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歷史—重構關係的時間影像》特別放映暨映後座談
《跳轉歷史—重構關係的時間影像》特別放映暨映後座談
公告日期 2024.02.26
活動日期 _ 2024.5.1~2023.5.31
活動費用 _ 免費
活動地點 _ 關渡美術館 G101、G102展覽廳
開幕首映:2024/3/15(五)18:00
放映時間:2024/5/1(三)-5/31(五)(於每週週間及週末各放映一場)


參展藝術家:王俊傑、林羿綺、陳瀅如、區秀詒(依放映順序排序)
映後座談時間:
2024/5/5(日)15:00-16:00 | 陳瀅如
2024/5/11(六)15:00-16:00 | 區秀詒
2024/5/19(日)15:00-16:00 | 王俊傑
2024/5/25(六)15:00-16:00 | 林羿綺
開幕首映:2024/3/15(五)18:00
放映時間:2024/5/1(三)-5/31(五)(於每週週間及週末各放映一場)


參展藝術家:王俊傑、林羿綺、陳瀅如、區秀詒(依放映順序排序)
映後座談時間:
2024/5/5(日)15:00-16:00 | 陳瀅如
2024/5/11(六)15:00-16:00 | 區秀詒
2024/5/19(日)15:00-16:00 | 王俊傑
2024/5/25(六)15:00-16:00 | 林羿綺
特別放映介紹
《跳轉歷史—重構關係的時間影像》以兩階段啟動影像的重構行動-「特別放映」與「藝術家個展」-探討影像如何在快轉(forward)與倒轉(backward)之間,鬆動權威、大歷史、單向敘事的歷史,並賦予其方法論上的另類切入點,從而重新想像過去與創造未來。

第一階段「特別放映」展出王俊傑、林羿綺、陳瀅如、區秀詒作品,透過四位藝術家多向式、虛實交錯的敘事角度,鑲嵌於影像中的人物、事件不僅就此開放出更為多維的詮釋空間及意義,亦點出若史實的再現不免有其侷限,我們是否有可能藉影像的力量重構與過去之間的關係,甚至讓未來擁有開創或改變的可能性。

第二階段「藝術家個展」將邀請2022年Art Review Power 100全球排名14藝術家曾吳(Wu Tsang)來台舉辦首次個展。本展由黃建宏館長策畫,預計將於11月8日起在關渡美術館展出多件曾吳近年來橫跨不同流派、社群和多種學科的影像作品。
特別放映介紹
《跳轉歷史—重構關係的時間影像》以兩階段啟動影像的重構行動-「特別放映」與「藝術家個展」-探討影像如何在快轉(forward)與倒轉(backward)之間,鬆動權威、大歷史、單向敘事的歷史,並賦予其方法論上的另類切入點,從而重新想像過去與創造未來。

第一階段「特別放映」展出王俊傑、林羿綺、陳瀅如、區秀詒作品,透過四位藝術家多向式、虛實交錯的敘事角度,鑲嵌於影像中的人物、事件不僅就此開放出更為多維的詮釋空間及意義,亦點出若史實的再現不免有其侷限,我們是否有可能藉影像的力量重構與過去之間的關係,甚至讓未來擁有開創或改變的可能性。

第二階段「藝術家個展」將邀請2022年Art Review Power 100全球排名14藝術家曾吳(Wu Tsang)來台舉辦首次個展。本展由黃建宏館長策畫,預計將於11月8日起在關渡美術館展出多件曾吳近年來橫跨不同流派、社群和多種學科的影像作品。
放映作品介紹
王俊傑|激情
單頻道彩色有聲錄像/13分26秒/2017

《激情》是一則關於激情在日常生活底下墜落的故事。從太空人「哈爾」(Hal)突兀的出現在黃昏的荒廢港口碼頭開始,到另外三位水手激烈的爭奪與鬥毆,以及緊接而來的死亡,激情倏然消失。

本作品場景原型來自德國導演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霧港水手》(1982)一作,亦挪用了法國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的《激情》(1982)和美國導演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1968)等作品意象。藝術家將「慾望」寄附於「影像」,呈現創作的激情如同愛慾般賦予人生存的動能。然而,當激情嘎然而止,一切的趨力也隨之消散。肉體與慾望再也無法與外在的世界抗衡,徒留下空蕩與班爛的想像。
放映作品介紹
王俊傑|激情
單頻道彩色有聲錄像/13分26秒/2017

《激情》是一則關於激情在日常生活底下墜落的故事。從太空人「哈爾」(Hal)突兀的出現在黃昏的荒廢港口碼頭開始,到另外三位水手激烈的爭奪與鬥毆,以及緊接而來的死亡,激情倏然消失。

本作品場景原型來自德國導演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霧港水手》(1982)一作,亦挪用了法國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的《激情》(1982)和美國導演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1968)等作品意象。藝術家將「慾望」寄附於「影像」,呈現創作的激情如同愛慾般賦予人生存的動能。然而,當激情嘎然而止,一切的趨力也隨之消散。肉體與慾望再也無法與外在的世界抗衡,徒留下空蕩與班爛的想像。
林羿綺|父域安魂曲
單頻道黑白有聲錄像/22分00秒/2017


《父域安魂曲》為五章節式錄像作品,由藝術家穿戴象徵父親死亡的頭骨面具,展開一場關於童年時期交雜著夢境與記憶等家庭私密奇觀的探尋。

透過儀式化的扮演過程,藝術家重演其幼年時期與父親在黨國幽魂下種種放蕩不羈的奇幻經歷。

藉由影像的不連續性、分割畫面以及閃回蒙太奇等形式,《父域安魂曲》介於某種幽微曖昧的中間地帶。而每一章節起始時的臺語旁白,則是以母語般的親密姿態,催眠觀者拋開意識走入這場回憶與夢境之中,以便以一種直視父域亡靈的姿態,召喚過往的記憶重新復魅再生,進行一段屬於自我與父親的雙向安魂。
林羿綺|父域安魂曲
單頻道黑白有聲錄像/22分00秒/2017


《父域安魂曲》為五章節式錄像作品,由藝術家穿戴象徵父親死亡的頭骨面具,展開一場關於童年時期交雜著夢境與記憶等家庭私密奇觀的探尋。

透過儀式化的扮演過程,藝術家重演其幼年時期與父親在黨國幽魂下種種放蕩不羈的奇幻經歷。

藉由影像的不連續性、分割畫面以及閃回蒙太奇等形式,《父域安魂曲》介於某種幽微曖昧的中間地帶。而每一章節起始時的臺語旁白,則是以母語般的親密姿態,催眠觀者拋開意識走入這場回憶與夢境之中,以便以一種直視父域亡靈的姿態,召喚過往的記憶重新復魅再生,進行一段屬於自我與父親的雙向安魂。
陳瀅如|超星鑑定III:熵:25800
單頻道黑白、彩色有聲錄像/17分00秒/2018


本作品為《超星鑑定》系列最終章,延續自2016年起該系列的敘事軸線,《超星鑑定III:熵:25800》結合物理、天文、外星傳說與宇宙誌,反思人類文明與未來。

立足於「大年」(註1)此一同時為占星學與天文學所用的概念,並透過「熵」(註2)及其背後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指向的能量失序和宇宙「熱寂」理論,《超星鑑定III:熵:25800》,藝術家透過引用大量的論證資料來模糊假說和實證的界線,並在影像中與宇宙超靈RA的「通訊」,逐步鋪陳出眾多科學家、天文學家預言的宇宙終極命運:能量終將耗竭,未來再也無法產生運動與生命的「末日」。





註1 「大年」也稱為柏拉圖年或歲差年,是春分點完整繞行黃道一周所需經歷的時間,大年的週期在希臘神話、考古學、占星學與神話起緣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現已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推算而出其週期約為25,800年。

註2 1854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Rodolph Clausius)提出,早先應用於熱力學中,作為量化作功能力、表述其不可逆過程的指標。作為指稱系統無序性的一種度量,熵在控制論、機率論、數論、天體物理、生命科學,乃至於資訊理論及生態學等領域受到廣泛引述。
陳瀅如|超星鑑定III:熵:25800
單頻道黑白、彩色有聲錄像/17分00秒/2018


本作品為《超星鑑定》系列最終章,延續自2016年起該系列的敘事軸線,《超星鑑定III:熵:25800》結合物理、天文、外星傳說與宇宙誌,反思人類文明與未來。

立足於「大年」(註1)此一同時為占星學與天文學所用的概念,並透過「熵」(註2)及其背後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指向的能量失序和宇宙「熱寂」理論,《超星鑑定III:熵:25800》,藝術家透過引用大量的論證資料來模糊假說和實證的界線,並在影像中與宇宙超靈RA的「通訊」,逐步鋪陳出眾多科學家、天文學家預言的宇宙終極命運:能量終將耗竭,未來再也無法產生運動與生命的「末日」。





註1 「大年」也稱為柏拉圖年或歲差年,是春分點完整繞行黃道一周所需經歷的時間,大年的週期在希臘神話、考古學、占星學與神話起緣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現已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推算而出其週期約為25,800年。

註2 1854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Rodolph Clausius)提出,早先應用於熱力學中,作為量化作功能力、表述其不可逆過程的指標。作為指稱系統無序性的一種度量,熵在控制論、機率論、數論、天體物理、生命科學,乃至於資訊理論及生態學等領域受到廣泛引述。
區秀詒|《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系列2》電流、星系、降靈會
單頻道彩色有聲錄像/12分27秒/2022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系列以活躍於馬來西亞的日籍情報員谷豐(Tani Yutaka)為核心,探索東南亞歷史中,關於國家、政治、文化等「邊界」流變的不同象限。

作為三幕劇中的第二幕,「電流、星系、降靈會」重新想像1940年代谷豐的生命旅程及其轉世。藝術家在不同的檔案中尋找出谷豐的身影,並將這位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置於歷史時空、大眾媒體與東南亞海域中不斷移動、游離狀態,從而打造其漫遊者形象。透過重組谷豐的海上旅程,藝術家探索時空或地理邊界中的各種情感關係,並投射出臺灣、東南亞與日本間不斷糾結的連動關係。
區秀詒|《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系列2》電流、星系、降靈會
單頻道彩色有聲錄像/12分27秒/2022

《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系列以活躍於馬來西亞的日籍情報員谷豐(Tani Yutaka)為核心,探索東南亞歷史中,關於國家、政治、文化等「邊界」流變的不同象限。

作為三幕劇中的第二幕,「電流、星系、降靈會」重新想像1940年代谷豐的生命旅程及其轉世。藝術家在不同的檔案中尋找出谷豐的身影,並將這位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置於歷史時空、大眾媒體與東南亞海域中不斷移動、游離狀態,從而打造其漫遊者形象。透過重組谷豐的海上旅程,藝術家探索時空或地理邊界中的各種情感關係,並投射出臺灣、東南亞與日本間不斷糾結的連動關係。
藝術家介紹
王俊傑


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k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為國內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屢獲各大國際美術館、藝術機構邀約,曾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P.S.1當代藝術中心、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等機構舉行展覽,亦曾受邀於約翰尼斯堡、臺北、威尼斯、光州雙年展展出。近年策展人包括「超旅程-未來媒體藝術節」(關渡美術館,2012)、「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8)、《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年代》及《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等。
藝術家介紹
王俊傑


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k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為國內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屢獲各大國際美術館、藝術機構邀約,曾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P.S.1當代藝術中心、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等機構舉行展覽,亦曾受邀於約翰尼斯堡、臺北、威尼斯、光州雙年展展出。近年策展人包括「超旅程-未來媒體藝術節」(關渡美術館,2012)、「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8)、《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年代》及《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等。
林羿綺

現生活與工作於臺北的林羿綺,曾受過當代藝術與電影製作訓練,其創作聚焦於亞洲地緣政治中的族群離散經驗。透過田野踏查進行記憶與夢境的採集,林羿綺重新編導出個體生命敘事的復魅樣態,在召喚邊緣敘事,進行關於國族、歷史和群眾記憶間的再生產之餘,亦嘗試在創作素材的梳理過程中,擴延、形塑影像創作的多樣性。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2018)、邁阿密Pulse Prize首獎(2019)、高雄獎首獎(2018)、華宇青年獎評委會特獎(2021)等獎項肯定,並受邀於雅加達雙年展(2022)、光州雙年展(2021)、印尼日惹雙年展(2019)展出。
林羿綺

現生活與工作於臺北的林羿綺,曾受過當代藝術與電影製作訓練,其創作聚焦於亞洲地緣政治中的族群離散經驗。透過田野踏查進行記憶與夢境的採集,林羿綺重新編導出個體生命敘事的復魅樣態,在召喚邊緣敘事,進行關於國族、歷史和群眾記憶間的再生產之餘,亦嘗試在創作素材的梳理過程中,擴延、形塑影像創作的多樣性。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2018)、邁阿密Pulse Prize首獎(2019)、高雄獎首獎(2018)、華宇青年獎評委會特獎(2021)等獎項肯定,並受邀於雅加達雙年展(2022)、光州雙年展(2021)、印尼日惹雙年展(2019)展出。
陳瀅如

於2003年獲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行為與錄像藝術碩士學位,透過宇宙學系統,利用占星學、神聖幾何、鍊金術等符號,詮釋社會、歷史中的權力結構,例如人類行為、國家暴力、烏托邦思維與集體意識等議題。在過去幾年,陳瀅如的創作逐漸結合太空科學與神祕學,將宇宙和人類處境進行關連性想像、思考。曾多次獲邀參與上海雙年展(2023、2014)、臺北雙年展(2023、2020、2012)、泰德美術館(2023)、光州雙年展(2021)、《太空奇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21)、《現代驅魔師》及《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等。
陳瀅如

於2003年獲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行為與錄像藝術碩士學位,透過宇宙學系統,利用占星學、神聖幾何、鍊金術等符號,詮釋社會、歷史中的權力結構,例如人類行為、國家暴力、烏托邦思維與集體意識等議題。在過去幾年,陳瀅如的創作逐漸結合太空科學與神祕學,將宇宙和人類處境進行關連性想像、思考。曾多次獲邀參與上海雙年展(2023、2014)、臺北雙年展(2023、2020、2012)、泰德美術館(2023)、光州雙年展(2021)、《太空奇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21)、《現代驅魔師》及《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等。
區秀詒

出生成長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畢業自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電影研究所、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其創作常以現實世界中的神秘史實或人物誌為題,並以虛構的劇情和拼組的影像進行後設文本的擴延,近年開始關注和歷史、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重新想像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和其鄰近)區域的歷史問題意識,同時亦延續對影像生成機制的討論,以機械式電影放映機進行現場表演。近期展覽包括沙迦雙年展(2023)、釜山雙年展(2022)、《海洋與詮釋者》(鳳甲美術館,2022)、《離岸之歌》(廣州時代美術館,2021)等。
區秀詒

出生成長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畢業自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電影研究所、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其創作常以現實世界中的神秘史實或人物誌為題,並以虛構的劇情和拼組的影像進行後設文本的擴延,近年開始關注和歷史、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重新想像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和其鄰近)區域的歷史問題意識,同時亦延續對影像生成機制的討論,以機械式電影放映機進行現場表演。近期展覽包括沙迦雙年展(2023)、釜山雙年展(2022)、《海洋與詮釋者》(鳳甲美術館,2022)、《離岸之歌》(廣州時代美術館,2021)等。
放映須知
*本特別放映及映後座談皆無須報名,自由入場。活動前10分鐘開放入場,欲觀賞之民眾建議提早於活動之前抵達會場,以免影響您與他人的觀賞權益。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本活動之權利,相關異動請詳美術館網站公告。
放映須知
*本特別放映及映後座談皆無須報名,自由入場。活動前10分鐘開放入場,欲觀賞之民眾建議提早於活動之前抵達會場,以免影響您與他人的觀賞權益。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本活動之權利,相關異動請詳美術館網站公告。
提醒:本影片包含暴力、裸露等情節,未滿12歲的兒童建議由成人陪伴觀賞。
提醒:本影片包含暴力、裸露等情節,未滿12歲的兒童建議由成人陪伴觀賞。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