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故事所在的山林古徑 關渡美術館 3/31(五)聯合開幕
2023.03.23
重返故事所在的山林古徑 關渡美術館「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 3月31日聯合開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以下稱關美館)將於3月31日(五)至7月2日(日)展出「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並訂於3月31日(五)下午舉行展覽聯合開幕式。

「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與「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分別由黃瀞瑩、李韻儀策畫,作為2022年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帶狀個展壓軸最終場,「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展出藝術家自1999起至2023年間,透過油畫創作、行動實踐與材質實驗,所開展出的創作生活路徑。「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一展則從伊命·瑪法琉2007年首次個展出發,階段性地回顧及展望「漂流木」此一材質,如何與藝術家的生命認同、當代原住民族共同處境同韻。原生於桃園龍潭的饒愛琴與來自台東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知本)的伊命·瑪法琉,將其所共同打造的自然生活美學空間延伸至關美館一樓展覽廳,因創作與環境空間的緊密融合,兩位藝術家在回應自然與環境多樣性的同時,就地體現物質、時間、空間與環境之間更為有機的思考及表達,在與自然相伴相生的故事中,發展出與天地相接、置身於生態環境中的原民性及生命觀。

延續藝術家梁廷毓近年的「斷頭河計畫」藝術行動,於關美館二樓、三樓展出的「斷頭鬼之夢」結合攝影、影像裝置、製圖與靈異經驗,將展場轉化為北台灣淺山地帶原漢族群衝突的歷史現場,邀請觀眾對因「獵首」而生的無頭鬼魅進行想像,為既有的記憶與故事創造另外一種述說的方式。本次個展期間,藝術家將於關美館推出三場展覽討論會,從「藝術研究」在實踐上如何回應在地現實的知識經濟條件,以及田野方法、歷史口訪與倫理關係對超自然、不可知的界限所進行的反思及調整,回應展覽中的若干主題。

「一路上的風景」展出李旭彬自2019年以來揹著傳統大型底片相機登上玉山主峰的歷程。在「複復返」、「神的墳場」、「山路上的肖像」三系列,共計36件攝影作品中,藝術家從地質現象、殖民者、外來族群,以及原住民各族群等不同紀錄角度,引領觀眾從空無一人的靜謐風景中,感受時間與空間的細微流動及改變痕跡,在風景的變與不變中,重新認識鮮為人知的山林開發故事。本展展名由卑南族學者、知名原住民作家孫大川題字,賦予親身走入山林的「風景」書寫跨世代的觀點。

本館於展期間將舉辦多場與展覽主題相關之教育推廣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參考下方活動列表,或至關美館官網(kdmofa.tnua.edu.tw)與臉書(KdMoFA關渡美術館)查詢。


重返故事所在的山林古徑 關渡美術館「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 3月31日聯合開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以下稱關美館)將於3月31日(五)至7月2日(日)展出「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並訂於3月31日(五)下午舉行展覽聯合開幕式。

「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與「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分別由黃瀞瑩、李韻儀策畫,作為2022年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帶狀個展壓軸最終場,「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展出藝術家自1999起至2023年間,透過油畫創作、行動實踐與材質實驗,所開展出的創作生活路徑。「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一展則從伊命·瑪法琉2007年首次個展出發,階段性地回顧及展望「漂流木」此一材質,如何與藝術家的生命認同、當代原住民族共同處境同韻。原生於桃園龍潭的饒愛琴與來自台東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知本)的伊命·瑪法琉,將其所共同打造的自然生活美學空間延伸至關美館一樓展覽廳,因創作與環境空間的緊密融合,兩位藝術家在回應自然與環境多樣性的同時,就地體現物質、時間、空間與環境之間更為有機的思考及表達,在與自然相伴相生的故事中,發展出與天地相接、置身於生態環境中的原民性及生命觀。

延續藝術家梁廷毓近年的「斷頭河計畫」藝術行動,於關美館二樓、三樓展出的「斷頭鬼之夢」結合攝影、影像裝置、製圖與靈異經驗,將展場轉化為北台灣淺山地帶原漢族群衝突的歷史現場,邀請觀眾對因「獵首」而生的無頭鬼魅進行想像,為既有的記憶與故事創造另外一種述說的方式。本次個展期間,藝術家將於關美館推出三場展覽討論會,從「藝術研究」在實踐上如何回應在地現實的知識經濟條件,以及田野方法、歷史口訪與倫理關係對超自然、不可知的界限所進行的反思及調整,回應展覽中的若干主題。

「一路上的風景」展出李旭彬自2019年以來揹著傳統大型底片相機登上玉山主峰的歷程。在「複復返」、「神的墳場」、「山路上的肖像」三系列,共計36件攝影作品中,藝術家從地質現象、殖民者、外來族群,以及原住民各族群等不同紀錄角度,引領觀眾從空無一人的靜謐風景中,感受時間與空間的細微流動及改變痕跡,在風景的變與不變中,重新認識鮮為人知的山林開發故事。本展展名由卑南族學者、知名原住民作家孫大川題字,賦予親身走入山林的「風景」書寫跨世代的觀點。

本館於展期間將舉辦多場與展覽主題相關之教育推廣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參考下方活動列表,或至關美館官網(kdmofa.tnua.edu.tw)與臉書(KdMoFA關渡美術館)查詢。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2022年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
The Activity and Art Practice about Aichin and Iming | Rao Aichin — Fermentation Between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 Iming Mavaliw —Living in the Mountains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Dreams of a Headless Ghosts—Liang Ting-Yu Solo Exhibition

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
The Scenery Enroute : Lee Hsu-Pin Solo Exhibition


展覽時間:2023年3月31日(五)至7月2日(日)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遇國定假日休館)

開幕時間:2023年3月31日(五)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2022年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
The Activity and Art Practice about Aichin and Iming | Rao Aichin — Fermentation Between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 Iming Mavaliw —Living in the Mountains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Dreams of a Headless Ghosts—Liang Ting-Yu Solo Exhibition

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
The Scenery Enroute : Lee Hsu-Pin Solo Exhibition


展覽時間:2023年3月31日(五)至7月2日(日)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遇國定假日休館)

開幕時間:2023年3月31日(五)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教育推廣活動資訊│
2022年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
The Activity and Art Practice about Aichin and Iming | Rao Aichin — Fermentation Between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 Iming Mavaliw —Living in the Mountains
【藝術家×策展人講座】
時間|4月29日(六)14:00-16:00
主持人|策展人 黃瀞瑩、李韻儀
與談人|饒愛琴、伊命.瑪法琉

【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
時間|4月30日(日)10:30–12:00

【與藝術家面對面:饒愛琴─東海岸的一種創作/生活】
時間|4月30日(日)13:30–15:00
│教育推廣活動資訊│
2022年關渡雙年展-藝術社會的時間:關渡雙年展如何原民化?
饒愛琴伊命雙個展|饒愛琴—斜對角的發酵&伊命‧瑪法琉—生命只在此山中
The Activity and Art Practice about Aichin and Iming | Rao Aichin — Fermentation Between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 Iming Mavaliw —Living in the Mountains
【藝術家×策展人講座】
時間|4月29日(六)14:00-16:00
主持人|策展人 黃瀞瑩、李韻儀
與談人|饒愛琴、伊命.瑪法琉

【工作坊:伊命.瑪法琉的手作竹杯課】
時間|4月30日(日)10:30–12:00

【與藝術家面對面:饒愛琴─東海岸的一種創作/生活】
時間|4月30日(日)13:30–15:00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Dreams of a Headless Ghosts—Liang Ting-Yu Solo Exhibition
【第一場:展演內/外:藝術研究的生產及其危機】
與談者|王聖閎(藝術評論人)、沈克諭(藝術評論人)、梁廷毓(藝術創作者)時間|4月1日(六)13:30–16:30

【第二場:別再科技泛靈論(animism)了!來談談它的動詞“animating”吧】
與談者|朱峯誼(獨立策展人暨研究者)、梁廷毓(藝術創作者)
時間|5月6日(六)14:00–16:00

【第三場:「本體論轉向」及其不滿:關於鬼、神與煞的田野及反思】
主持人|梁廷毓(藝術創作者)
講者|葉春榮(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
時間|7月1日(六)14:00–16:00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Dreams of a Headless Ghosts—Liang Ting-Yu Solo Exhibition
【第一場:展演內/外:藝術研究的生產及其危機】
與談者|王聖閎(藝術評論人)、沈克諭(藝術評論人)、梁廷毓(藝術創作者)時間|4月1日(六)13:30–16:30

【第二場:別再科技泛靈論(animism)了!來談談它的動詞“animating”吧】
與談者|朱峯誼(獨立策展人暨研究者)、梁廷毓(藝術創作者)
時間|5月6日(六)14:00–16:00

【第三場:「本體論轉向」及其不滿:關於鬼、神與煞的田野及反思】
主持人|梁廷毓(藝術創作者)
講者|葉春榮(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
時間|7月1日(六)14:00–16:00

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
The Scenery Enroute : Lee Hsu-Pin Solo Exhibition

【北投散策:臺北大縱走第一段】
領路人|楊燁(北投文史工作者)
時間|5月20日(六)10:30–12:30
一路上的風景─李旭彬個展
The Scenery Enroute : Lee Hsu-Pin Solo Exhibition

【北投散策:臺北大縱走第一段】
領路人|楊燁(北投文史工作者)
時間|5月20日(六)10:30–12:30
發稿單位:教育推廣組
發稿日期:2023/3/23
發稿單位:教育推廣組
發稿日期:2023/3/23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