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藝當代創作獎
2022年北藝當代創作獎
2022.06.10~2022.09.04
10:00 - 17:00
展覽簡介
《2022北藝當代創作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關渡美術館共同主辦,為提昇學生創作與研究能力,並鼓勵參與具開放性與創造力的競賽展。本屆參選人數共計73人次、63件作品,特聘請校內外教師及專家學者,經書面審查及初審後選出8件作品,決審將選出優選2名,於6月10日關渡美術館聯合開幕中公佈及頒獎。

本年度創作獎入圍作品展現當代藝術新穎的面貌,可以看見屬於新世代創作者活躍鮮明的自我展現態度。本獎項希望藉由創作展現,發展成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創作的成果標竿,並期望未來在北藝當代創作獎的平台下持續進行年輕世代創作者的對話與交流,拓展台灣藝術院生對當代視覺藝術的視野與認知。

《2022北藝當代創作獎》於2022年6月10日起至9月4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出。
展覽簡介
《2022北藝當代創作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關渡美術館共同主辦,為提昇學生創作與研究能力,並鼓勵參與具開放性與創造力的競賽展。本屆參選人數共計73人次、63件作品,特聘請校內外教師及專家學者,經書面審查及初審後選出8件作品,決審將選出優選2名,於6月10日關渡美術館聯合開幕中公佈及頒獎。

本年度創作獎入圍作品展現當代藝術新穎的面貌,可以看見屬於新世代創作者活躍鮮明的自我展現態度。本獎項希望藉由創作展現,發展成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創作的成果標竿,並期望未來在北藝當代創作獎的平台下持續進行年輕世代創作者的對話與交流,拓展台灣藝術院生對當代視覺藝術的視野與認知。

《2022北藝當代創作獎》於2022年6月10日起至9月4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出。
作品簡介
江東諭 |《綠色在哪裡?》

壓克力彩、畫布
224 x 145.5 cm, 2022

綠色是一種複合色,基本組成是黃與藍。《綠色在哪裡?》是由兩幅不同取向的綠色,多道均勻漸層色條並列組成。且在每條間逐漸調整色調,使得畫面單道色條中擁有變化。綠色的範圍因為添加不同色相而擴大認知,同時對於綠色的位置即產生了疑問。這也是我系列作品之一,色彩在不同的排列組合與造型中企圖擴展色彩所建構的空間—漸層的、擴大的、緊密的······,欲探究色彩排序帶來的空間感,也嘗試詰問色彩範圍有多廣。
吳柏葳 |《走著瞧!》

壓克力顏料繪於牆面
依場地而定, 2022

牆面上真實比例的人像噴漆與觀者一同佇立在展場中,圖像的身份是館員?是觀眾?是噴漆者?又或許誰也不是,只是一個個躲在轉角處、柱子旁,等待再次被發現、被錯認的扁平角色,他們在開展時現身,展期結束後便隨著觀眾的離去消逝不返,其中某些也許從未被注意到,但也沒關係,走著瞧。
作品簡介
江東諭 |《綠色在哪裡?》

壓克力彩、畫布
224 x 145.5 cm, 2022

綠色是一種複合色,基本組成是黃與藍。《綠色在哪裡?》是由兩幅不同取向的綠色,多道均勻漸層色條並列組成。且在每條間逐漸調整色調,使得畫面單道色條中擁有變化。綠色的範圍因為添加不同色相而擴大認知,同時對於綠色的位置即產生了疑問。這也是我系列作品之一,色彩在不同的排列組合與造型中企圖擴展色彩所建構的空間—漸層的、擴大的、緊密的······,欲探究色彩排序帶來的空間感,也嘗試詰問色彩範圍有多廣。
吳柏葳 |《走著瞧!》

壓克力顏料繪於牆面
依場地而定, 2022

牆面上真實比例的人像噴漆與觀者一同佇立在展場中,圖像的身份是館員?是觀眾?是噴漆者?又或許誰也不是,只是一個個躲在轉角處、柱子旁,等待再次被發現、被錯認的扁平角色,他們在開展時現身,展期結束後便隨著觀眾的離去消逝不返,其中某些也許從未被注意到,但也沒關係,走著瞧。
林彥翔 |《副本島》

雙頻道錄像 Full HD ,3D列印模型,木作模型, 12′ 33″, 2021

屢豐宮是一座蓋在人工島上的廟宇,在當地人遵守土地公的旨意之下,為其建造了一座孤立於池中的島嶼,也因此形成了一個存在於現實中的虛幻地景,本錄像以島與土地公的交錯敘事,利用電腦軟體中使用3D建造模型的手法,比擬宗教中將信仰具象化的過程,將不同時代的精神性以虛構的方式嫁接,藉此反映社會中如何將自然資本轉化,並回應臺灣作為一個「島」的意識。
莊恩齊、陳政維、劉吉榮、邱傑義 |《Data-verse Taipei》

本作品預計為即時圖像,無固定時長。
即時生成影像, 2022

現在網路、瀏覽器、社群媒體等被大量使用,網路世界的快速變動,本次提案想呈現出⼀個我們所想像的網路世界,以圖像動畫的方式呈現,使用即時的網路資訊作為物件變化的參數,並利用電腦即時生成,讓展成的影像能隨時更新,接收最新的網路資訊,並架設網站讓觀者在看展覽時可以以自己手機去發表言論或是圖片,讓物件做出無法預測的變化。並以現實中的物理系統試著連結網路系統,以3D物件視覺化出兩兩者的關係。
林彥翔 |《副本島》

雙頻道錄像 Full HD ,3D列印模型,木作模型, 12′ 33″, 2021

屢豐宮是一座蓋在人工島上的廟宇,在當地人遵守土地公的旨意之下,為其建造了一座孤立於池中的島嶼,也因此形成了一個存在於現實中的虛幻地景,本錄像以島與土地公的交錯敘事,利用電腦軟體中使用3D建造模型的手法,比擬宗教中將信仰具象化的過程,將不同時代的精神性以虛構的方式嫁接,藉此反映社會中如何將自然資本轉化,並回應臺灣作為一個「島」的意識。
莊恩齊、陳政維、劉吉榮、邱傑義 |《Data-verse Taipei》

本作品預計為即時圖像,無固定時長。
即時生成影像, 2022

現在網路、瀏覽器、社群媒體等被大量使用,網路世界的快速變動,本次提案想呈現出⼀個我們所想像的網路世界,以圖像動畫的方式呈現,使用即時的網路資訊作為物件變化的參數,並利用電腦即時生成,讓展成的影像能隨時更新,接收最新的網路資訊,並架設網站讓觀者在看展覽時可以以自己手機去發表言論或是圖片,讓物件做出無法預測的變化。並以現實中的物理系統試著連結網路系統,以3D物件視覺化出兩兩者的關係。
許芷甄、劉育瑄、熊天瑀 | 《紅花》

賽璐璐、壓克力、蠟筆、電腦動畫
彩色、雙聲道, 3’16’’, 2021

少女的旅程起始於再現與理解的循環,呈現花蕾狀的花朵、過度躁動的生物、超載的列車,透露著對自我壓力和外部的恐懼外,隱含著無法被涵蓋及表述的感受。

透過自身創作的體現,憑藉多種媒材的過渡,以其可塑的相異之處堆砌出本質,還原最真實的模樣,由此成立一個以身體為空間的想像。
陳怡瑄 |《疏影》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鏡框,麂皮布簾
尺寸依場地調整, 2021-2022


作品回朔白色恐怖時期,尋找在這個時代,記憶的方式。發想來自半睡半醒間的掙扎,在這期間看見的景象,是真實,還是夢境,難以確認。裡面的恐懼或美好,醒來後都化為模糊不清的思緒。白色恐怖的回憶,我無法再現,只能以幽微恍惚的畫面,在無法計量的時間感知裡,給予亡靈與被迫害者,某種安靜的慰問。
許芷甄、劉育瑄、熊天瑀 | 《紅花》

賽璐璐、壓克力、蠟筆、電腦動畫
彩色、雙聲道, 3’16’’, 2021

少女的旅程起始於再現與理解的循環,呈現花蕾狀的花朵、過度躁動的生物、超載的列車,透露著對自我壓力和外部的恐懼外,隱含著無法被涵蓋及表述的感受。

透過自身創作的體現,憑藉多種媒材的過渡,以其可塑的相異之處堆砌出本質,還原最真實的模樣,由此成立一個以身體為空間的想像。
陳怡瑄 |《疏影》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鏡框,麂皮布簾
尺寸依場地調整, 2021-2022


作品回朔白色恐怖時期,尋找在這個時代,記憶的方式。發想來自半睡半醒間的掙扎,在這期間看見的景象,是真實,還是夢境,難以確認。裡面的恐懼或美好,醒來後都化為模糊不清的思緒。白色恐怖的回憶,我無法再現,只能以幽微恍惚的畫面,在無法計量的時間感知裡,給予亡靈與被迫害者,某種安靜的慰問。
陳琛 |《擬仿修練》

雙頻道錄像裝置, 9’ 30’’
2022

電影《蛇形刁手》(1978)中,主角透過擬仿進行武術的修練,此次作品同樣將擬仿作為方法,以深偽技術(Deepfake)的運算過程指向「模仿功夫電影明星」的童年記憶,修練與運算、武術與技術、成龍與自我於過程中逐漸疊合,當技術不再討論技術自身,而是作為「鄉愁」的工具,錄像重新展開自己從純粹觀眾到共同編輯者與功夫電影之間的關係轉變,以及身體於虛擬介面中逐漸數位化的過程。
謝宇喬 |《混沌心樂園II:病毒製造》

三頻道錄像、空間裝置, 有聲;彩色
5’ 19’’/4’ 33’’/5’ 43’’
依場地而定, 2022

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現實空間看似被隔離區隔,卻在虛擬世界以更密集、爆炸性的方式疊合交流。以演化的角度來看,動物的集約養殖化由於處於高壓擁擠、封閉、不自然的條件下,因此飼養家禽更容易產生變異病毒。相較於人類社會,數位媒體像心智病毒一樣,傳播於集體人類的腦袋以及虛擬養殖場,在肉身與心智的病毒傳播下,我們成為了新時代的混種新生命。如何重新找到一種逃逸數位媒體所建構的世界,又抑或是與它共存?
陳琛 |《擬仿修練》

雙頻道錄像裝置, 9’ 30’’
2022

電影《蛇形刁手》(1978)中,主角透過擬仿進行武術的修練,此次作品同樣將擬仿作為方法,以深偽技術(Deepfake)的運算過程指向「模仿功夫電影明星」的童年記憶,修練與運算、武術與技術、成龍與自我於過程中逐漸疊合,當技術不再討論技術自身,而是作為「鄉愁」的工具,錄像重新展開自己從純粹觀眾到共同編輯者與功夫電影之間的關係轉變,以及身體於虛擬介面中逐漸數位化的過程。
謝宇喬 |《混沌心樂園II:病毒製造》

三頻道錄像、空間裝置, 有聲;彩色
5’ 19’’/4’ 33’’/5’ 43’’
依場地而定, 2022

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現實空間看似被隔離區隔,卻在虛擬世界以更密集、爆炸性的方式疊合交流。以演化的角度來看,動物的集約養殖化由於處於高壓擁擠、封閉、不自然的條件下,因此飼養家禽更容易產生變異病毒。相較於人類社會,數位媒體像心智病毒一樣,傳播於集體人類的腦袋以及虛擬養殖場,在肉身與心智的病毒傳播下,我們成為了新時代的混種新生命。如何重新找到一種逃逸數位媒體所建構的世界,又抑或是與它共存?
作品
江東諭_綠色在哪裡?
吳柏葳_走著瞧!
林彥翔_副本島
莊恩齊、陳政維、劉吉榮、邱傑義 _Data-verse Taipei
許芷甄、劉育瑄、熊天瑀_紅花
陳怡瑄_疏影
陳琛_擬仿修練_展示現場
謝宇喬_混沌心樂園II病毒製造
 回上頁
分享到
繁中  /  EN
繁中 / EN