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
【林惺嶽與當代美術思潮】大師對談會花絮
公告日期 2008.03.26
活動日期 _
2008/03/26
活動費用 _
免費
活動名稱:【林惺嶽與當代美術思潮】大師對談會
活動時間:2008/3/26(三)13:30-15:00
活動地點: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F215教室
參與對象:校內師生及一般民眾
主 講 人:林惺嶽教授與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蔡昭儀女士
活動內容:配合關渡美術館展覽檔期【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特邀林惺嶽教授親臨現場講述其創作歷程。同時,安排曾策劃林惺嶽首次回顧展的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蔡昭儀女士,前來分享策展過程中點點滴滴,和當日與會者一同深入林教授的藝術世界。
3/26【林惺嶽與當代美術思潮】大師對談會現場實錄
展覽緣起
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的蔡昭儀,其研究觸角橫跨了台灣與亞洲的當代藝術,她離開母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多年之後兌現所學,一手促成林惺嶽創作生涯中的首次回顧展。蔡昭儀表示,當年的恩師,如今仍是以開放與包容的態度,才讓整個展出方向可以順利定案。她將利用老師創作歷程中的起承變化,來作為主題之間的分野,並在關渡美術館的展出場域裡以三個區塊進行規劃。
首先,【鄉關何處—在超現實中獨立蒼茫】代表第一個創作階段,這個主題的構想源自於老師近年來的一幅創作,畫中老鷹散發出獨立且蒼茫的氣息,彷彿可以被視為創作者自身的另一種表述。而回顧其創作脈絡上的跳躍性走向,從六、七零年代的超現實表現,八、九零年代的自然繹寫,到了兩千年之後又轉向超現實。假如說藝術家都有複製自己的傾向,則林惺嶽並不在此假設內,無論在意象和構圖上他都有明顯的轉化,也足以說明其對不同時期歷史所投注的關懷。第二部分,【夢土記寫—自然意境與土地經驗】,此階段開始出現大量取材自台灣在地生態的作品,通常以大尺幅的畫布來意寫山川與巨石,將焦點放在土地奧意的思考上。最後,第三部分【歸鄉—建構棲居的詩學】,則展現對生命中所有苦難的超脫。此際,以人物作為描繪主題的比例大幅增加,經由畫筆側寫出作者探討與詮釋周圍人事物的過程。臺灣文史學研究者陳芳明對此還曾撰文讚嘆,認為林惺嶽將超現實意境帶進台灣山水,對台灣這幾十年的歷史風雲變化提出了註腳。
歷史鑄造了林惺嶽的創作觀
生於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顛覆並沒有對幼童時期的林惺嶽造成多大困擾,直到他就讀於台中一中中學階段,經由校內定期刊物才大量接觸冷戰和二次大戰的論述。當時曾萌生的一個矛盾是:究竟日治時代的出征者是為國捐軀或者為敵人打仗?
戰後,世界面臨新秩序的重建,美、德諸國皆有《名將回憶錄》的問世,同時還有沸沸揚揚的戰後審判開跑。然而,此時所謂公平與正義尺度似乎是由戰勝國來掌握,同時,歷史文化範疇中的發言權也面臨交棒。以藝術史的發展為例,戰後美國開始轉向抽象表現主義風格,並且利用其經濟與軍事上的霸權來推行這種視覺語彙。而以顛覆歐洲藝術為目標的文化馬歇爾計畫,首先在戰敗國德國得到迴響,當時的德國熱衷於國際化,還曾舉辦卡塞爾文獻大展大力表揚抽象表現主義。
孤獨的況味—和世界潮流對抗
林惺嶽從1950年代開始從事創作,正逢崇尚視覺語言純粹化的新秩序方興未艾之際。他曾在聯展畫過兩幅這類的作品,也順利的找到買主,更促使其體認到潮流的盲目性。從美國行動藝術開創者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未辦展先走紅的現象看來,足以說明當時的美國已有能力製造藝術英雄,對此,他始終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應該要勇於為民眾發聲,即支持“前衛藝術等同於前鋒部隊”的說法,而這樣的理念,也導致其在藝術創作路途中總是踽踽獨行,孤鷹一般。
一開始是被迫孤獨,隨後則是勇於孤獨,末了開始享受孤獨。林惺嶽的創作回顧展雖定名為“歸鄉”,但事實上,他仍在持續探索與沈潛,這是一條還未走到終點的尋根之路。同行的路上,他不忘提醒後輩,務必揚棄國際評價、珍視作品與觀者間的溝通,提出屬於這一代的新品味與新思考!
(文/關渡美術館實習生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一年級 楊佳蓉)
活動名稱:【林惺嶽與當代美術思潮】大師對談會
活動時間:2008/3/26(三)13:30-15:00
活動地點: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F215教室
參與對象:校內師生及一般民眾
主 講 人:林惺嶽教授與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蔡昭儀女士
活動內容:配合關渡美術館展覽檔期【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特邀林惺嶽教授親臨現場講述其創作歷程。同時,安排曾策劃林惺嶽首次回顧展的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蔡昭儀女士,前來分享策展過程中點點滴滴,和當日與會者一同深入林教授的藝術世界。
3/26【林惺嶽與當代美術思潮】大師對談會現場實錄
展覽緣起
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的蔡昭儀,其研究觸角橫跨了台灣與亞洲的當代藝術,她離開母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多年之後兌現所學,一手促成林惺嶽創作生涯中的首次回顧展。蔡昭儀表示,當年的恩師,如今仍是以開放與包容的態度,才讓整個展出方向可以順利定案。她將利用老師創作歷程中的起承變化,來作為主題之間的分野,並在關渡美術館的展出場域裡以三個區塊進行規劃。
首先,【鄉關何處—在超現實中獨立蒼茫】代表第一個創作階段,這個主題的構想源自於老師近年來的一幅創作,畫中老鷹散發出獨立且蒼茫的氣息,彷彿可以被視為創作者自身的另一種表述。而回顧其創作脈絡上的跳躍性走向,從六、七零年代的超現實表現,八、九零年代的自然繹寫,到了兩千年之後又轉向超現實。假如說藝術家都有複製自己的傾向,則林惺嶽並不在此假設內,無論在意象和構圖上他都有明顯的轉化,也足以說明其對不同時期歷史所投注的關懷。第二部分,【夢土記寫—自然意境與土地經驗】,此階段開始出現大量取材自台灣在地生態的作品,通常以大尺幅的畫布來意寫山川與巨石,將焦點放在土地奧意的思考上。最後,第三部分【歸鄉—建構棲居的詩學】,則展現對生命中所有苦難的超脫。此際,以人物作為描繪主題的比例大幅增加,經由畫筆側寫出作者探討與詮釋周圍人事物的過程。臺灣文史學研究者陳芳明對此還曾撰文讚嘆,認為林惺嶽將超現實意境帶進台灣山水,對台灣這幾十年的歷史風雲變化提出了註腳。
歷史鑄造了林惺嶽的創作觀
生於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顛覆並沒有對幼童時期的林惺嶽造成多大困擾,直到他就讀於台中一中中學階段,經由校內定期刊物才大量接觸冷戰和二次大戰的論述。當時曾萌生的一個矛盾是:究竟日治時代的出征者是為國捐軀或者為敵人打仗?
戰後,世界面臨新秩序的重建,美、德諸國皆有《名將回憶錄》的問世,同時還有沸沸揚揚的戰後審判開跑。然而,此時所謂公平與正義尺度似乎是由戰勝國來掌握,同時,歷史文化範疇中的發言權也面臨交棒。以藝術史的發展為例,戰後美國開始轉向抽象表現主義風格,並且利用其經濟與軍事上的霸權來推行這種視覺語彙。而以顛覆歐洲藝術為目標的文化馬歇爾計畫,首先在戰敗國德國得到迴響,當時的德國熱衷於國際化,還曾舉辦卡塞爾文獻大展大力表揚抽象表現主義。
孤獨的況味—和世界潮流對抗
林惺嶽從1950年代開始從事創作,正逢崇尚視覺語言純粹化的新秩序方興未艾之際。他曾在聯展畫過兩幅這類的作品,也順利的找到買主,更促使其體認到潮流的盲目性。從美國行動藝術開創者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未辦展先走紅的現象看來,足以說明當時的美國已有能力製造藝術英雄,對此,他始終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應該要勇於為民眾發聲,即支持“前衛藝術等同於前鋒部隊”的說法,而這樣的理念,也導致其在藝術創作路途中總是踽踽獨行,孤鷹一般。
一開始是被迫孤獨,隨後則是勇於孤獨,末了開始享受孤獨。林惺嶽的創作回顧展雖定名為“歸鄉”,但事實上,他仍在持續探索與沈潛,這是一條還未走到終點的尋根之路。同行的路上,他不忘提醒後輩,務必揚棄國際評價、珍視作品與觀者間的溝通,提出屬於這一代的新品味與新思考!
(文/關渡美術館實習生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一年級 楊佳蓉)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個人資料使用同意書
關渡美術館(以下稱本館)網站進行活動報名時,為落實個人資料之保護,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規定進行蒐集前之告知,您同意以下內容並於勾選同意後進行下一步。
▍個資聲明
本館遵守中華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您所填寫之聯絡資訊僅供本館溝通或公務之聯繫,保障用戶隱私權益,保證不對外公開或移作其他目的使用,您在本館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館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
▍報名切結
本人所提供相關資料,確實無誤,並同意依照貴館檔期、展覽之安排及簡章之規定辦理。
當您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時,即表示您願意以電子文件之方式行使法律所賦予同意之權利,並具有書面同意之效果
關渡美術館(以下稱本館)網站進行活動報名時,為落實個人資料之保護,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規定進行蒐集前之告知,您同意以下內容並於勾選同意後進行下一步。
▍個資聲明
本館遵守中華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您所填寫之聯絡資訊僅供本館溝通或公務之聯繫,保障用戶隱私權益,保證不對外公開或移作其他目的使用,您在本館網站活動的個人隱私權,本館網站絕對尊重並予以保護。
▍報名切結
本人所提供相關資料,確實無誤,並同意依照貴館檔期、展覽之安排及簡章之規定辦理。
當您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時,即表示您願意以電子文件之方式行使法律所賦予同意之權利,並具有書面同意之效果
登入
申辦帳號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報名前請先登入,如果您尚未擁有帳號,請先點選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您可以點選 "開始報名" ,完成報名流程後,系統會自動為您建立本網帳號。
開始報名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報名名單
報名限額
0
人,目前報名人數
0
人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