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茂
李德茂
Te-Mao Lee
2021.10.15~2021.11.15
1 1/2藝術家工作室
藝術家簡介
進駐計畫
李德茂,目前居住於花蓮。為藝術家、獨立策展人、藝術機構主持人。自2017年開始以錄像發表作品,2018年起嘗試從事策展,策劃了2018寶藏巖光節、2019斷層藝術節、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等展覽,並於2019年成立志哈克藝術實驗場,試圖在花蓮形成一個以藝術優先為原則的流動方式。基於物理學、哲學、藝術背景,在 2018 寶藏巖光節中開始發展重力波相關的藝術想像,游移在純粹理性思維的科學實證和可感經驗的感性邏輯之間,尋找兩者的關連及斷裂。

學歷
2007,碩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高雄市,台灣。

經歷
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主持人。
北角工作室,負責人。

個展
2021,《重力波》,小藝埕,台北市,台灣。
2018,「錄像萬歲!」,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台灣。
2017,「李德茂個展」,竹圍工作室及看巷小二樓空間,新北市及花蓮市,台灣。
2005,「對話─李德茂個展」,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聯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21,《每個人都有坐著說一個故事的權利,但不是必須的》,OCAC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台北市,台灣。
2020,《菜市展》,中華市場,花蓮市,台灣。
2018,《2018南瀛獎得獎作品展》,新營文化中心,台南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2018,《2018 台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2017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YICCA Final Exhibition》,The Rooster Gallery,維爾紐斯,立陶宛。
2005,「斤兵馬豆」,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策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花蓮美崙溪畔及璞石咖啡館3F,花蓮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獲獎及補助
2019,《重力波》,國藝會視覺藝術類創作補助,台灣。
2019-,志哈克藝術實驗場(北角工作室),國藝會藝文環境發展類補助,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提名。
2018,《維爾尼亞河》,南瀛獎,新媒體類,入選,台灣。
2017,《向Gursky致敬》,YICCA國際藝術家競賽,不分類,入選,義大利。

進駐計畫:
1.駐館前期,將於工作室架設作品《重力波》,透過此一與廣義相對論相銜接之作品計畫,吸引有興趣的北藝大師生前來交流。可藉此探討近代物理學及藝術觀點。(作品說明如下)
2.進行《重力波》作品計畫下一個階段的前期工作。
3.提供近年來的花蓮經驗,包括志哈克藝術實驗場、策展及藝術觀察。

重力波是能量的漣漪,從遙遠的宇宙傳了好幾億年來到地球,被LIGO的科學家偵測到。它改變的是空間本身,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描述。

空間是絕對的、相對的、可感知的,是相對論裡時空相關性的一部分。重力波是黑洞或中子星相互吞噬時釋放出來的能量,科學家透過干涉原理偵測空間的變動,從2015年第一次測到重力波開始,至今已經發現十餘次重力波經過地球。這一宇宙中的常態現象,使我們所處的空間每隔一陣子就會極微幅的晃一下。

作品透過重組後的干涉現象反映出可感空間的晃動,在空間性和物理空間之間搭建某種感性經驗上的關係。伴隨物理學揭露的空間本質,可感的空間經驗發生變異,重構出一種如巴什拉所述「認識論斷裂」般的空間性。當物理學再次往前走了一步去碰觸空間的本質,廣義相對論精準描述了時空的原貌,回到直接的現場經驗,是否將交織疊加出一個尚未能描述的空間領域?

記錄影片:
https://youtu.be/7dAO1UXaKCE
藝術家簡介
李德茂,目前居住於花蓮。為藝術家、獨立策展人、藝術機構主持人。自2017年開始以錄像發表作品,2018年起嘗試從事策展,策劃了2018寶藏巖光節、2019斷層藝術節、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等展覽,並於2019年成立志哈克藝術實驗場,試圖在花蓮形成一個以藝術優先為原則的流動方式。基於物理學、哲學、藝術背景,在 2018 寶藏巖光節中開始發展重力波相關的藝術想像,游移在純粹理性思維的科學實證和可感經驗的感性邏輯之間,尋找兩者的關連及斷裂。

學歷
2007,碩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高雄市,台灣。

經歷
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主持人。
北角工作室,負責人。

個展
2021,《重力波》,小藝埕,台北市,台灣。
2018,「錄像萬歲!」,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台灣。
2017,「李德茂個展」,竹圍工作室及看巷小二樓空間,新北市及花蓮市,台灣。
2005,「對話─李德茂個展」,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聯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21,《每個人都有坐著說一個故事的權利,但不是必須的》,OCAC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台北市,台灣。
2020,《菜市展》,中華市場,花蓮市,台灣。
2018,《2018南瀛獎得獎作品展》,新營文化中心,台南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2018,《2018 台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2017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YICCA Final Exhibition》,The Rooster Gallery,維爾紐斯,立陶宛。
2005,「斤兵馬豆」,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策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花蓮美崙溪畔及璞石咖啡館3F,花蓮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獲獎及補助
2019,《重力波》,國藝會視覺藝術類創作補助,台灣。
2019-,志哈克藝術實驗場(北角工作室),國藝會藝文環境發展類補助,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提名。
2018,《維爾尼亞河》,南瀛獎,新媒體類,入選,台灣。
2017,《向Gursky致敬》,YICCA國際藝術家競賽,不分類,入選,義大利。

進駐計畫
進駐計畫:
1.駐館前期,將於工作室架設作品《重力波》,透過此一與廣義相對論相銜接之作品計畫,吸引有興趣的北藝大師生前來交流。可藉此探討近代物理學及藝術觀點。(作品說明如下)
2.進行《重力波》作品計畫下一個階段的前期工作。
3.提供近年來的花蓮經驗,包括志哈克藝術實驗場、策展及藝術觀察。

重力波是能量的漣漪,從遙遠的宇宙傳了好幾億年來到地球,被LIGO的科學家偵測到。它改變的是空間本身,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描述。

空間是絕對的、相對的、可感知的,是相對論裡時空相關性的一部分。重力波是黑洞或中子星相互吞噬時釋放出來的能量,科學家透過干涉原理偵測空間的變動,從2015年第一次測到重力波開始,至今已經發現十餘次重力波經過地球。這一宇宙中的常態現象,使我們所處的空間每隔一陣子就會極微幅的晃一下。

作品透過重組後的干涉現象反映出可感空間的晃動,在空間性和物理空間之間搭建某種感性經驗上的關係。伴隨物理學揭露的空間本質,可感的空間經驗發生變異,重構出一種如巴什拉所述「認識論斷裂」般的空間性。當物理學再次往前走了一步去碰觸空間的本質,廣義相對論精準描述了時空的原貌,回到直接的現場經驗,是否將交織疊加出一個尚未能描述的空間領域?

記錄影片:
https://youtu.be/7dAO1UXaKCE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