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雕刻五、七、五-國際藝術大學交流展
2011.05.06~2011.06.19
09:00 - 17:00
展覽緣起:

俳句與雕塑的再次相遇。

文 / 蔡根

2009年11月,在第三屆【雕刻 五、七、五】開幕後的歡迎會,上條先生向我提出是否下屆的展出可移到臺灣;原因有二,一是沖繩藝大的展場無法容納再多的作品件數,二是希望這個展覽能連結起亞洲各藝術大學的交流。

【雕刻 五、七、五】是日本縣立沖繩藝術大學雕刻系上條文穗教授個人的創想,他喜歡俳句(Haiku),試圖將俳句和雕刻結合成一種特殊的展呈形式。2005年首次在沖繩藝大,師生及邀請少數泰國、台灣藝術家參展,2007年再加入更多日本美術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也正式被邀請,師生十名參展,日、泰、臺三國六校。到了2009年仍然在沖繩舉行,增至五國十四校。今年2011年,場地來到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總數達到五國廿六校的規模。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詩,三行由五、七、五音節組成,專以描寫四季或無季(無季俳句為沒有說明季節的俳句)的短詩,非情節、故事。【雕刻 五、七、五】的概念是將俳句的特殊形制,量化轉為五吋(15cm)七吋(21cm)5吋(15cm)在有限的尺寸之下用材質作為語彙,以有限的象度,創造無限的想像。俳句不只是形式上的單純,它來自人的日常生活,且不分男女、你我、身份;個人運用精簡的文字,洗練的詞藻傳達對自然的感受,參照這樣的特質,在雕塑以手操作材質的製作過程中,直接流露出情感,在有限的尺寸內的定焦觀看,引領觀者進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微觀趣味。

俳句過去也受西方繪畫影響 ,將以視覺直接掌握事實、只單純表現感覺美的客觀事物,藉由「寫生」方法運用於俳句吟詠上,俳句在十七音節中捕捉瞬時的現象、眼前的景色。【雕刻五、七、五】強調作者從知覺感官出發,透過手感的操作與材質的對話,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自然界萬物的頌詠,自在的展現自然環境與內心感情的連結,這部份與俳句的「心手合一」的精神性全然相通。【雕刻五、七、五】同樣也透過直述表達,沒有深奧的論述,在當代各種〝去物質化〞、〝去物件化〞的聲浪中,俳句獨有的特質講求意境、氛圍跟自然韻味,與強調觸感、溫度、手感的雕塑能再度相遇。經由文學、美學的重新交流,雕塑與俳句兩者的創作形式雖不盡相同,然深層與內面情感雖卻也有甚多共通處,我們期待兩者的再次相遇,回歸到「眼手合一」的純粹,激盪出更多創作上的巧思。將這個被言說為優美語言的文學形式,透過材質上的精煉創作凝結出剎那間的詩意。讓人深思的兩者之間的直觀與意境,能夠再次激發出感性與理性交融的可能。

這個展覽能由臺北藝術大學接續,它有一個極大的意義,臺灣地處亞洲的樞紐,連結了東北亞、東南亞及中國,以臺北藝術大學為平台,連結亞洲各大學推進美術的交流。今年亦特別舉辦「亞洲藝術教育國際論壇」與「手感與詩」學術研討會,希望透過理論與展覽並陳的方式,促進亞洲廿六所大學在一起的展出、研究,從雕塑開始往後可能擴及各項的視覺形式,我們期盼它僅是一個開始。
展覽緣起:

俳句與雕塑的再次相遇。

文 / 蔡根

2009年11月,在第三屆【雕刻 五、七、五】開幕後的歡迎會,上條先生向我提出是否下屆的展出可移到臺灣;原因有二,一是沖繩藝大的展場無法容納再多的作品件數,二是希望這個展覽能連結起亞洲各藝術大學的交流。

【雕刻 五、七、五】是日本縣立沖繩藝術大學雕刻系上條文穗教授個人的創想,他喜歡俳句(Haiku),試圖將俳句和雕刻結合成一種特殊的展呈形式。2005年首次在沖繩藝大,師生及邀請少數泰國、台灣藝術家參展,2007年再加入更多日本美術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也正式被邀請,師生十名參展,日、泰、臺三國六校。到了2009年仍然在沖繩舉行,增至五國十四校。今年2011年,場地來到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總數達到五國廿六校的規模。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詩,三行由五、七、五音節組成,專以描寫四季或無季(無季俳句為沒有說明季節的俳句)的短詩,非情節、故事。【雕刻 五、七、五】的概念是將俳句的特殊形制,量化轉為五吋(15cm)七吋(21cm)5吋(15cm)在有限的尺寸之下用材質作為語彙,以有限的象度,創造無限的想像。俳句不只是形式上的單純,它來自人的日常生活,且不分男女、你我、身份;個人運用精簡的文字,洗練的詞藻傳達對自然的感受,參照這樣的特質,在雕塑以手操作材質的製作過程中,直接流露出情感,在有限的尺寸內的定焦觀看,引領觀者進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微觀趣味。

俳句過去也受西方繪畫影響 ,將以視覺直接掌握事實、只單純表現感覺美的客觀事物,藉由「寫生」方法運用於俳句吟詠上,俳句在十七音節中捕捉瞬時的現象、眼前的景色。【雕刻五、七、五】強調作者從知覺感官出發,透過手感的操作與材質的對話,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自然界萬物的頌詠,自在的展現自然環境與內心感情的連結,這部份與俳句的「心手合一」的精神性全然相通。【雕刻五、七、五】同樣也透過直述表達,沒有深奧的論述,在當代各種〝去物質化〞、〝去物件化〞的聲浪中,俳句獨有的特質講求意境、氛圍跟自然韻味,與強調觸感、溫度、手感的雕塑能再度相遇。經由文學、美學的重新交流,雕塑與俳句兩者的創作形式雖不盡相同,然深層與內面情感雖卻也有甚多共通處,我們期待兩者的再次相遇,回歸到「眼手合一」的純粹,激盪出更多創作上的巧思。將這個被言說為優美語言的文學形式,透過材質上的精煉創作凝結出剎那間的詩意。讓人深思的兩者之間的直觀與意境,能夠再次激發出感性與理性交融的可能。

這個展覽能由臺北藝術大學接續,它有一個極大的意義,臺灣地處亞洲的樞紐,連結了東北亞、東南亞及中國,以臺北藝術大學為平台,連結亞洲各大學推進美術的交流。今年亦特別舉辦「亞洲藝術教育國際論壇」與「手感與詩」學術研討會,希望透過理論與展覽並陳的方式,促進亞洲廿六所大學在一起的展出、研究,從雕塑開始往後可能擴及各項的視覺形式,我們期盼它僅是一個開始。
2011 雕刻五、七、五參展大學
參展大學 (參展學校依中文筆劃排序 / Schools below are listed in ord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日本
女子美術大学相模原キャンパス立体アート専攻Joshibi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多摩美術大学彫刻学科Tama Art University
沖縄県立芸術大学彫刻専攻学科室Okinaw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Arts
東京造形大学彫刻研究室 Tokyo Zokei University
東京藝術大学彫刻科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金沢美術工芸大学彫刻専攻Kanazawa College of Art
愛知県立芸術大学 彫刻専攻 Aichi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and Music
広島市立大学芸術学部彫刻専攻Hiroshima City University

泰國
清邁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 Thailand

臺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School of Fin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大葉大學 造形藝術學系Department of Plastic Arts, Dayeh University
東海大學 美術學系Department of Fine Arts, Tunghai University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造形藝術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lastic Arts,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Department of Sculp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Department of Motion Pictures and video, Kun Sun University

韓國
中央大学校Chung Ang University, Korea
弘益大學HongIk University
全南大學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首爾大學美術學院College of Fine Art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誠信女子大學美術學院College of Fine Art, Sung Shin Women’s University
韓國藝術綜合學校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中國
中央美術學院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國美術學院 雕塑系Department of Sculpture, China Academy of Art
吉林動畫學院 Jilin Animation College
哈爾濱師範大学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魯迅美術學院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

2011 雕刻五、七、五參展大學
參展大學 (參展學校依中文筆劃排序 / Schools below are listed in ord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日本
女子美術大学相模原キャンパス立体アート専攻Joshibi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多摩美術大学彫刻学科Tama Art University
沖縄県立芸術大学彫刻専攻学科室Okinaw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Arts
東京造形大学彫刻研究室 Tokyo Zokei University
東京藝術大学彫刻科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金沢美術工芸大学彫刻専攻Kanazawa College of Art
愛知県立芸術大学 彫刻専攻 Aichi 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and Music
広島市立大学芸術学部彫刻専攻Hiroshima City University

泰國
清邁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 Thailand

臺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School of Fin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大葉大學 造形藝術學系Department of Plastic Arts, Dayeh University
東海大學 美術學系Department of Fine Arts, Tunghai University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造形藝術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lastic Arts,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Department of Sculp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Department of Motion Pictures and video, Kun Sun University

韓國
中央大学校Chung Ang University, Korea
弘益大學HongIk University
全南大學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首爾大學美術學院College of Fine Art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誠信女子大學美術學院College of Fine Art, Sung Shin Women’s University
韓國藝術綜合學校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中國
中央美術學院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國美術學院 雕塑系Department of Sculpture, China Academy of Art
吉林動畫學院 Jilin Animation College
哈爾濱師範大学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魯迅美術學院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

相關專文
發佈日期:2011-04-21 11:47:49
※本期「快遞藝評」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提供,針對近期臺灣視覺藝術類藝文活動,提出專業評論,讓讀者看見臺灣視覺藝術的多面向議題與探索。

文/陳朝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授)

雕刻の五、七、五HAIKU-sculpture」展覽活動,緣始於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教授上條文穗的創想,將俳句「五字、七字、五字」三行的表現形式,轉化為雕刻立體作品的比例尺寸(15cm、21cm、15cm),並且蘊藏作為俳句況味的詩學意涵。2006年開辦首屆,由沖繩縣立藝術大學主辦,參展創作以日本沖繩島內為主;2011年第四屆展覽移師至臺灣臺北,定名為「雕刻五、七、五─2011國際藝術大學交流展」,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辦,與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共同企劃,致力於擴大交流國界,計有臺、日、韓、泰、中5國,來自26所亞洲藝術名校250餘件作品參展。

由俳句五、七、五字 轉化成雕塑空間

「雕刻五、七、五」是日本縣立沖繩藝術大學雕刻系上條文穗教授個人的創想。2005年首俳句(Haiku),試圖將俳句和雕刻結合成一種特殊的展覽形式,一方面把詩學的節奏轉化為一種空間量體比例的佈局,試圖把內在的哲學況味及音樂詩律轉化為身體和空間,在沖繩藝大師生及少數泰國、臺灣藝術家參展,2007年再加入幾所日本本土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也正式被邀請,師生10名參展,共有日、泰、臺3國6校。到了2009年仍然在沖繩舉行,增至5國14校。今年2011年,場地來到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更是達到5國26校的規模。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詩,三行由五、七、五音節組成,共17個字或音節組成,專以描寫四季空間況味的短詩,非有一定情節敘事,倒是常以低調的對比作為成句,但反襯其淡寫之深啞及細吟之無言;其味況有若「須彌芥子」,「…舉凡好的俳句之中大多以矛盾為主額,而於成句之際,一些原被視為焦點之處,倒成了輕描淡寫…」〈司馬遼太郎,2011年3月〉。「雕刻五、七、五」的概念是將俳句的特殊形制,在空間量體比例轉為5吋(15cm)7吋(21cm)5吋(15cm),在有限的尺度上用材質作為語彙,以有限的象度,創造無限空間的想像及詩韻節奏。俳句不只是形式上的單純,它來自人的日常生活的閱讀和反省,且用低語和平凡身份,不分男女、你我,運用精簡的文字、洗練的詞藻傳達對現象的自然的感受;將這樣的特質,在雕塑作品裡以強化質感的操作及材質製作,直接露出低吟情感,在五、七、五尺度內定焦觀看,引領觀者進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微觀趣味,所謂「須彌芥子」是也。完成的立體作品則固定在撐有木板的白紙上,作品如同俳句般躍然紙上。

俳句式雕塑創作 全新創作方式

俳句對日本人來說並非只是單純的最小形式的詩詞,而是整體日本文化縮影的代表,俳句使用洗練的辭藻及最精簡的文字,表達極深刻真切的意涵;將這種精神凝至雕塑藝術創作中,必能觸動出最深刻、更真切的美感。當我們在俳句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其中種種意念時,在雕塑創作中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身體及雙手,並且用心、低吟、而且去觸碰其中的美好、純粹、內斂、而真摯的情感。「2011雕刻五七五」展覽創發動機來自於俳句文學,而文學也稱得上是廣大美學學域(discipline)的一部分。因此,在手感與文學,或更集中於手感與詩的感受性型制所衍生的美學觀。將雕塑作品濃縮至五、七、五方寸之間,除了需要更耐心琢磨自身外,更需如俳句般字字都須斟酌、體會,創作者之間就如同創作俳句般相互交流、學習,創造出不同以往雕塑作品的可能性。這種創作可能性對來自於其他亞洲各地的參展者來說,實屬全新的一種創作方式。

俳句創作遊戲精神 以雕塑藝術再現

在日本俳句創作中不分位階,任何人均可自由自在進行俳句創作的「遊戲精神」也是此次策展理念中的一種企圖,可讓參展者能盡興其中,感受俳句的趣味,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家共享此創作趣味,便是俳句最大的目的與樂趣。此次展覽將這種俳句的遊戲精神與雕塑加以結合,企圖以雕塑藝術再現俳句的趣味與美感,而此創造形式實稱得上是「雕塑的俳句」,在席勒宣稱創作即是遊戲的年代已遠,在當代藝術中,前衞的去物質化的種種藝術行動已蔓延一世紀之餘,我們期待在這「雕塑的俳句」中,再一次檢驗人性中感官發動與理性形而上傾向的辯證。

「雕刻五七五」將於2011年邁入第4屆,並首次移師至臺灣。國內部分,除主辦學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外,另邀臺灣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東海大學、大葉大學及崑山科技大學;國外部分,除邀集日本各大知名藝術大學,愛知縣立藝術大學、金澤美術工藝大學、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廣島市立大學、東京藝術大學和東京造形藝術大學等聯合參展;還邀約韓國中央大學,泰國的清邁大學及中國的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及魯迅美術學院等,預估參展人數將超過250人。

本屆展覽「2011雕刻五七五」活動,除延續前3屆的創作經驗交流外,亦提昇臺日優質藝術文化互動交流層面,在立足於臺日雕塑藝術合作界面上,外擴至與同屬亞細亞文化的韓、泰、中等國。一方面透由有限的創作形制,創建雕塑的無限新境語,藉以呈現並彰顯亞洲文化藝術質素的特色,也增益亞洲友人對臺灣雕塑藝術的瞭解;另一方面在開拓臺灣雕塑藝術創作的國際觀,並強化其能見度。咸信在「2011雕刻五七五」所營造的創作交流場域,藉由各國藝術創作的互動與交融催化下,必能深廣臺灣藝術創作的發展層次,激勵臺灣藝術創作的能量,讓臺灣藝術文化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

本文刊登於100年5月號《文化快遞》電子報

相關專文
發佈日期:2011-04-21 11:47:49
※本期「快遞藝評」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提供,針對近期臺灣視覺藝術類藝文活動,提出專業評論,讓讀者看見臺灣視覺藝術的多面向議題與探索。

文/陳朝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授)

雕刻の五、七、五HAIKU-sculpture」展覽活動,緣始於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教授上條文穗的創想,將俳句「五字、七字、五字」三行的表現形式,轉化為雕刻立體作品的比例尺寸(15cm、21cm、15cm),並且蘊藏作為俳句況味的詩學意涵。2006年開辦首屆,由沖繩縣立藝術大學主辦,參展創作以日本沖繩島內為主;2011年第四屆展覽移師至臺灣臺北,定名為「雕刻五、七、五─2011國際藝術大學交流展」,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辦,與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共同企劃,致力於擴大交流國界,計有臺、日、韓、泰、中5國,來自26所亞洲藝術名校250餘件作品參展。

由俳句五、七、五字 轉化成雕塑空間

「雕刻五、七、五」是日本縣立沖繩藝術大學雕刻系上條文穗教授個人的創想。2005年首俳句(Haiku),試圖將俳句和雕刻結合成一種特殊的展覽形式,一方面把詩學的節奏轉化為一種空間量體比例的佈局,試圖把內在的哲學況味及音樂詩律轉化為身體和空間,在沖繩藝大師生及少數泰國、臺灣藝術家參展,2007年再加入幾所日本本土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也正式被邀請,師生10名參展,共有日、泰、臺3國6校。到了2009年仍然在沖繩舉行,增至5國14校。今年2011年,場地來到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更是達到5國26校的規模。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詩,三行由五、七、五音節組成,共17個字或音節組成,專以描寫四季空間況味的短詩,非有一定情節敘事,倒是常以低調的對比作為成句,但反襯其淡寫之深啞及細吟之無言;其味況有若「須彌芥子」,「…舉凡好的俳句之中大多以矛盾為主額,而於成句之際,一些原被視為焦點之處,倒成了輕描淡寫…」〈司馬遼太郎,2011年3月〉。「雕刻五、七、五」的概念是將俳句的特殊形制,在空間量體比例轉為5吋(15cm)7吋(21cm)5吋(15cm),在有限的尺度上用材質作為語彙,以有限的象度,創造無限空間的想像及詩韻節奏。俳句不只是形式上的單純,它來自人的日常生活的閱讀和反省,且用低語和平凡身份,不分男女、你我,運用精簡的文字、洗練的詞藻傳達對現象的自然的感受;將這樣的特質,在雕塑作品裡以強化質感的操作及材質製作,直接露出低吟情感,在五、七、五尺度內定焦觀看,引領觀者進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微觀趣味,所謂「須彌芥子」是也。完成的立體作品則固定在撐有木板的白紙上,作品如同俳句般躍然紙上。

俳句式雕塑創作 全新創作方式

俳句對日本人來說並非只是單純的最小形式的詩詞,而是整體日本文化縮影的代表,俳句使用洗練的辭藻及最精簡的文字,表達極深刻真切的意涵;將這種精神凝至雕塑藝術創作中,必能觸動出最深刻、更真切的美感。當我們在俳句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其中種種意念時,在雕塑創作中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身體及雙手,並且用心、低吟、而且去觸碰其中的美好、純粹、內斂、而真摯的情感。「2011雕刻五七五」展覽創發動機來自於俳句文學,而文學也稱得上是廣大美學學域(discipline)的一部分。因此,在手感與文學,或更集中於手感與詩的感受性型制所衍生的美學觀。將雕塑作品濃縮至五、七、五方寸之間,除了需要更耐心琢磨自身外,更需如俳句般字字都須斟酌、體會,創作者之間就如同創作俳句般相互交流、學習,創造出不同以往雕塑作品的可能性。這種創作可能性對來自於其他亞洲各地的參展者來說,實屬全新的一種創作方式。

俳句創作遊戲精神 以雕塑藝術再現

在日本俳句創作中不分位階,任何人均可自由自在進行俳句創作的「遊戲精神」也是此次策展理念中的一種企圖,可讓參展者能盡興其中,感受俳句的趣味,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藝術家共享此創作趣味,便是俳句最大的目的與樂趣。此次展覽將這種俳句的遊戲精神與雕塑加以結合,企圖以雕塑藝術再現俳句的趣味與美感,而此創造形式實稱得上是「雕塑的俳句」,在席勒宣稱創作即是遊戲的年代已遠,在當代藝術中,前衞的去物質化的種種藝術行動已蔓延一世紀之餘,我們期待在這「雕塑的俳句」中,再一次檢驗人性中感官發動與理性形而上傾向的辯證。

「雕刻五七五」將於2011年邁入第4屆,並首次移師至臺灣。國內部分,除主辦學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外,另邀臺灣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東海大學、大葉大學及崑山科技大學;國外部分,除邀集日本各大知名藝術大學,愛知縣立藝術大學、金澤美術工藝大學、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廣島市立大學、東京藝術大學和東京造形藝術大學等聯合參展;還邀約韓國中央大學,泰國的清邁大學及中國的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及魯迅美術學院等,預估參展人數將超過250人。

本屆展覽「2011雕刻五七五」活動,除延續前3屆的創作經驗交流外,亦提昇臺日優質藝術文化互動交流層面,在立足於臺日雕塑藝術合作界面上,外擴至與同屬亞細亞文化的韓、泰、中等國。一方面透由有限的創作形制,創建雕塑的無限新境語,藉以呈現並彰顯亞洲文化藝術質素的特色,也增益亞洲友人對臺灣雕塑藝術的瞭解;另一方面在開拓臺灣雕塑藝術創作的國際觀,並強化其能見度。咸信在「2011雕刻五七五」所營造的創作交流場域,藉由各國藝術創作的互動與交融催化下,必能深廣臺灣藝術創作的發展層次,激勵臺灣藝術創作的能量,讓臺灣藝術文化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

本文刊登於100年5月號《文化快遞》電子報

作品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