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關渡美術館

:::
《藍門後的光—張庭甄個展》藝術家對談
公告日期 2025.07.13
活動日期 _ 2025年7月27日(日)14:00-16:00
活動費用 _ 免費
活動地點 _ 關渡美術館四樓入口大廳
時間|7月27日(日)14:00-16:0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四樓入口大廳


主持人|李立鈞(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張庭甄(藝術家)×黃邦銓(導演)、林君昵(導演)
時間|7月27日(日)14:00-16:0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四樓入口大廳


主持人|李立鈞(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張庭甄(藝術家)×黃邦銓(導演)、林君昵(導演)
講座介紹
本場對談將以「從裂隙浮現:召喚失效影像中的他者」為題,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李立鈞助理教授主持,邀請藝術家張庭甄、黃邦銓導演、林君呢導演,透過影像作為某種召喚行動,試圖接近歷史中的消失者。三位創作者將分享他們不約而同運用平行敘事或跨時間段的視覺節奏,使現場與記憶、身體與敘述、技術與失效等元素交錯、產生對位關係,卻也各有差別的調度著影像與空間的關係、作品的觀看視角,以及觀者身體參與的創作思維,並談及「紀錄」之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註】相關參照、討論作品︰
黃邦銓《回程列車》2017
林君昵、黃邦銓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2022
張庭甄《藍門後的光》2025
講座介紹
本場對談將以「從裂隙浮現:召喚失效影像中的他者」為題,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李立鈞助理教授主持,邀請藝術家張庭甄、黃邦銓導演、林君呢導演,透過影像作為某種召喚行動,試圖接近歷史中的消失者。三位創作者將分享他們不約而同運用平行敘事或跨時間段的視覺節奏,使現場與記憶、身體與敘述、技術與失效等元素交錯、產生對位關係,卻也各有差別的調度著影像與空間的關係、作品的觀看視角,以及觀者身體參與的創作思維,並談及「紀錄」之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註】相關參照、討論作品︰
黃邦銓《回程列車》2017
林君昵、黃邦銓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2022
張庭甄《藍門後的光》2025
主持人簡介
李立鈞
柏林洪堡大學文化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理論、圖像史、藝術史、文化技術與媒介學。曾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展覽研究(2022-2023)。
主持人簡介
李立鈞
柏林洪堡大學文化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理論、圖像史、藝術史、文化技術與媒介學。曾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夾縫中行走」展覽研究(2022-2023)。
與談人簡介
張庭甄
張庭甄,1995 年生於嘉義,2023 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複合媒體組。創作實踐涵蓋平面攝影、錄像、影像拼貼、現成物與立體裝置,關注影像在空間與物質性之間的延展特性。作品多從個人成長經驗、家庭影像與所處環境出發,透過掃描、拼貼與觀看的操作,將影像視為可被構築、干擾與介入的材料,展開敘事的再延與重組。曾赴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交換,2023 年獲選北藝當代創作獎優選,並參與多項國內外展演,作品曾於臺灣、希臘、瑞士等地展出。
與談人簡介
張庭甄
張庭甄,1995 年生於嘉義,2023 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複合媒體組。創作實踐涵蓋平面攝影、錄像、影像拼貼、現成物與立體裝置,關注影像在空間與物質性之間的延展特性。作品多從個人成長經驗、家庭影像與所處環境出發,透過掃描、拼貼與觀看的操作,將影像視為可被構築、干擾與介入的材料,展開敘事的再延與重組。曾赴捷克布拉格藝術學院交換,2023 年獲選北藝當代創作獎優選,並參與多項國內外展演,作品曾於臺灣、希臘、瑞士等地展出。
黃邦銓
出生於台灣高雄,畢業於le Fresnoy法國當代藝術中心,作品中常包含三個元素:回憶、旅行與傳統底片。《回程列車》與《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兩部作品連續兩年獲得法國克萊蒙費宏實驗競賽首獎;近期與林君昵導演合作,關注台灣戰前歷史,如《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和《甘露水》等計畫,作品於盧卡諾、MoMA紀錄片雙週及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
黃邦銓
出生於台灣高雄,畢業於le Fresnoy法國當代藝術中心,作品中常包含三個元素:回憶、旅行與傳統底片。《回程列車》與《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兩部作品連續兩年獲得法國克萊蒙費宏實驗競賽首獎;近期與林君昵導演合作,關注台灣戰前歷史,如《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和《甘露水》等計畫,作品於盧卡諾、MoMA紀錄片雙週及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
林君昵
出生於日本東京,大學就讀成功大學建築系。作品關注空間、歷史、移動等議題。《淹煙》、《移忘》兩部作品入選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巴西聖保羅短片節、韓國DMZ國際紀錄片影展等影展,《天亮前的戀愛故事》獲得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銀獎,近期與黃邦銓導演合作,關注台灣戰前小規格電影的軌跡,共同合作之《甘露水》於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
林君昵
出生於日本東京,大學就讀成功大學建築系。作品關注空間、歷史、移動等議題。《淹煙》、《移忘》兩部作品入選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巴西聖保羅短片節、韓國DMZ國際紀錄片影展等影展,《天亮前的戀愛故事》獲得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銀獎,近期與黃邦銓導演合作,關注台灣戰前小規格電影的軌跡,共同合作之《甘露水》於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