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facebook連結(另開視窗)
instagram連結(另開視窗)
youtube連結(另開視窗)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網站導覽
選單
繁中
/
EN
搜尋
會員
導覽服務
關於美術館
最新消息
美術館簡介
美術館紀事
館長介紹
參觀與交通資訊
空間與設備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導覽服務
志工服務
實習計畫
駐館計畫資料庫
當期駐館藝術家
歷屆駐館藝術家
駐館合作單位
駐館計畫報名
歷年駐館成果紀錄
典藏
出版
關渡美術館之友
登入
申辦帳號
帳號
(必填)
密碼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登入
記住我的帳號
忘記密碼
親愛的訪客 您好:
填完資料後即可享有會員服務,
我們誠摯的歡迎您。
開始申請
回到首頁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登入帳號與電子信箱,我們會把密碼E-mail給您,取得密碼後再重新登入即可。
若您也不記得帳號,麻煩請至「
聯絡我們
」填寫基本資料,客服人員確認後,將會用E-mail通知您的帳號及密碼,謝謝您!
登入帳號
(必填)
電子信箱
(必填)
驗證碼
(必填)
更換
語音播放
確認送出
回上頁
關閉
回上頁
:::
李德茂
Te-Mao Lee
2021.10.15~2021.11.15
1 1/2藝術家工作室
藝術家簡介
進駐計畫
李德茂,目前居住於花蓮。為藝術家、獨立策展人、藝術機構主持人。自2017年開始以錄像發表作品,2018年起嘗試從事策展,策劃了2018寶藏巖光節、2019斷層藝術節、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等展覽,並於2019年成立志哈克藝術實驗場,試圖在花蓮形成一個以藝術優先為原則的流動方式。基於物理學、哲學、藝術背景,在 2018 寶藏巖光節中開始發展重力波相關的藝術想像,游移在純粹理性思維的科學實證和可感經驗的感性邏輯之間,尋找兩者的關連及斷裂。
學歷
2007,碩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高雄市,台灣。
經歷
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主持人。
北角工作室,負責人。
個展
2021,《重力波》,小藝埕,台北市,台灣。
2018,「錄像萬歲!」,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台灣。
2017,「李德茂個展」,竹圍工作室及看巷小二樓空間,新北市及花蓮市,台灣。
2005,「對話─李德茂個展」,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聯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21,《每個人都有坐著說一個故事的權利,但不是必須的》,OCAC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台北市,台灣。
2020,《菜市展》,中華市場,花蓮市,台灣。
2018,《2018南瀛獎得獎作品展》,新營文化中心,台南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2018,《2018 台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2017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YICCA Final Exhibition》,The Rooster Gallery,維爾紐斯,立陶宛。
2005,「斤兵馬豆」,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策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花蓮美崙溪畔及璞石咖啡館3F,花蓮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獲獎及補助
2019,《重力波》,國藝會視覺藝術類創作補助,台灣。
2019-,志哈克藝術實驗場(北角工作室),國藝會藝文環境發展類補助,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提名。
2018,《維爾尼亞河》,南瀛獎,新媒體類,入選,台灣。
2017,《向Gursky致敬》,YICCA國際藝術家競賽,不分類,入選,義大利。
進駐計畫:
1.駐館前期,將於工作室架設作品《重力波》,透過此一與廣義相對論相銜接之作品計畫,吸引有興趣的北藝大師生前來交流。可藉此探討近代物理學及藝術觀點。(作品說明如下)
2.進行《重力波》作品計畫下一個階段的前期工作。
3.提供近年來的花蓮經驗,包括志哈克藝術實驗場、策展及藝術觀察。
重力波是能量的漣漪,從遙遠的宇宙傳了好幾億年來到地球,被LIGO的科學家偵測到。它改變的是空間本身,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描述。
空間是絕對的、相對的、可感知的,是相對論裡時空相關性的一部分。重力波是黑洞或中子星相互吞噬時釋放出來的能量,科學家透過干涉原理偵測空間的變動,從2015年第一次測到重力波開始,至今已經發現十餘次重力波經過地球。這一宇宙中的常態現象,使我們所處的空間每隔一陣子就會極微幅的晃一下。
作品透過重組後的干涉現象反映出可感空間的晃動,在空間性和物理空間之間搭建某種感性經驗上的關係。伴隨物理學揭露的空間本質,可感的空間經驗發生變異,重構出一種如巴什拉所述「認識論斷裂」般的空間性。當物理學再次往前走了一步去碰觸空間的本質,廣義相對論精準描述了時空的原貌,回到直接的現場經驗,是否將交織疊加出一個尚未能描述的空間領域?
記錄影片:
https://youtu.be/7dAO1UXaKCE
藝術家簡介
李德茂,目前居住於花蓮。為藝術家、獨立策展人、藝術機構主持人。自2017年開始以錄像發表作品,2018年起嘗試從事策展,策劃了2018寶藏巖光節、2019斷層藝術節、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等展覽,並於2019年成立志哈克藝術實驗場,試圖在花蓮形成一個以藝術優先為原則的流動方式。基於物理學、哲學、藝術背景,在 2018 寶藏巖光節中開始發展重力波相關的藝術想像,游移在純粹理性思維的科學實證和可感經驗的感性邏輯之間,尋找兩者的關連及斷裂。
學歷
2007,碩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高雄市,台灣。
經歷
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主持人。
北角工作室,負責人。
個展
2021,《重力波》,小藝埕,台北市,台灣。
2018,「錄像萬歲!」,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台灣。
2017,「李德茂個展」,竹圍工作室及看巷小二樓空間,新北市及花蓮市,台灣。
2005,「對話─李德茂個展」,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聯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21,《每個人都有坐著說一個故事的權利,但不是必須的》,OCAC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台北市,台灣。
2020,《菜市展》,中華市場,花蓮市,台灣。
2018,《2018南瀛獎得獎作品展》,新營文化中心,台南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2018,《2018 台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2017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市,台灣。
2017,《YICCA Final Exhibition》,The Rooster Gallery,維爾紐斯,立陶宛。
2005,「斤兵馬豆」,新浜碼頭,高雄市,台灣。
策展
2021,《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北濱海灘及花蓮市各定點,花蓮市,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花蓮美崙溪畔及璞石咖啡館3F,花蓮市,台灣。
2018,《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8寶藏巖光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台灣。
獲獎及補助
2019,《重力波》,國藝會視覺藝術類創作補助,台灣。
2019-,志哈克藝術實驗場(北角工作室),國藝會藝文環境發展類補助,台灣。
2019,「花綵列嶼」斷層藝術節,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提名。
2018,《維爾尼亞河》,南瀛獎,新媒體類,入選,台灣。
2017,《向Gursky致敬》,YICCA國際藝術家競賽,不分類,入選,義大利。
進駐計畫
進駐計畫:
1.駐館前期,將於工作室架設作品《重力波》,透過此一與廣義相對論相銜接之作品計畫,吸引有興趣的北藝大師生前來交流。可藉此探討近代物理學及藝術觀點。(作品說明如下)
2.進行《重力波》作品計畫下一個階段的前期工作。
3.提供近年來的花蓮經驗,包括志哈克藝術實驗場、策展及藝術觀察。
重力波是能量的漣漪,從遙遠的宇宙傳了好幾億年來到地球,被LIGO的科學家偵測到。它改變的是空間本身,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描述。
空間是絕對的、相對的、可感知的,是相對論裡時空相關性的一部分。重力波是黑洞或中子星相互吞噬時釋放出來的能量,科學家透過干涉原理偵測空間的變動,從2015年第一次測到重力波開始,至今已經發現十餘次重力波經過地球。這一宇宙中的常態現象,使我們所處的空間每隔一陣子就會極微幅的晃一下。
作品透過重組後的干涉現象反映出可感空間的晃動,在空間性和物理空間之間搭建某種感性經驗上的關係。伴隨物理學揭露的空間本質,可感的空間經驗發生變異,重構出一種如巴什拉所述「認識論斷裂」般的空間性。當物理學再次往前走了一步去碰觸空間的本質,廣義相對論精準描述了時空的原貌,回到直接的現場經驗,是否將交織疊加出一個尚未能描述的空間領域?
記錄影片:
https://youtu.be/7dAO1UXaKCE
回上頁
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另開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視窗)
導覽服務
聯絡我們
回頂端
關鍵字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