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關渡美術館

:::
睡夢廢墟間-小泉明郎個展
2025.11.14~2026.02.15
10:00 - 17:00
關渡美術館二、三樓展覽廳
展覽介紹
「睡夢廢墟間」
一展揭示出小泉明郎藉由「意識」的虛實交錯並置,進而賦予其政治性與集體記憶的維度。《天使的證言》由時年99歲抗日戰爭老兵近藤一的訪談,與11位日本年輕人逐字背誦近藤的原始證詞所構成,小泉以兩部長度不同、於循環播放中不斷錯時的影像,召喚被遺忘的歷史的再意識。

其最新作品《溶肉》中,藝術家運用人工智慧程式,以「這是一部關於人們逐漸失去自由意志的悲劇電影。」為提示語,反覆輸入至過去催眠療法的黑白照片,透過每隔五秒一次的循環回饋,生成為一部如夢境般混亂的電影。而由AI所生成的旁白,則使整部電影猶若某種AI的「意識流」。

五頻道作品《弔祭未來的死者》由藝術家執導,與20位日本年輕人所共同完成的表演影像。於為期兩天的工作坊中,儀式化一位日本自衛隊士兵的人生講述,並據此展開對社會政治需求與個體生命、自由之間的意識辯證。

「睡夢廢墟間」將長期被隱藏、壓抑且難以言說的記憶,化為介於睡夢與現實之間的意識張弛,而作為全展的遠景的《弔祭未來的死者》,則在脆弱、威權與身分的虛實交錯中,揭露對集體暴力與國家機器的批判。
展覽介紹
「睡夢廢墟間」
一展揭示出小泉明郎藉由「意識」的虛實交錯並置,進而賦予其政治性與集體記憶的維度。《天使的證言》由時年99歲抗日戰爭老兵近藤一的訪談,與11位日本年輕人逐字背誦近藤的原始證詞所構成,小泉以兩部長度不同、於循環播放中不斷錯時的影像,召喚被遺忘的歷史的再意識。

其最新作品《溶肉》中,藝術家運用人工智慧程式,以「這是一部關於人們逐漸失去自由意志的悲劇電影。」為提示語,反覆輸入至過去催眠療法的黑白照片,透過每隔五秒一次的循環回饋,生成為一部如夢境般混亂的電影。而由AI所生成的旁白,則使整部電影猶若某種AI的「意識流」。

五頻道作品《弔祭未來的死者》由藝術家執導,與20位日本年輕人所共同完成的表演影像。於為期兩天的工作坊中,儀式化一位日本自衛隊士兵的人生講述,並據此展開對社會政治需求與個體生命、自由之間的意識辯證。

「睡夢廢墟間」將長期被隱藏、壓抑且難以言說的記憶,化為介於睡夢與現實之間的意識張弛,而作為全展的遠景的《弔祭未來的死者》,則在脆弱、威權與身分的虛實交錯中,揭露對集體暴力與國家機器的批判。
藝術家簡介
小泉明郎
1976年生於日本,目前居住並工作於橫濱。他以實驗錄像裝置與沉浸式創作而享譽國際。其藝術實踐經常探討私人情感與集體記憶間的張力,並檢視政治的、文化的,或是技術性的權力體系如何塑造影響個體。小泉的創作跨越錄像、繪畫、雕塑,近年更延伸至虛擬實境(VR)與人工智慧(AI)等媒介,持續引導觀者進入心理性的場域,使脆弱、權威與身份等議題受到考驗。他的實驗性 VR 劇場作品〈Prometheus Bound〉榮獲第24屆日本媒體藝術祭藝術部門大獎;2021年,更獲得英國卡地夫 Artes Mundi 藝術獎。
他的重要個展包括:〈生命劇場〉(德龐美術館,2025)、〈好機器 壞機器〉(Annet Gelink Gallery,2023)、〈戰地〉(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2019)、〈戰地〉(邁阿密佩雷茲藝術博物館,2018)、〈失敗的沉默肖像〉(墨西哥城當代藝術大學博物館MUAC,2015),以及「專案系列99:小泉明郎」(MoMA,2013)。
近期的聯展則包括:第14屆光州雙年展(2023)、〈傾聽地球轉動的聲音〉(森美術館,2022)、愛知三年展(2019)、沙迦雙年展14(2018)、第12屆上海雙年展(2018)以及第9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8)。

藝術家簡介
小泉明郎
1976年生於日本,目前居住並工作於橫濱。他以實驗錄像裝置與沉浸式創作而享譽國際。其藝術實踐經常探討私人情感與集體記憶間的張力,並檢視政治的、文化的,或是技術性的權力體系如何塑造影響個體。小泉的創作跨越錄像、繪畫、雕塑,近年更延伸至虛擬實境(VR)與人工智慧(AI)等媒介,持續引導觀者進入心理性的場域,使脆弱、權威與身份等議題受到考驗。他的實驗性 VR 劇場作品〈Prometheus Bound〉榮獲第24屆日本媒體藝術祭藝術部門大獎;2021年,更獲得英國卡地夫 Artes Mundi 藝術獎。
他的重要個展包括:〈生命劇場〉(德龐美術館,2025)、〈好機器 壞機器〉(Annet Gelink Gallery,2023)、〈戰地〉(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2019)、〈戰地〉(邁阿密佩雷茲藝術博物館,2018)、〈失敗的沉默肖像〉(墨西哥城當代藝術大學博物館MUAC,2015),以及「專案系列99:小泉明郎」(MoMA,2013)。
近期的聯展則包括:第14屆光州雙年展(2023)、〈傾聽地球轉動的聲音〉(森美術館,2022)、愛知三年展(2019)、沙迦雙年展14(2018)、第12屆上海雙年展(2018)以及第9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8)。

作品介紹
《溶肉》

單頻道 AI 生成黑白影像
7小時
2025
小泉明郎於其最新作品 《Soluble Meat》中運用一款名為「Luma Dream Machine」的人工智慧程式。藝術家首先將一些過去催眠療程的黑白照片輸入至 AI 程式,並給予以下提示語:「這是一部關於人們逐漸失去自由意志的悲劇電影。」接著,小泉再將由演算法生成的合成影像反覆回饋至同一程式,並持續輸入相同的提示。透過每隔五秒一次的循環,最終生成為一部電影:其中充斥著緩慢發生、卻難以理解的事件。這些場景既熟悉又陌生,宛如夢境般混亂,缺乏任何邏輯支撐。

這些奇異的錄像片段另被輸入至「Google Gemini」AI 程式,以生成旁白。儘管小泉將這部作品視為某種 AI 的「意識流」,他仍強調輸入與決策的背後始終有「人」的存在。

這部錄像作品讓人聯想到「自動書寫」:一百年前超現實主義者曾藉此方法試圖進入潛意識的深處。
作品介紹
《溶肉》

單頻道 AI 生成黑白影像
7小時
2025
小泉明郎於其最新作品 《Soluble Meat》中運用一款名為「Luma Dream Machine」的人工智慧程式。藝術家首先將一些過去催眠療程的黑白照片輸入至 AI 程式,並給予以下提示語:「這是一部關於人們逐漸失去自由意志的悲劇電影。」接著,小泉再將由演算法生成的合成影像反覆回饋至同一程式,並持續輸入相同的提示。透過每隔五秒一次的循環,最終生成為一部電影:其中充斥著緩慢發生、卻難以理解的事件。這些場景既熟悉又陌生,宛如夢境般混亂,缺乏任何邏輯支撐。

這些奇異的錄像片段另被輸入至「Google Gemini」AI 程式,以生成旁白。儘管小泉將這部作品視為某種 AI 的「意識流」,他仍強調輸入與決策的背後始終有「人」的存在。

這部錄像作品讓人聯想到「自動書寫」:一百年前超現實主義者曾藉此方法試圖進入潛意識的深處。
《天使的證言》

三頻道彩色影像、檔案文件,
訪談影像:30 分鐘、表演:47 分鐘
2019。
本作以一位99歲的抗日戰爭老兵-近藤一的訪談為基底。

近藤是少數為其在戰爭期間犯下的罪行作證的軍人之一,包括殺害平民和輪姦婦女。訪談中,近藤幾乎已不記得過去證詞中的大部分內容。

搭配訪談影像,藝術家邀請11位日本年輕人(年齡從16歲到26歲不等)逐字背誦近藤的原始證詞,並結合文字創作了表演。

兩部影像於展出時並置,然而由於影像的長度不同,它們於循環播放時的組合也未曾相同,因而指向以不斷探索新的方式,呈現那些幾乎被個人和集體意識遺忘的歷史。
《天使的證言》

三頻道彩色影像、檔案文件,
訪談影像:30 分鐘、表演:47 分鐘
2019。
本作以一位99歲的抗日戰爭老兵-近藤一的訪談為基底。

近藤是少數為其在戰爭期間犯下的罪行作證的軍人之一,包括殺害平民和輪姦婦女。訪談中,近藤幾乎已不記得過去證詞中的大部分內容。

搭配訪談影像,藝術家邀請11位日本年輕人(年齡從16歲到26歲不等)逐字背誦近藤的原始證詞,並結合文字創作了表演。

兩部影像於展出時並置,然而由於影像的長度不同,它們於循環播放時的組合也未曾相同,因而指向以不斷探索新的方式,呈現那些幾乎被個人和集體意識遺忘的歷史。
《弔祭未來的死者》

五頻道彩色影像
49 分 48 秒
2019
本作為小泉明郎與 20 位日本年輕人於為期兩天的工作坊中的表演影像。第一天 ,由一位日本自衛隊士兵講述其工作、經歷、動機以及人生,並據此展開對從軍的意義、為什麼需要軍隊等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當天最後,參與者需做出一紙自我犧牲的聲明。

他們必須撰寫以下其中一句:
「我願為__犧牲我的生命,因為……」

「我永遠不會犧牲我的生命,因為……」

於工作坊的第二天, 全體則共同創造了一場暗示集體處決場景的儀式,於其中公開表達每人對自我犧牲所做出的聲明。
《弔祭未來的死者》

五頻道彩色影像
49 分 48 秒
2019
本作為小泉明郎與 20 位日本年輕人於為期兩天的工作坊中的表演影像。第一天 ,由一位日本自衛隊士兵講述其工作、經歷、動機以及人生,並據此展開對從軍的意義、為什麼需要軍隊等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當天最後,參與者需做出一紙自我犧牲的聲明。

他們必須撰寫以下其中一句:
「我願為__犧牲我的生命,因為……」

「我永遠不會犧牲我的生命,因為……」

於工作坊的第二天, 全體則共同創造了一場暗示集體處決場景的儀式,於其中公開表達每人對自我犧牲所做出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