾刀,竹子馬上露出我削了好幾層才會出現的淺色。除了小刀外,還能用更長的山刀削皮,其做法是將竹子直立在木板上,慢慢砍下竹節下端的皮,落在木板上的山刀會敲出好聽的「剁」、「剁」聲。我也試著使用山刀,但除刀子重量較重,落刀的角度和切入點也較難掌握,於是伊命又接過我的竹子,幫我砍掉一整圈的竹皮。削皮過程很是漫長,一邊重複相同的動作,一邊觀察對面學員竹子上的刻痕。

活動邁入尾聲,伊命拿出一個長長的竹筒水壺,讓已經完成竹杯的學員裝水,最後所有人拿著自己的寶貝竹子拍了一張大合照。回家路上,我邊走邊把玩竹杯,用手指輕輕地敲,靠在耳邊聽它清脆的聲音。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學員體驗
工作坊當天天氣晴朗,藝術家伊命.瑪法琉與助教胡又中、林宣宏帶領十五位學員,一同製作竹杯。地上擺了三、四種不同粗細的竹子供學員們選擇,口徑小的可以做shot杯、大的可以做水杯。當選定了竹子,即可自其中一個竹節處向兩端延伸,分別鋸下適宜的長度,長的一端作杯身、短的一端作杯腳。切好竹子後,再以小刀將竹皮削掉,將杯緣削薄、方便喝水。完成的竹杯狀似竹筍,相當可愛。

在助教的協助下,學員們以手鋸鋸下需要的竹段,之後便拿小刀就座,一點一點地將竹皮削去。我將竹子靠在左大腿上,以用美工刀削鉛筆的動作握刀,小心地向前揮動刀子。若將小刀以稍斜的角度切入竹子,便需要更大的力氣才能向前推動,因此我盡可能使刀刃和竹子平行。正因如此,一次只能削下一點點皮。伊命接過我的竹子削了幾刀,竹子馬上露出我削了好幾層才會出現的淺色。除了小刀外,還能用更長的山刀削皮,其做法是將竹子直立在木板上,慢慢砍下竹節下端的皮,落在木板上的山刀會敲出好聽的「剁」、「剁」聲。我也試著使用山刀,但除刀子重量較重,落刀的角度和切入點也較難掌握,於是伊命又接過我的竹子,幫我砍掉一整圈的竹皮。削皮過程很是漫長,一邊重複相同的動作,一邊觀察對面學員竹子上的刻痕。

活動邁入尾聲,伊命拿出一個長長的竹筒水壺,讓已經完成竹杯的學員裝水,最後所有人拿著自己的寶貝竹子拍了一張大合照。回家路上,我邊走邊把玩竹杯,用手指輕輕地敲,靠在耳邊聽它清脆的聲音。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