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時基媒體藝術:透過與外部專家合作橋接空缺
Preserving Time-Based Media: Bridging Gap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External Specialists
Andreas Weisser畢業於德國科隆應用科技大學保存與修復學程。自2003年以來他身職時基媒體修護師和音像典藏品的保存經理。他的諮詢工作側重於支持公共和私人收藏,對當代藝術、光藝術、和時基媒體藝術的類比與數位的長期保存和儲藏。2015年,他以兼職身份加入慕尼黑多納研究機構(Doerner Institute),負責保存維護現代繪畫館(Pinakothek der Moderne)和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Museum Brandhorst)的時基媒體藝術典藏。2019年,他與安娜・謝夫勒博士共同創辦了“保存即服務(Preservation as a Service)”。憑藉他們的共同專業知識,在藝術史和保存維護的交叉領域為藝術與文化產業制定整體及可持續的保存策略。他曾在科隆和柏林的應用科記大學講授保存維護課程,以及與謝夫勒博士一起擔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客座講師。從2012年到2014年,擔任德國之聲學院在北非和中東的顧問,及2020年擔任印度歌德學院的顧問。
與談人暨與談講題
Andreas Weisser(時基媒體藝術作品保存顧問)
保存時基媒體藝術:透過與外部專家合作橋接空缺
Preserving Time-Based Media: Bridging Gap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External Specialists
與談人簡介
Andreas Weisser畢業於德國科隆應用科技大學保存與修復學程。自2003年以來他身職時基媒體修護師和音像典藏品的保存經理。他的諮詢工作側重於支持公共和私人收藏,對當代藝術、光藝術、和時基媒體藝術的類比與數位的長期保存和儲藏。2015年,他以兼職身份加入慕尼黑多納研究機構(Doerner Institute),負責保存維護現代繪畫館(Pinakothek der Moderne)和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Museum Brandhorst)的時基媒體藝術典藏。2019年,他與安娜・謝夫勒博士共同創辦了“保存即服務(Preservation as a Service)”。憑藉他們的共同專業知識,在藝術史和保存維護的交叉領域為藝術與文化產業制定整體及可持續的保存策略。他曾在科隆和柏林的應用科記大學講授保存維護課程,以及與謝夫勒博士一起擔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客座講師。從2012年到2014年,擔任德國之聲學院在北非和中東的顧問,及2020年擔任印度歌德學院的顧問。
Alexandre Michaan(媒體藝術修護師)
法國博物館中有關媒體藝術的保存與典藏品管理的挑戰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art conservation and collection management in French museums
Alexandre Michaan是一位在巴黎工作的媒體藝術修護師。在法國文化遺產國家學院畢業後,他曾在阿姆斯特丹LIMA的修護實驗室進行短期停留,主要從事對於基於CD-ROM的過時軟體藝術品的修護工作。自2013年以來,他一直專注於維護因技術過時而受到威脅的影像及音像藝術品。目前,他作為一名研究人員,正在聖艾蒂安大學(Université de Saint-Etienne)攻讀關於媒體藝術品保存檔案化的博士學位。在過去的幾年裡,他曾在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工作,負責錄像藏品的數位化工作,以及對克里斯·馬可(Chris Marker)的錄像和電腦裝置作品《Zapping Zone》的保存研究。
Alexandre Michaan(媒體藝術修護師)
法國博物館中有關媒體藝術的保存與典藏品管理的挑戰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art conservation and collection management in French museums
Alexandre Michaan是一位在巴黎工作的媒體藝術修護師。在法國文化遺產國家學院畢業後,他曾在阿姆斯特丹LIMA的修護實驗室進行短期停留,主要從事對於基於CD-ROM的過時軟體藝術品的修護工作。自2013年以來,他一直專注於維護因技術過時而受到威脅的影像及音像藝術品。目前,他作為一名研究人員,正在聖艾蒂安大學(Université de Saint-Etienne)攻讀關於媒體藝術品保存檔案化的博士學位。在過去的幾年裡,他曾在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工作,負責錄像藏品的數位化工作,以及對克里斯·馬可(Chris Marker)的錄像和電腦裝置作品《Zapping Zone》的保存研究。
謝宜樺(關渡美術館典藏展覽組專員)
留下SOP:關渡美術館媒體作品典藏初學之路
Please Keep the SOP: A Beginner's Trajectory to Collecting Media Art Works in the KdMoFA
「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四年回顧 - 在地的機會與限制
4 Years of the Save Media Art Project - Opportunity and Restriction from the field of Taiwan
現任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國際交流主任,及時基媒體助理修護師於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藝術蒐藏館(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2022年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新媒體與數位資訊保存維護」碩士學程,學習期間分別於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藝術蒐藏館(Kunstsammlung NRW)、卡爾斯魯厄媒體藝術中心(ZKM)、及荷蘭媒體藝術研究機構 LIMA 擔任媒體藝術與數位藝術保存維護實習生。2013年於臺灣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畢業後,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專案助理、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技術組組員。目前關注於數位與類比媒體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與修復實作。
林子荃(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國際交流主任/時基媒體助理修護師)
「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四年回顧 - 在地的機會與限制
4 Years of the Save Media Art Project - Opportunity and Restriction from the field of Taiwan
現任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國際交流主任,及時基媒體助理修護師於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藝術蒐藏館(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2022年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新媒體與數位資訊保存維護」碩士學程,學習期間分別於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藝術蒐藏館(Kunstsammlung NRW)、卡爾斯魯厄媒體藝術中心(ZKM)、及荷蘭媒體藝術研究機構 LIMA 擔任媒體藝術與數位藝術保存維護實習生。2013年於臺灣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畢業後,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專案助理、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技術組組員。目前關注於數位與類比媒體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與修復實作。
主持人
主持人簡介
陳禹先(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主持人/獨立研究者)
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主持人,現為居住於台灣的獨立時基媒體藝術及原生數位文化資產保存倡議者。曾任香港Mplus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副數位與媒體藝術修護師,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專案人員;2022年獲傅爾布萊特學人獎助,駐館於美國紐約MoMA及Rhizome進行媒體藝術保存研究。接觸媒體藝術保存的契機,來自於2014年在荷蘭Mediamatic擔任CD-Rom藝術作品檔案人員(Cd-Rom Art Archivist)的經驗。
主持人
陳禹先(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主持人/獨立研究者)
主持人簡介
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主持人,現為居住於台灣的獨立時基媒體藝術及原生數位文化資產保存倡議者。曾任香港Mplus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副數位與媒體藝術修護師,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專案人員;2022年獲傅爾布萊特學人獎助,駐館於美國紐約MoMA及Rhizome進行媒體藝術保存研究。接觸媒體藝術保存的契機,來自於2014年在荷蘭Mediamatic擔任CD-Rom藝術作品檔案人員(Cd-Rom Art Archivist)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